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美國為何同意搬遷普天間基地?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每點新防務(1064期)·4月9日】:美軍普天間基地與嘉手納空軍基地是美軍在日本沖繩縣最重要的兩大軍事基地。由於歷史原因,普天間基地坐落在沖繩縣宜野灣市市中央,周圍都是民居、學校。美軍戰機起降和低空盤旋訓練產生的巨大噪音給當地民眾造成了無盡的煩惱。除了普天間基地飛機起降時噪音等環境汙染問題外,不時發生的墜機事件、大量由美軍士兵引起的治安乃至犯罪問題使得當地居民不堪其擾,沖繩民眾強烈要求日美兩國政府將普天間基地撤走。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但因為沖繩普天間基地位於沖繩島西南部,佔地4.8平方千米,可容納160架戰鬥機。現駐有美軍第1陸戰隊航空聯隊第36陸戰航空大隊和第18航空控制大隊的近5000名官兵,並建有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日本最大的武裝直升機機場,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駐日的重要基地。雖然美國因1995年美國士兵弓雖了一名當地12歲少女而承受了日本民間巨大壓力,但在後來藉口進行駐日美軍部署調整之際,宣佈將部分將基地搬遷至沖繩北部。但後來2009年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主張將普天間基地完全搬遷至沖繩縣外的決定,直接“惹毛”了也是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雖然最終以鳩山辭職敗給了奧巴馬,但美日兩國卻產生了較大的“裂痕”!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但由於普天間機場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亞太地區的重要駐地,而且該地還具有極為重要的地理優勢,所以自從二戰期間美國就將沖繩作為必爭之地。即便1995年事件發生後,美國在沖繩當地數千居民拒絕續租基地土地的情況後,被迫做出了搬遷承諾,但與日本政府的溝通結果也只是“在沖繩地區內另選土地搬遷”,而絕對不可能“搬出沖繩”。其實這種微小的“讓步”舉動,只不過因為該基地處於第一島鏈的關鍵點上,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據點,也是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基地,對美國來說具有強大的軍事作用。如果因普天間基地搬遷而與日本鬧出更大的“分裂”,美國擔心其可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對美國其他駐日美軍部署都產生消極影響。

美、日的“沖繩之戰”

在上世紀60-70年代,隨著美國深陷“越戰”泥沼,美國經濟開始下滑,導致其在西方世界中的國際地位也有所下降,而反戰的巨大社會壓力也令美國政府苦惱不已。於是,尼克松開始調整“冷戰”戰略,決定不再獨自扛起“反蘇”大旗,而是放手讓經濟實力正在回升的日本衝到了“第一線”,但此時美日間的同盟穩定性也面臨著衝擊。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1968年2月,沖繩立法機構通過了反對B-52轟炸機以沖繩為基地的決議。1968年11月,日本社會黨在琉球群島舉行的選舉中獲勝,新上任的社會黨行政長官宣佈將成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逐步關閉美軍基地和琉球歸還日本的問題。1969年2月,沖繩民眾在美軍基地外舉行大規模示威,抗議B-52轟炸機以沖繩為基地轟炸北越。按照1960年《日美相互合作與安全條約》規定,條約適用期為十年,如果不能滿足日本民眾的要求,安全條約延長就可能受到影響。因此,日本的政治局勢和美國的安全戰略都要求尼克松政府必須在“沖繩問題”上採取實質性的讓步。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而美國為了不失去日本這一在亞洲地區舉足輕重的“前沿基地”,在“沖繩問題”上也在努力滿足日本的要求。但美軍當時對於歸還衝繩也有2個顧慮:歸還衝繩後的美國當地駐軍,將無法在島上儲存和使用核武器;同時還會被蘇、中認為美軍開始從該地區撤退,從而助長其擴張勢力範圍,威脅整個西方“冷戰”部署。但在日本保證歸還衝繩後將會更努力的“懟”蘇、中外,還答應美軍在撤出核武器後,可以保留在緊急狀況下的(核武器)儲存權和運入權。沖繩歸還後,沖繩基地在美國西太平洋中的戰略地位並沒有改變。根據沖繩歸還協定,一些次要軍事基地被取消,或被交給日本自衛隊使用。但是,這些基地結構的變化是非常細微的,美國轉交給日本的軍事基地面積只是美軍基地總面積的1.5%,也就是說98.5%的基地仍像以前一樣繼續被美軍使用。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並且在沖繩歸還後,美國也對駐日美軍基地進行了重新調整。1972年3月,美軍在日本本土設施是105個,佔地29萬平方米。到1973年3月,包括沖繩縣在內,駐日美軍設施的總數是172個,佔地54.83萬平方米,而其中在沖繩的設施是83個,面積28.4萬平方米,佔據駐日美軍總面積的52%。儘管駐日美軍設施總數下降,但是駐日美軍的重點卻轉向了沖繩,沖繩基地的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進一步提升。正如美國駐琉球群島的高級官員蘭珀特1970年1月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上所說:“歸還衝繩本身並沒有根本改變沖繩基地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我們的沖繩基地,仍將作為核心的防衛手段而繼續存在”。而美日“沖繩歸還”的最終談判結果,卻開啟了美日圍繞普天間基地產生的持續幾十年的矛盾大門!

普天間基地對美、日重要性

雖然美國因為與普天間基地附近居民產生了巨大隔閡,但日本21世紀初的重要戰略目標是成為政治軍事大國,實現“普通國家化”,而日美同盟可以助其實現這一目標。並且在同盟的旗幟下,日本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地區和全球安全事務,逐步將自衛隊派出國門,拓展自己的國際空間和軍事實力。因此,對於日美同盟的不平等關係,日本一直甘願接受。這在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上更是表現的一覽無遺。甚至在2012年2月28日,日本時任外相的玄葉光一郎就希望沖繩民眾對於美軍普天間基地的縣內搬遷計劃給予理解:“如果美海軍陸戰隊不繼續駐紮在沖繩,我國的威懾力就得不到保證。”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但是,為滿足同盟的要求,日本不僅要付出巨大的外交和軍事代價,還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根據駐日美軍整編實施路線圖,日本預計需要籌措3萬億日元用於駐日美軍的整編,僅美國海軍8000人及其家屬移至關島一項就要分擔60.9億美元。而於此同時,美國卻在2012年將海軍陸戰隊部分轉移到關島基地的花費預算,從1.56億美元大幅縮減為2600萬美元。可以說,日本政府為了繼續獲得美軍的“庇護”,而選擇付出大量經濟代價與犧牲國內民眾的切身利益,來與其“美國爹”保持對我國的嚴密封鎖與威脅!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目前沖繩普天間基地常年駐紮有美國海軍陸戰隊3000人的部隊,主要裝備MV-22B傾轉旋翼直升機和其他型號直升機,可以擔負快速反應部隊和登上兩棲攻擊艦變身“兩棲作戰力量”,是美軍在該地區最重要的力量投射點。在不顧沖繩民眾反對開工建設的邊野谷新基地中,除了翻新升級現有的陸上設施外,還要根據美軍要求填海建造2條1800米長的飛機跑道,並且在跑道旁要建造配套的停機坪、倉庫、燃料庫和燃料輸送線路等設施。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容納普天間基地的MV-22B,還能為部署在巖國基地的美軍F-35B隱身戰機提供部署支持。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更重要的是,美軍與日本政府從2006年達成搬遷普天間基地協議之前,美軍就要求在新建的邊野谷地區建造彈藥裝填區和一個長270米的軍艦泊位——這些都遠遠超過之後日本政府向沖繩民眾公佈的建造計劃。而這兩種軍用設施的建造,將大大提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遠征作戰能力,直接可以在駐地就登上“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遂行快速兩棲作戰任務。

為何美軍最終同意“把雞蛋不放到一個籃子裡”?

其實在美日兩國對普天間基地搬遷“扯皮”的20多年裡,美軍還堅持的一個底線就是:整個基地要整體搬遷,不接受分散部署。其實這個理由很好理解,駐紮在普天間基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有步兵、炮兵、兩棲攻擊艦、直升機部隊、後勤支援力量等多個單位組成,如果在搬遷後將其進行分散部署,雖然平時減輕了駐地民眾的壓力。但在日常訓練與作戰時,美軍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集合部隊上,從而導致效率低下。況且直升機部隊因為需要集中使用,也無法進行分散部署。所以這成為了美軍堅持在邊野谷新基地建造彈藥裝填區和兩棲攻擊艦碼頭的重要原因。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但現在美軍的這條“底線”或許有了鬆動跡象。因為據2020年初日本防衛省稱,目前將美軍從普天間基地搬遷到邊野谷地區的時間,將延長到2030年才能建成,資金投入也將飆升至約85億美元——由日本全額支付。這意味著,原本計劃到2022年就能完工、只需耗資不到30億美元的邊野谷美軍新基地項目,將至少讓美軍多等10年!但美軍卻等不了了,因為美軍普天間基地土地是從日本老百姓手裡租下的,而租期最長也將在2022年到期,所以按照原計劃,美軍可以在租約到期後從容搬遷至邊野谷的“新家”,但現在日本因填海造陸工期增加了10年之多,直接打亂了“美國爹”的安排。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而日本之所以將邊野谷新基地建造計劃推遲10年的原因,就是現在發現現在正等待填埋的海水之下,海底鬆軟的像一灘麵醬,如果不進行加固的話,根本無法在其上建造機場。而且自從2018年開工後的一年中,只有計劃中的1.1%垃圾填埋物被投入海中,當時估算按照這個速度,即便不考慮硬化海底的工程時間,也需要100年才能填滿規劃的這片海水。這就導致美軍處於“新家”10年後才能建好、而“舊家”馬上就要到期的尷尬境地,導致美軍不得不在租約到期後,臨時將普天間基地的部隊分拆先轉移部署到日本各地的自衛隊駐地中“借住”,這樣一來,自然就無法堅守“不分家”的底線了。

美軍沖繩基地搬遷新址,為防“東風快遞”分散部署:日本出錢出地

但是,美軍這次分散部署的原因,最重要的除了硬件設施不滿足“群居”的需要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考量”,那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遠征部隊及多艘兩棲攻擊艦的集中部署,已經成為了我國不斷增強的遠程打擊武器的絕佳目標。一旦發生“不可描述”的事件,這些美日基地勢必成為重點“照顧”對象,而像普天間基地——或日後的邊野谷基地——部署如此密集的“好目標”,自然可以為我國節省不少“東風快遞”,從而打好這筆“經濟賬”!

大概這才是美軍搬家後分散部署的真正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