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超降薪難度重重 足協說了不算球員亦不買賬

4月9日,足協發佈公告稱,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召開研討會,合理減薪成為共識,減薪週期從3月1日起直到2020賽季聯賽開賽為止。此前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足球賽事陸續停擺,歐洲足壇在比賽暫停,無法正常收取轉播商轉播費的情況下,多家球會被迫採取減薪方式維持運營開支,國內足壇雖也有聲音呼籲俱樂部效仿歐洲減薪,但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如今足協一紙公文下達,減薪看起來像是“有法可依”,只是具體到執行過程,恐怕不會像公告中兩筆紙墨來得那麼輕描淡寫。

深度-中超降薪難度重重 足協說了不算球員亦不買賬

減薪不減薪 足協說了不算

足協4月9日發佈的相關公告,被不少球迷解讀為減薪的官方通知,但事實上,在這份所謂的通知裡,足協的用詞顯得模稜兩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足協通篇文章並未明確表示強制俱樂部降薪,足協只是起到一個指導作用,最終做降薪決定的選擇權仍然在俱樂部手上。

知名足球記者白國華表示,一些足校在看到了公告之後,彷彿拿到了尚方寶劍,已經開始出臺政策讓基層教練員和相關人士降薪。但職業俱樂部方面遲遲沒有行動,原因很簡單,足協的這份公告只是公告,並沒有任何的法律效應,而職業球隊與球員之間簽署的合同具有法律效應,足協的公告在這些白紙黑字的合同面前不值一提。換句話說,減薪不減薪這件事,從來不是足協說了算。

足協發聲實屬無奈

既然減不減薪這事,足協說了不算,那官方為何又要發表這個公告呢?因為其有些俱樂部撐不住了。中超雖然從去年開始有了縮小投資規模的趨勢,但想要運營好一支球隊的年開銷依然在10億左右,對於一些資產實力沒那麼雄厚的投資人來說,這筆錢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藉著疫情的形勢,一些運轉較為困難的球隊就主動向上傳遞意見,希望能減薪減壓。

如果足協方面沒有對減薪一事進行肯定,俱樂部單方面行駛減薪舉動的話,那這樣得不到授權的減薪實際和欠薪並無不同,因此足協方面總得表個態。但正如前文所說,足協方面只能給出指導意見,管不了具體的執行,因此在官方的公告裡,足協既未提強制執行的字眼,也沒有給出具體的減薪方案。公告來公告去,只通知了個減薪的期限,至於怎麼操作,足協一聲不吭,這樣的做法很顯然在避重就輕。

深度-中超降薪難度重重 足協說了不算球員亦不買賬

一個事實:並非所有球隊都想減薪

減不減薪這件事放到檯面上討論,很多人認為球員和球隊是鮮明的對立面,但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沒這麼簡單,一個事實是:不是所有的球隊都想減薪。

中超球員減薪到底能減多少錢?以歐洲豪門皇馬為例,皇馬官方發佈的公告顯示,如果聯賽重啟,所有球員降薪10%,如果聯賽取消,則全員減薪20%。以此為鑑,中超球員的減薪比例也就是在10%到20%之間。

而根據之前聯賽的相關規程,中超2020賽季的支出限額為11億,球隊薪酬佔比不得超過60%,薪酬上限為6.6億。即使全年薪水減少20%,一支中超球隊最多也只能省下1.32億,而根據上港俱樂部剛剛發佈的財報顯示,上港2019賽季開支在19.8億左右,球隊節省下的薪水不及總投入的1/10,而為了這一點的開源節流,上港俱樂部需要讓自己的球員、教練團隊做出個人犧牲,這樣的個人犧牲或多或少會帶來情緒上的負面影響,對於這種能夠投資十多億的爭冠球隊來說,他們寧願多承擔一些薪水負擔,也不願意去面對潛在的隊內矛盾。

那真正希望減薪的聲音出自哪裡?《東方體育日報》報道,減薪呼聲最高的多數都是來自北方的俱樂部,有的俱樂部今年甚至都還沒有發過工資。這些經濟實力有限的投資人能夠支持住一支球隊實屬不易,有降薪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想錯過,但並非所有的球隊都有同樣的想法,如果有的球隊降薪了有的球隊沒降薪,萬一真有被降薪的球員申訴,即使是中國足協層面都拿不出一個統一口徑的解釋,

深度-中超降薪難度重重 足協說了不算球員亦不買賬

被忽視的問題 球員同意降薪嗎?

中超降薪的話題沸沸揚揚炒作了一兩個禮拜,主要也就是足協官方和俱樂部高層發表想法,但作為三方談判的重要力量,球員的聲音或多或少被掩蓋了。截止到目前為止,只有武漢卓爾老將艾志波曾經公開表達不應該降薪,3月30日,艾志波在自己的個人社交平臺上長文解釋了中超球員不該降薪的原因。

據艾志波表示,中超球員不降薪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國內俱樂部並不依賴轉播分成生存,二是歐洲球員降薪是因為球員放假回家了,而中國球員一直在正常訓練。艾志波的言論發表後,立馬導致了輿論的軒然大波,他本人也很快刪除這條動態,但從他此前的措辭中,不難看出中超球員中會有人對降薪一事感到不滿。

足協此前在所謂的研討會上只召集了各俱樂部代表商討,直接受到降薪影響的球員團體並未參與,因此即使上頭制定好了降薪方案、降薪政策,具體到執行階段,仍會遇到球員層面的阻撓。國外俱樂部雖然也有降薪成功者,但降薪的前提是俱樂部高層與球員共同商議得出結果,中超部分球隊的高層此次顯然是想單方面達成統一,這樣的想法有點天真了。

一個隱藏的問題是,就算國內球員迫於足協的壓力被迫降薪,外援外教的降薪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北京青年報》報道中國足協有可能按球員、教練員既定薪資額度來分級減薪,眾所周知的是外援外教的薪資相比本土球員佔據了球隊薪資的大頭,如果按分級降薪的方式,他們的收入損失更大,本就報著“打工者”心態的外援外教們如果在經濟利益上受損,難保有人不會像國際足聯發起訴訟。

國內國外形勢不同 中超降薪可能不大

正如在國內,啥事都要講究“中國國情”一樣,中國足壇的降薪事宜不會照搬國際足壇已有案例。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中超俱樂部的盈利方式與國外俱樂部不同,中超俱樂部的收入幾乎完全依賴投資人的主動輸血,比賽踢不踢轉不轉播對於球隊的經濟壓力影響不大,現有的經濟壓力是來源於中超前幾年過高成本的運營模式,並非是中超停擺帶來的後續影響。

二是中超聯賽還沒有進行,如果後續複賽,中超球員需要在被壓縮的時間裡踢完常規的30輪聯賽,比賽負擔明顯加重,如果此時因為不踢比賽降薪,那到比賽密集時,是否又應該給“加班費”了呢?

事實上,已經有俱樂部在減薪方面費盡腦汁了。據記者苗原報道,某地產球隊願意拿出房子補償球員的薪資,具體的操作手段是明面上降低球員的工資,但實際上給予球員購房優惠,一進一退之間,球員最後反倒因為降薪風波多掙了錢,更顯荒唐。

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國內國外足壇形勢不同,中超聯賽的降薪工作不會開展得順利,而由於缺乏相關的法律支撐,中國足協也無法進行強制性的規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超聯賽所謂的降薪風波最後大概率逐步被冷處理直至歸於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