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基層,他是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

40多年如一日,無論在哪個崗位,楊世榮始終把群眾冷暖記在心上,把責任擔子壓在肩上,把精力奉獻在臨滄市雲縣大樹村發展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扎根基层,他是山旮旯走出来的“客座教授”

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臨滄市扶貧辦 供圖

情繫村民,他是鄉鄰的“貼心人”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楊世榮把群眾日常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辦,把群眾關注的事當作最急的事來辦,把群眾犯難的事當作最大的事來辦。多年來,始終堅持先公後私,舍小家、顧大家,為群眾默默奉獻,無怨無悔。他的事蹟感動著廣大幹部群眾,被評為“臨滄2019年度人物(臨滄道德模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他又把10000元“感動臨滄2019年度人物”獎金和1000元個人積蓄捐給雲縣慈善會,用於支援武漢抗擊疫情。

扎根基层,他是山旮旯走出来的“客座教授”

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臨滄市扶貧辦 供圖

扎根基层,他是山旮旯走出来的“客座教授”

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臨滄市扶貧辦 供圖

當好表率,他是基層黨建的“掌舵人”

任支部書記以來,楊世榮以“讓黨組織強起來,讓黨旗飄起來,讓黨員紅起來”為目標,切實抓好基層黨建工作。在楊世榮的示範帶動下,大樹村“兩委”班子成員以身作則,當好表率,把13名致富能手培養成為黨員,把8名黨員培養成為致富能手,把8名黨員培養成為村組幹部。通過有效的黨建工作措施,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凸顯,多次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扎根基层,他是山旮旯走出来的“客座教授”

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臨滄市扶貧辦 供圖

扎根基层,他是山旮旯走出来的“客座教授”

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臨滄市扶貧辦 供圖

心繫發展,他是群眾致富的“引路人”

以群眾增收致富為目標,楊世榮帶領村“兩委”班子統籌謀劃產業佈局,著力發展林下土雞養殖,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搭臺子,“林+禽模式”創路子,“合作社+農戶”鼓袋子的產業發展模式,有效提升了大樹村產業組織化程度。2017年,大樹村註冊了“大樹茶園雞”產品商標,並運用電商平臺實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2019年,全村入社農戶170戶,戶收入最高達12萬元,最低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54萬元。大樹村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僅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夯實了基礎,還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了示範,得到了省、市和縣的肯定和認可。楊世榮多次受邀到雲南農村幹部學院等地交流基層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經驗,被譽為“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

扎根基层,他是山旮旯走出来的“客座教授”

山旮旯走出來的“客座教授”。臨滄市扶貧辦 供圖

臨滄市扶貧辦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