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清平樂》中一出場的,除了雖然當上皇帝,但還不能親政的趙禎,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宋仁宗以外,還有一位大臣陪同,那便是晏殊。

那麼這裡的晏殊是什麼身份?他為何能陪伴皇上左右?

他當時的身份是太子舍人。這是多大的一個官,能和皇帝共坐一個龍攆?

其實太子舍人並不是一個官職,就是皇帝的一個陪伴而已。

歲中,遷尚書戶部員外郎,為太子舍人,尋知制誥,判集賢院。(《宋史·晏殊傳》)

晏殊此時的官職並不高,戶部員外郎,從六品。

雖然官職不高,但是晏殊就在這個時期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才進入劉太后的法眼。

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公元1022年(宋仁宗乾興元年),宋真宗駕崩,遺詔要皇后(皇太后)劉娥負責處理軍國大事。這個遺詔和唐朝時期李治的遺詔有異曲同工之處。

“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宋史》)

“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遺詔皇太子即皇帝位,軍國大務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

就是說,劉娥對國家大事有最後的決定權。

但是歷史的走向不一樣,武則天憑著這個權力,自己先是“臨朝稱制”,時機成熟之後,直接做了皇帝。但那個劉娥卻沒有什麼政治野心,所以她沒有步武則天的後塵。

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聖二年)十一月,已經做了太后的劉娥,接受了宋仁宗和群臣所上的尊號。在這個大典儀式上,殿中丞方仲弓上書,要太后效仿武則天,劉娥看完奏章,一把撕得稀碎,扔在地上說:“我不會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此事雖然沒成,但太后握著國家的命運是事實,在她攝政時期,手下的大臣們開始玩起手段來。

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他們都想要單獨見太后奏事的權力。

宰相是文臣之首,樞密使掌管天下兵馬;一旦被他們的圖謀得逞,將會給朝廷帶來無盡的羅亂。

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尤其是那個丁謂,人們將他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合稱為“五鬼”。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目為奸邪”。

我們現在形容一個人會巴結人,常用“溜鬚拍馬”這個詞語,其中的“溜鬚”一詞就是丁謂的貢獻。

也正因為“溜鬚”一事,丁謂恨死了老上級寇準,宋真宗駕崩後,丁謂就使計把寇準一腳踢到了雷州半島。

丁謂此時有什麼舉動呢?他勾結宦官雷允恭,規定要將重要的奏章先送到他這裡,他閱過後再送內廷,以此達到把持朝政的目的。

一旦讓他的圖謀得逞,天長日久,大宋有被竊國的危險。

在這個急難關頭,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簾聽政。

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當時這個提議是禁區,誰都不敢提。但晏殊卻大膽的提了出來,並說明這樣做的好處:太后可以在朝堂上直接聽取大臣們的奏請,當場作出決斷來,這樣一來,別的大臣都能理解聖意,省的傳達和執行時走樣了。

他的這一建議,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這麼看起來他對劉太后有大功,應該屬於劉太后的人了吧?

其實不然,接下來因為一件事他又得罪了了劉太后,種下遭貶的種子。

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我們大家都知道,劉娥小時候經歷波折很多,但自從張耆買了她,將她獻給宋真宗之後,劉娥的命運總算是徹底改變了。

後來張耆還有劉娥再次遭難時的容留之功,所以,劉太后掌權後,一心要報這個大恩。

​公元1025(仁宗天聖三年),也就是垂簾聽政的第二年,劉太后要拜張耆為樞密使。

當時晏殊已經官居樞密副使,他一看要給自己派這麼一個上司來,便堅決反對,從而得罪了劉太后。

因為跟著皇帝駕臨玉清昭應宮,隨從拿著笏板來晚了,晏殊發怒,用笏板打那個人,把人家的牙齒打斷了。

晏殊這下有失體統,最後被御史彈劾。

御史這麼一彈劾,正中太后的下懷,馬上下詔,將晏殊貶官到地方,做了應天知府。

晏殊在宋朝的宰相中,政績乏善可陳,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伯樂


多年後晏殊又來到權力中樞,最後還做了宰相,但是做了宰相的晏殊政績乏善可陳。

晏殊的個人政績雖然不突出,但他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而且還是一個優秀的伯樂,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後來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才。

就光論晏殊的這個貢獻,就已經可以名垂青史了。

參考資料:《宋史》 《續資治通鑑長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