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美育和体育

荐读 | 7-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美育和体育

精彩导读

7~12岁的孩子,感官发育趋于完善,此阶段孩子生命力的重点集中在“心灵”的发展层面,各种情绪和情感都会在这个阶段淋漓尽致地展现。六岁前孩子的情感基本只处于两极状态:高兴或不高兴。


前言:作者廖佳玲原是大学老师,儿子出生后开始接受专业的儿童教育培训。近年来致力于“全人发展”的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儿童英语教学实践等工作。本文节选自作者著作《童年保卫战》。


在六岁前的阶段,良善的种子在孩子的生命里生根发芽;7~12岁的阶段,除了继续让良善的小苗茁壮成长以外,家长们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为孩子的生命装备“美”的元素。教育的环境里除了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善的以外,重点还放在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美的。


荐读 | 7-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美育和体育


美的环境包括:成人从容优雅平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美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及具有美感的学习内容。只有当成人具备从容优雅平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后,他才能够用心地让孩子生活的环境变得舒适优雅美好,才能让与孩子在一起的生活充满艺术的美感。


“这个世界是美的”的观念,能让孩子一生都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让孩子成年后知道该如何维护并创造一个更美的世界,而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坏世界。

01 通过心灵来学习


7~12岁的孩子,感官发育趋于完善,此阶段孩子生命力的重点集中在“心灵”的发展层面,各种情绪和情感都会在这个阶段淋漓尽致地展现。六岁前孩子的情感基本只处于两极状态:高兴或不高兴。


7~12岁孩子就会觉知更细化的情绪和情感,如爱、喜悦、悲伤、愤怒、害怕、受挫、失望、焦虑、尴尬、嫉妒、羞愧,等等。情绪和情感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伴随生命的每一天。情绪和情感没有好与坏之分,它们就是孩子当下最真实的感受。


荐读 | 7-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美育和体育

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允许孩子去体验这些情绪和情感,鼓励孩子释放这些情绪和情感,而不是否定、指责或堵住孩子当下的感受,对孩子的心灵健康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文化里,很多时候,当孩子表现出生气、愤怒、悲伤、痛苦、哭泣等负面情绪时,孩子受到的常常是指责或否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造成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机会学习去体验和表达这些情绪和情感。
孩子愤怒了就是愤怒了,他需要的是父母理解他们的这种感受,而不是“你不可以愤怒,有什么好愤怒的,愤怒不好”。孩子摔痛了也需要成人理解他们的疼痛,而不是“不痛不痛,不哭不哭”。
心灵除了是情绪情感的载体以外,它还是思考、意志的载体。对于此阶段的孩子来说,思考和意志力是通过四肢的具体工作来形成的,是通过按照简洁清晰的工作程序来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来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安静地坐在那里演算数学题,或通过记忆大量的抽象知识来形成的。

荐读 | 7-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美育和体育

所以,在此阶段,大量运动四肢的工作,比如家务、手工、木工、园艺、建筑、绘画、乐器演奏等活动,对孩子的思考和意志力的形成非常重要。


02 通过艺术来学习


艺术是直击心灵的力量,是滋养心灵最好的营养,是美的化身。为了配合孩子此阶段生命发展的需求,让孩子开展大量的艺术活动非常重要。所以目前主流学校里那些被称为“副科”的学习内容,才是更符合此阶段孩子需求的。语文和数学的学习都应通过很艺术化的形式呈现给孩子,而不应通过枯燥呆板的文字和说教塞给孩子。
故事、诗歌、话剧、绘画、泥塑、音乐、乐器演奏、舞蹈等一切艺术形式,可以让孩子的心灵充分感知人类的各种细腻情感和情绪,而且艺术的美和韵律感让孩子的生命力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为青春期所需的大量生命力储备能量。


荐读 | 7-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美育和体育

03 大量的身体活动


六岁前的阶段里,孩子通过各种感官及大小肌肉的运动发展自己的身体,7~12岁的孩子需要通过大量的身体运动来合理引导身体里旺盛的力量,强健身体。所以,大量的体育活动、团队游戏、奔跑等力量型运动,是这个阶段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荐读 | 7-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美育和体育

而如今主流学校里的孩子们从早到晚除了体育课以外,其余时间都因为所谓的“安全”问题而被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回家后也要被作业限制在书桌前,严重违背此阶段孩子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呈现出一种普遍的生命状态:没有活力、没有朝气、没有阳光!大量枯燥机械的学习内容、极少的身体活动,怎么能够滋养心灵散发出生命的阳光和活力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