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比如你的吃相,比如怎么扔垃圾

与垃圾有关的话题其实就是生活,柴米油盐、婆婆妈妈,是感情是人情是人生。庸俗生活也是禅修,你怎么扔垃圾就是怎么待人接物,就是怎么做人、怎么对待人生。

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比如你的吃相,比如怎么扔垃圾

文摄:罗西

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比如你的吃相,比如怎么扔垃圾

开始垃圾分类投放后,我觉得个人隐私又面临更新的挑战啦。

目前我们社区是集中早晚6到9点投放,有一位少妇戴口罩在垃圾箱旁热情守候、并且帮我们一袋袋打开一样样夹出再扔到不同桶里……

有一天,我带来是一袋煮熟的湿淋淋的文旦柚皮,最近用柚子皮熬汤,那汤倒给儿子泡脚,保健……

大约离开垃圾桶有20米远,我心虚地回头一看,那少妇居然还在怀疑人生一样地盯着我,她一定百思不得其解:柚子皮汤,怎么喝得下?要加蜂蜜吗?

傍晚在电梯里,一位大姐问我,“听说你家最近买那种黄壳的天然虾,很贵吧,现在一斤多少钱,我想买点回来做虾馅水饺……”我一惊,估计还是扔垃圾扔出的信息。

还有一次,趁太太不在家,我把阳台上她心心念念做得“有机肥”一一桶桶一罐罐地全给清理掉,她做的“有机肥”就是用酿酒的桶装了菜根菜梗或水果皮、水果壳……再加红糖、酵素、加水,然后密封,等臭到一定年份后再倒出一杯一杯用来浇花……

当我羞愧难当地把十几桶“有机肥”分三批次扛、抱、提到垃圾分类处,那少妇惊到后退两步,我赶忙撒谎说:“我太太是农大教授,专门研究有机花肥的,这些是实验失败的!”那少妇这才肃然起敬,我算是挽回一点颜面。

我现在非常注意那少妇的情绪,每次有扔比较臭的厨房垃圾,我都会特地带两个纸箱或一捆报纸或一样塑料制品等可回收的垃圾下去,算是“略表歉意”。

这就是生活,大俗大雅。

垃圾分类之前,我家一般把垃圾分成三类:一袋是可能有异味的,严实打结,不泄气,放在鞋柜边,绝对不会放门外;一袋是自己家不想要却没有坏的食品,比如失水干瘪的柚子、吃不完的地瓜……也许有人可以用上,睡前悄悄放在门口;还有一堆是可以拿到回收站变卖的,诸如塑料瓶、纸箱、报纸、杂志等,也是半夜悄悄放门口……

第二天一早,保洁员在打扫走廊时会心领神会带走。

这是母亲教我的垃圾分类法,也许不是最科学的、也不与国际接轨的分类法,但,一定是最善解人意的慈悲分类法。

其实,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比如你的吃相,比如怎么扔垃圾……

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比如你的吃相,比如怎么扔垃圾

小时候,住乡下,在物质匮乏年代,垃圾不多,比较纯粹,没有什么鱼肉,只有一些植物性的,似乎也不臭,难怪暴发户的屁比较臭,因为多吃大鱼大肉;即使厨房里的“湿垃圾”,也都有家养的猪、狗去“回收处理”。

剩下的干燥垃圾,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与泥土“串烧”,可以用来当肥料。

每次处理那些可燃垃圾,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是农人的雅事,一般是父亲主持的。

程序是这样:从田里挑回来的“生”土,铺平,堆成圆形,大约半尺高;之上,堆砌一圈稻草,中空;随即把垃圾全押上,填空,扯平;再接再厉,均匀铺一层稻草;最后,薄薄压一层泥土;取火,绕圈点着那底层的稻草,大功告成。

因为有顶层泥土的压迫,所以那火是慢慢渗透的,一圈的暗火,坚韧而压抑地由外而内蔓延,一般要“闷烧”好几个钟头,不喧嚣,弥漫着,热气腾腾,特别冬天的夜里,寂寞的童年,坐在门槛上看这样的“火烧土”,非常温暖,甚至有点诗意。

​20多年前,弟弟在县城开一家餐厅,处T型路口,地段很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门口附近居然成为一个自发的“垃圾箱”,这对餐厅而言是大忌,而且在这个交通要道出现一个垃圾场,太突兀了。

我就斗胆给当地的镇长打电话,之前我们并不认识,很快事情得到妥善处理,那位镇长因此成了好朋友,有次回老家,他还带我去吃一碗当地特色小吃“猪大肠炝”,撒葱花、倒香醋,极美味。

与垃圾有关的话题其实就是琐碎生活,柴米油盐、婆婆妈妈,是感情、是人情、是人生。

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比如你的吃相,比如怎么扔垃圾

对门邻居常常把厨余垃圾放在门口,袋子甚至没有打结,散发着酸臭或腥臭。

我们两家关系,客客气气的,算是点头之交。

我很想提醒一下对门,不要把垃圾放在门口,这不太文明。

可是,我总是开不了口,像求爱似的。

平常他们对我也很尊敬。

实在忍无可忍,有一天,我生出一计,准备了一段话,想在合适的时候,“不经意”地一气呵成地说出:“你家换保姆了?最近她常把垃圾放门口,有点臭,希望给她说一下,估计她还不懂社区的规矩……”

其实,我知道他们家根本就没有请保姆,这样编造一个虚拟的保姆只是想给对门一个台阶下,给足面子。

可是,我这段善意满满的话,至今还没有说出来。唉!准备三年了。

20多年前,我曾以记者身份与清洁工相处一周,体验生活,每天凌晨3、4点就开始扫大街,运垃圾……

因此更深切地懂得“马路天使”有多辛劳,更深刻地知道垃圾有多脏。

垃圾本只是不用的东西,不要把它变成危害与问题扔给别人、扔个这个你我共处的世界。

你怎么扔垃圾就是怎么待人接物,就是怎么做人、怎么对待人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