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讓很多古典文學愛好者過足了癮,甚至發明了一個頗為有趣的詞叫“背誦天團”。說實話,這個叫法確實還挺貼切。咱們背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背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背過蘇軾的《念奴嬌》、《水調歌頭》,還有人背過晏殊的《浣溪沙》,這幾位確實個個都是不簡單的人物。

《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背誦天團”這麼牛,按一般人的觀點,想來兩宋文壇的後輩們對他們也只能有仰望的份了。事實上,這種觀點基本也是正確的,對歐陽修、晏殊、蘇軾、范仲淹,後世文人墨客確實都是高度評價的,只是這些文人墨客不包括才女李清照。

《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至今筆者仍想不明白,為何李清照要叫板這幾位?要知道說起來,李清照和這幾位多少還有點關係。李清照的爹名叫李格非,曾拜在蘇軾門下。而據文史專家們考證,李清照的母親王氏很可能就是王拱辰的孫女,而王拱辰則與歐陽修是連襟。雖然沾親帶故的,但李清照卻還是用一篇幾百字的文章叫板了他們,這篇文章名叫《詞論》。

《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這篇文章是一篇議論文,李清照寫它的目的是為了闡述自己的詞作觀點,為了讓文章更有說服力,她便順帶著就把這幾位前輩都批了一通。我們來看看她說得沒有道理: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

這段文字中出現了幾個人物:晏殊、歐陽修、蘇軾,算得上是欲抑先揚的典範。這段話翻譯出來的意思是:這些巨匠們學問如天人,個個都有才,按道理來說填詞應該就像到海里拿瓢取水一樣簡單。但他們寫出來的詞作,卻都是不加雕飾的詩作,連詞的音律都不協調,這是為何?

《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其實客觀地說,這三位都是北宋詞壇的前輩,他們的詞作在音律方面確實不能說是十全十美,但這是可以理解的。北宋婉約詞受柳永影響比較大,這在歐陽修和晏殊的詞作中都看得出來,蘇軾早期的詞作也有模仿痕跡。後來蘇軾開始嘗試豪放詞,寫出了《江城子·密州出獵》(即: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後,很是得意,還專門寫信向朋友炫耀。但在婉約詞領域,這三位其實都沒有達到李清照《聲聲慢》等詞作的音律高度。

《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除了這段文字,李清照在此文中還毫不避言地指出了王安石、晏幾道、秦觀、曾鞏等人的毛病,而且基本上都切中了要害。按當時的觀點來說,李清照這樣的叫板其實是大膽,她指出瞭如今這些被我們稱為“背誦天團”的才子們詞作上瑕疵,讓大家知道其實他們也不是完美的。但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李清照在《詞論》中沒有批范仲淹,這或許是因為范文正公的人品李清照確實很欣賞。然而,李清照卻用另一種方式默默地和范仲淹比了次高下。

范仲淹有一首經典詞作,名叫《御街行·秋日懷舊》,水平很高,備受推崇。李清照將它的最後一句隨手一改,寫成了《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首詞:

《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從意境到遣詞本身,以及最後落筆處的相似度,大家一看就知道這確實是在模仿。而且就水準來說,李清照的《一剪梅》顯然更有水平,知名度也更高。同樣,當年歐陽修寫過一首《蝶戀花》,其中很有名氣的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被李清照看中了,於是直接拿來一用,寫出了《臨江仙》。大家也來看看這兩首詞的對比:

《清平樂》“背誦天團”很牛,李清照卻用幾百字叫板好幾位,霸氣

這兩首詞,個人覺得歐陽修的作品,無論是意境還是遣詞,水平都是更高的。

李清照《詞論》中的觀點到底有沒有道理,個人覺得是見仁見智的事。但筆者想說的是,晏殊、歐陽修、蘇軾、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都是朝堂臣子,其中還有幾位是宰相,而李清照不過就是一位深閨女子,其丈夫趙明誠的官階和名氣跟這幾位都是沒法比的。可是,李清照就是敢這麼做,這一方面說明了李清照的霸氣,她的膽識確實非一般才女能比;另一方面,也可見兩宋文壇的開明之風,哪怕你是名滿天下的文壇巨匠,也一樣要接受他人的批評,這或許就是宋詞能走上巔峰的原因,不是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