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8月21日,从上海市房管局获悉,上海已在全市16个区全面启动非沪籍家庭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咨询及受理工作。

消息显示,目前上海黄浦区已于本周一正式开始受理相关事宜。而上海普陀、奉贤等区将于8月26日,上海闵行区将于8月30日,各区陆陆续续开始正式受理非沪籍申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的申请事项,并且按照计划,都将在9月底全部完成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扩围后,哪些人能赶上这趟车?

上海市房管局表示,本次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扩围,聚焦常住人口中在本市创业、稳定就业的人员尤其是各类人才、青年职工,重点解决持证年限较长、学历层次高、符合本市产业发展导向、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居住证持证人住房困难问题。

需满足条件

1.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120分

2.在上海市无住房、且在提出申请前5年内在上海无住房出售或赠与行为

3. 已婚

4. 现工作单位应当在提出申请所在地注册连续满一年。且在实际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但在

同一个区内两个及以上实际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单位工作,且累计工作满一年的,可以提出申请

5. 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者个人所得税满5年

6. 3人及以上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7.2万元、人均财产低于18万元,2人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8.64万元、人均财产低于21.6万元


供应是否跟得上以及房源在哪儿?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上海住建委表示,此举是在进一步加大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保障力度只增不减基础上的扩展,将不影响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的正常供应。上海市房管局局长胡广杰此前在接受媒体时透露,自2000年以来,上海总计签约共有产权购房家庭达13万户左右。

据报道,上海市将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力度,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目前,上海市的居住矛盾主要已转向解决两类重点人群的居住问题。一类为上海本地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另一类是对上海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非沪籍常住人口,尤其是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群体。”

关于房源的分布,郊区以辖区为主,充分利用好辖区内配建保障性住房房源;中心城区可申请市统筹大居房源,房源预计主要分布在浦东惠南、奉贤南桥东、松江南站、嘉定黄渡和宝山顾村拓展等基地

。待房源项目和价格明确后,将适时向社会和申请家庭公布。


对商品房市场影响是正面的?


  • 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非沪籍人才住房进行三阶段阶梯式规划,那么第一梯队,刚毕业的非沪籍人群以租房为主,第二梯队,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并且符合申请条件,可购买共有产权房作为过渡性住房,第三梯队,收入有所提升后可以选择购买自己青睐的商品房作为改善。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共有产权房购入60%产权

以三口之家,两大一小的结构为例,将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7.2万元,换算成月收入大约是≤6000元,刨去孩子没有收入,家庭总收入在≤18000元左右,假设一套共有产权保障房的总价是200万元,购房者支付60%产权部分,总共需要120万,3成首付仅需36万左右,商贷30年等额本息,月供大约4500元左右,这对于受众人群来说,在承受范围内。

商品房首套3.5成首付

同样以三口之家,两大一小的结构为例,假设一套

总价约200万的商品房,首付70万,差不多是保障房的翻倍,然而符合共有产权房的这部分人群,人均财产18万元,也就是家庭总财产≤54万,显然对于这些人首付都有着将近16万的缺口,更别说那些财产更少的家庭呢。商贷30年等额本息,月供大约7000元左右,已经在银行的月供和收入比例的警戒线附近徘徊,收入低的家庭甚至可能已经超越。

共有产权房和商品房实际也没太大的竞争关系,前者是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才能申请的,目前上海实行“双困”标准,也就是住房困难和经济困难。虽然近年来上海一直在降低准入门槛,但是对于符合共有产权房的受众来说,依然感觉压力很大,即使共有产权房的首付门槛已经足够低了。

理论上讲,如果这部分人不购置共有产权房,现阶段而言,其中的大部分人,也很难够到商品房,只能选择租房,不向亲朋好友借首付款的情况下,在人均财产的限定下,上海的商品房首付门槛已经将这部分人拒之门外。所以说保障房对于商品房市场的负面影响几乎是不存在的,受众人群和阶段不同。


  • 对非沪籍人才来沪有激励作用,促进住房需求

共有产权房向非沪籍人群开放并付诸行动,直接受益的人客观来讲,一定是有限的,但是对于想要留在上海或即将来到上海的那部分人才来说,信心更强了,前不久,发改委发出重要通知,将进一步加大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推进力度,其中上海将大幅度增加落户规模,不禁让人联想到,5年后变成上海户口,未来将拥有更多可能性。

政策导向正在为外来人口不断释放红利,对于年轻人才引进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无疑对商品房市场也是正向的。


凑满首付,或可撬动商品房


  • 优劣势明显,按需求选择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政策的初衷还是解决“双困”的住房难题。当然其中也存在着少数的夹心层,比如,三口之家家庭总收入在14000-18000元,理论上讲,只要问亲朋好友借一些钱,这部分人是可以撬动商品房的,就是前期压力会比共有产权房高,但是优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与商品房相比,共有产权房虽然价格便宜,但是无法拥有房屋全部产权,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有很多变数,包括房价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变化,而且共有产权房的选择范围相对较小,用来搭建共有产权房的土地只有那么多,而且还需要摇号选房,如果摇号一直摇不中就只能买别人挑剩下的了。

从品质和质量上来看,毕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开发商在选材和工艺上,为了控制成本和保证利润空间,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在其他附加方面必定会有一定取舍,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 可以选哪里?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自8月6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官宣,临港突然成为了上海吸睛板块之一,强大的产业和人才导入大趋势下以及随后透露的新片区人才新政包括,对于

非上海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将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原政策还要求缴纳个税或者社保年限5年,新片区将缩短到3年。还未等细则落地,就引发了关注,除了政策和规划红利外,上海的价格洼地也是形成聚焦的原因之一。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数据显示,

临港板块成交均价由5年前的1字头,到了如今的2字头,虽然说有所增长,但相比于上海5万元/㎡左右的均价也称得上是上海的价格洼地,就价格而言对于整个上海市场来说,甚至环沪某些城市,都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


  • 新片区先行启动哪些区域?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范围,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非沪籍”扎根这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