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光: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的十大關係

志願沂蒙 | 譚建光: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的十大關係

志願沂蒙 | 譚建光: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的十大關係
志願沂蒙 | 譚建光: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的十大關係

感謝《青年發展論壇》刊登

和推薦我會會長譚建光教授

《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的十大關係》文章

特轉發給社工與志願者分享——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的十大關係

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會長

廣東省團校志願服務研究中心教授

譚 建 光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志願服務發展進入新階段,需要認真梳理並把握十大關係,即先鋒與響應、創新與傳承、文化與行動、組織與項目、社區與農村、奉獻與回饋、助人與育人、專業與普及、青年與全民、中國與國際等關係。一方面,青年志願者要發揮思想敏銳、創造性強、熱情高漲、興趣廣泛的年齡特點,為志願服務增添活力、增添魅力;另一方面,青年志願者要弘揚黨的宗旨、傳承中華文化,體現中華民族的美德。同時,青年志願者要注重“助人”與“育人”雙功能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關愛和幫助社會人群的時候,通過實踐教育、體驗教育、自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關 鍵 詞青年;志願服務;創新;育人;關係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組織黨建特點與功能強化機制研究”(18BKS107)階段性成果。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當代中國志願服務的發展,與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探索創新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1983年北京大柵欄街道“綜合包戶”志願服務,1987年廣州“手拉手”青春熱線志願服務,1990年深圳義工聯成立等,團員青年都是主要的發起者和參與者。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支持下,1993年啟動“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1994年成立“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弘揚志願精神、開展關愛服務,為社區農村的扶貧助困、民生改善、治理創新、環境保護做出積極的貢獻;也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國際賽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如今,志願服務呈現“從青年到社會、從青年到全民”的趨勢,各階層、各年齡的人群積極參與志願服務,不斷壯大力量、不斷擴大影響,成為全社會關注和支持的高尚事業。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2019年,習近平同志致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廣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1] 那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志願服務如何發展,青年志願服務如何創新,就引起廣泛的思考。陸士楨教授在《中國特色志願服務概論》中分析,“從個體和社會雙重角度,我們可以對發展中的中國特色志願服務確立三個功能定位:,它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力量,促進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第二,它是社會文明的標誌,推動道德水平的提升;第三,它是社會活力的體現,適應當代人的內在發展需求。”[2]我們回顧青年志願服務的發展歷程,展望青年志願服務的未來前景,認為有十大關係需要重新進行梳理,進行探究,以獲得正確的認識,激發創新的動力。

01

先鋒與響應

從國家的層面看,青年志願服務的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響應”。即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在重大行動和重要工作中做出貢獻。這一傳統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就體現出來。根據一些專家的研究,建國初期的“青年義務勞動”“青年突擊隊”等就具有志願服務的雛形。改革開放以來,青年志願者響應黨的號召,在大型國際賽會、扶貧攻堅工作、國際友好交往等方面創造了“賽會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服務、“援外志願服務”“陽光助殘”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志願服務等品牌。另一方面是“先鋒”。即發揮青年志願者的創造活力,為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創新提供率先探索、率先實驗的功能。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3]在這裡,總書記重申了青年作為“先鋒力量”的作用,值得認真學習和思考。其實,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等多次提到青年的“先鋒”作用。“1955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山新平鄉第九合作社青年突擊隊事蹟的按語中,提到青年‘最積極、最有生氣、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的‘四最精神’,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亮麗特色。”[4] 然而,後來一段時期較少提及青年的“先鋒力量”。特別是有些部門和地區,認為現在強調黨員是“先鋒”,就不好再說青年是“先鋒”。然而,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領導人關於青年“先鋒”作用的論述,可以看到具有特定的含義。黨員“先鋒”是體現在發揮先鋒示範作用;青年“先鋒”是體現在率先探索創新,為黨組織提供探索實驗的經驗。這樣,青年志願服務在“響應”和“先鋒”兩個方面的功能都需要大力倡導,努力實現。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我們從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開展的問卷調查數據看到,志願者中接近半數是通過黨政系統、工青婦組織、志願服務行業協會的號召和激勵,參與到志願服務之中。這其中大多數青年尤其是團員青年,他們既積極響應黨團組織的號召,在社會關愛和社會治理中奉獻青春、奉獻力量,做出貢獻;另一方面敢於面向未來,積極創新志願服務的內容和形式,為構建中國特色志願服務體系提供參考借鑑。從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看,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創造的許多志願服務活動、志願服務品牌,後來都吸納到黨的決策之中,成為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志願者要進一步發揮“先鋒力量”的作用,率先順應社會發展變革和群眾生活變化的需求,不斷創造新的服務項目、不斷積累新的服務經驗,為黨和國家提供參考借鑑,為實現黨的“兩個一百年”目標做出貢獻。

02

創新與傳承

青年作為社會最活躍的群體,在志願服務的發展中體現出探索和創新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青年也在不斷地傳承和延續中將志願服務中優秀的民族文化、民俗特色延伸到新的時代、新的社會。筆者在《志願服務:理念與行動》中分析,“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建立共同的核心價值觀體系,成為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志願精神強調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等級、不分親疏,只要是人就需要關愛和幫助,只要是生命就需要關愛和幫助。”[5]因此,在青年志願服務中創新與傳承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首先,青年志願者的創新體現在適應社會發展多樣化和群眾需求多變化的特點,不斷髮揮創意,設計和實施具有新穎、時尚、活潑、引領特色的服務。從探索新時代新思想富有魅力的傳播,到為社區、農村提供靈活多樣的活動,推動城鄉志願服務豐富多彩、富有活力。特別是青年志願者將北京奧運會的“微笑北京”“微笑圈”、廣州亞運會的“一起來、更精彩”“志願彩”、深圳大運會的“志願U站”等轉化為常態化的社區、農村服務項目,以“青年匯”“親青家園”“四點半課堂”“七彩課堂”等拓展服務領域。這樣,國際元素、時尚特色、創新魅力就融合在青年志願服務之中,為社會生活帶來吸引力和影響力。一方面,青年志願者的創新,為社會各類志願組織提供探索和參考,很多“青字號”的品牌不斷拓展成為社會服務的亮麗品牌;另一方面,青年志願者的創新延伸到社會建設、社會治理領域,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元素之一,發揮更加廣泛的積極作用。

03

文化與行動

青年志願者既有傳播志願精神的責任,也有推進志願行動的責任。我們判斷一項青年志願服務項目的價值,不僅僅考慮服務對象和服務成果;也考慮服務過程中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的積極作用。錢理群先生在《論志願者文化》一書中說道,“其實,我之所以重視青年重要作用行動,就是因為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年輕人聯合起來,在參與社會實踐中重建價值理想,尋找自己的人生之路的行動。”[6] 如今,青年志願者對志願文化的內涵,理解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既有黨的宗旨指導,也有雷鋒精神的傳承;既有中華傳統文化薰陶,也有世界優秀文化感染。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從調查數據看,志願者認為中華文化對於人們參與志願服務具有影響的佔92.52%,其中認為有強烈影響的佔45.62%。在青年志願者中,這種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以及發揮中華文化的積極影響,促進志願服務發展和豐富的想法日趨普遍。近年來,隨著黨對志願服務工作的領導的加強,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弘揚,青年志願者也更加關注和重視將黨的理念和文化作為指導志願服務創新發展的源泉,包括對青年志願者思想文化的引領,在志願服務中體現黨的關愛,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與此同時,青年志願者非常注重行動的價值,在熱情和積極參與關愛幫助他人、關心服務社會的行動中,體現青年的愛心奉獻,為社會群體做出貢獻。從參與奧運會、亞運會或大型國際賽會的志願行動,到“西部計劃”“支教團”深入山區農村的志願行動,從青年到老撾、塞舌爾等國家的援外志願服務到青年深入老人、殘疾人、困難人士群體的貼心服務,都通過紮紮實實、真真切切的行動,關愛和幫助社會人群,逐漸改善社會風氣。

04

組織與項目

在中國志願服務發展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兩個路徑:一是“體系、組織、項目”的發展路徑;二是“項目、組織、體系”的發展路徑。青年志願服務在這兩個方面都創造了經驗。中國特色志願服務很多情形下是第一種路徑,即黨政部門頒發發展志願服務的政策文件,推動各行各業重視志願服務,逐漸培育活躍的志願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志願服務項目。同時,近年來出現新的趨勢,如中國志願服務交流會暨項目大賽,就是通過徵集和評審志願服務項目,培育和發展的過程中帶動志願服務組織發展,進一步推動不同地區構建志願服務發展體系。

不論是哪個路徑,都可以看到青年志願服務“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逐漸成為吸引全社會關注、吸引全社會參與的高尚事業。這一特點,與全球發展趨勢具有共同之處。美國學者薩拉蒙在《全球公民社會 — —非營利部門國際指數》開篇就說道,“世界正在興起‘全球結社革命’,在全球各個角落,有組織的私人志願活動風起雲湧。這是諸多因素作用的產物:新的通信技術,大眾對更多機會的大量需求,對市場和政府在處理當今交錯的社會、經濟問題不力的不滿,外部援助的出現等等。” [7]不論什麼類型的公益機構、志願組織,都是通過提供適應公眾需求、解決社會問題、改善生活狀況的服務,贏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從調查數據看,志願組織開展的文明倡導、便民利民、環境保護、社區營造等服務項目最受歡迎,志願者樂於參加,群眾反響很好。由此可見,青年志願組織的生命力在於項目創新與發展,即通過深入瞭解城鄉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的需求,設計和實施針對性強、切實有效的服務項目,為組織贏得發展基礎、發展資源、發展空間、發展網絡。另一方面,青年志願組織的能力提升,又有助於創造更多更好的項目,吸引更多志願者參與服務,為社會關愛和社會治理做出貢獻。所以,青年志願服務的組織與項目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在新時代都要獲得更好的發展。

05

社區與農村

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的早期,較多是大型活動志願服務與專項行動志願服務,伴隨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近年來越來越注重面向社區與農村的志願服務。但是,在兩者之間的選擇和推動力度有所不同,也不斷變化。從21世紀初開始,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通過“扶貧支教志願服務接力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等,著重面向山區支教、農村發展、留守兒童等開展關愛和幫助的專項服務活動。如今則進一步拓展領域,面向城市社區探索“大學生社區志願服務計劃”,鼓勵青年志願者深入鄰近的社區,為群眾提供長期性、日常化的關愛和幫助。特別是面臨社區轉型和社區治理的關鍵時期,青年志願者的社區服務項目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我們認為,青年志願者針對社區和農村的服務,不是“非此即彼”“兩者選一”的關係,而是分別推進、互相補充的關係。十年前,筆者在《中國農村志願服務發展報告》一書中分析,“農村志願服務已經產生並且發揮積極作用,但是由於政府重視不足、資源支持不足、組織建設滯後、評估激勵缺乏,使得農村志願者的熱情與積極性受到影響,農村志願服務的普及進程不夠快,服務群眾需求方面受到較大制約。[8] ”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所以,通過近20年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志願服務山區計劃”“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等,不僅僅為山區農村的農民及其子女提供關愛幫助,而且傳播志願精神和志願文化,在農村村民及青少年心中播下愛的種子。如今,積極拓展青年志願者社區服務計劃,為社區扶貧濟困、扶老愛幼、民生改善、惠民利民、治理成效、生態環境等提供各種幫助,就有利於解決社區生活中“不平衡”與“不充分”的問題,促進社區群眾追求和諧環境與美好生活。同時,青年志願者可以將社區服務的資源,作為農村城市化地區的參考借鑑;也可以將山區農村服務的資源,作為城市社區生態生活豐富的元素,從而促進城鄉聯繫和城鄉融合。

06

奉獻與回饋

由青年志願者率先倡導,逐漸成為中國志願精神核心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等元素,在大家最初的理解中都特別關注和重視“奉獻”的特徵。安國啟在《志願行動在中國 — —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研究》一書中分析,“青年志願者行動發揚了這一崇高的精神價值,並將其付諸實踐,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社會最需要解決的事情做起,辦實事、解憂愁、獻愛心。” [9]也就是說,更多強調青年志願者通過服務帶給他人幫助、帶給社會幫助。然而,從多年來的志願者動機調查看,參與志願服務的願望又是多樣化的。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從問卷調查的數據看,青年參與志願服務,既有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動機,也有增加見識、鍛鍊能力的動機,甚至還有結交朋友等動機。這樣,很難用單一的“利他動機”或“利己動機”進行區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複雜關係。為此,新生代倡導和推動青年志願服務的時候,一方面要大力弘揚奉獻精神,引導90後、00後青年樂意將祖國需要、社會需要、他人需要放在首位,通過奉獻愛心和時間,貢獻知識和精力,對改善社會環境、改善他人生活有積極的幫助;另一方面要尊重新生代青年的自我需求,善於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加大回饋和激勵的元素,讓青年感覺自己的奉獻獲得社會的認可,獲得社會的回報,就具有更大的奉獻熱情和服務熱情。其實,青年的經濟發展能力較強、創造生活能力較強,他們對於參加志願服務的回饋,更多不是要求物質回報,而是希望獲得精神的充實和社會的激勵,特別是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讚許。

07

助人與育人

志願服務的助人與育人“雙功能”是近年來關注較多、研究較多的課題。過去一段時間,較多強調青年志願服務的助人功能,認為青年志願者主要是發揮自己的愛心和能力,為他人提供關愛和幫助。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青年期是處於成長和成熟的階段,參與志願服務更要關注對自身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情感、心理、能力等等的助益。陶倩教授在《當代中國志願精神的培養研究》一書中分析,“情感體驗在志願精神培養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現在其對知與行的內化調節作用上。只有通過內化調節作用,才能促使個體掌握志願知識,實現志願動機,發揮志願意志,踐履志願行為。” [10]

我們通過調查分析,歸納青年志願服務的育人功能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青年在志願服務中接觸社會、見識社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社會認識,減少幼稚和片面的認知,獲得比較客觀、比較理性的認知。二是青年在志願服務中接觸服務對象、幫助服務對象,既體驗人生的複雜性、豐富性,也感受特殊群體堅強生活的意志和毅力,從而提高自己面對社會堅強不息、頑強進取的精神動力。

三是青年在關愛和幫助服務對象後,獲得對象的感激,獲得社會的讚許,就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新價值,提高思想境界。四是青年在志願服務團隊的交往中,接觸善良的志願者、高尚的志願者,不知不覺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水平,更加樂意為社會和他人做出奉獻。青年志願者這些一點一滴的感觸、轉變和成長,就有利於逐漸成為人格健全的人,成為個性完善的人。

08

專業及普及

志願服務中“專業”與“普及”的關係,也是困擾青年志願者及其組織的問題。從最原本的意義看,志願服務就是提供任何人釋放善意、體現愛心、隨手助人、幫助社會的機會,所以應該是“沒有門檻”或者“門檻很低”的。只要是不違法,有熱心就可以做隨手公益、隨手志願。但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面臨“不平衡”與“不充分”的矛盾,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青年志願者發揮專業水平、發揮專業能力,而不能停留在淺層次、低水平的服務。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這樣,大眾志願者的普通性和骨幹志願者的專業性,都是新時代志願服務發展需要的資源。魏娜教授在《志願服務概論》一書中提出,“志願者骨幹的專業知識能力與技能還應當重點提升關鍵思維能力、團隊建設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11]”特別是最近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在向社區、鄉村深入推廣的時候,就更加需要青年志願者發揮專業性,提供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服務。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從問卷調查的數據看,青年志願者一方面對於擴大全民參與、壯大志願力量有更多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期待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成效,有效幫助社會人群。我們認為,提高青年志願服務專業化有多種途徑:

一是吸引更多的青年專業人才參加志願服務。目前,一些青年人才對志願服務有誤解,認為僅僅是“掃大街、看老人、作表演”的低水平徘徊,缺乏參與服務的意願。各級青年志願者組織要開發更多創意性、專業性的服務項目,讓青年人才受到吸引激勵、能夠發揮才能,從而加入志願服務行列。二是提高青年志願服務組織成員的水平。如今的青年志願者構成,較多是大學生和青年員工,需要通過培訓和輔導,引導他們發揮興趣和特長,形成具有特色和實效的長期性服務項目,不斷做深做好。這樣,經過不斷努力,讓青年志願服務的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在關愛和幫助社會人群的服務中取得更大的成效,真正促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09

青年與全民

青年要在志願服務發展中率先探索、率先推動,同時要吸引和帶動各個年齡群體的人加入志願服務行列,逐漸壯大志願服務力量,繁榮志願服務事業。筆者在《中國志願服務:從青年到社會》一文中分析,“共青團率先發起,團員青年率先參與的志願服務事業,成為推動‘社會創新’和應用國家與地方‘社會資本’的重要途徑。”[12]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一方面,社會各年齡群體、各階層人士參與志願服務,有利於壯大愛心服務的力量,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內容。另一方面,青年志願者要在全民參與的大背景下,繼續發揮創新和引領的積極作用。一是發揮青年的敏銳性,捕捉志願服務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網絡發達、傳播快速的時代,及時捕捉和吸取最新的公益信息、服務動態,通過借鑑、取捨、融合,創造富有新穎特色、生機活力的服務項目。二是發揮青年的活躍性,為社區、農村的志願團體策劃服務、優化服務,提高志願服務項目的吸引力和實效性。特別是大學生志願者有知識、有創意,深入城鄉為居民志願組織、村民志願組織提供幫助,豐富服務項目。

三是發揮青年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各階層、各群體開展志願服務提供人力支持,幫助做好服務過程的協調與保障工作,促使志願服務能夠有序推進,紮紮實實幫助有需要的人群。因此,當全民志願服務發展繁榮的時候,青年志願者既能夠進一步創新探索,也能夠成為協調支持的活躍力量。

10

中國與世界

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組織是最先與世界交流和合作的力量,現在也成為最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的力量。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從1995年成立之後,就積極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接洽,探尋參與國際合作服務的途徑。2001年,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為聯合國在中國開展“國際志願者年”“國際志願者日”的合作組織,將國際志願服務的理念、文化、經驗等等引進來,讓更多的中國各級政府瞭解,讓中國各類民眾瞭解。進入21世紀,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啟動“援外服務計劃”,每年派遣青年志願者到亞洲、非洲等國家進行志願服務,為教育、衛生、科技、農業等等作出貢獻。張強教授等在《中國志願服務“走出去”發展報告》中分析,“志願服務‘走出去’作為跨國界的國際性活動,在推進民間外交、創新對外援助模式、參與全球治理、協助中資企業履行海外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13]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近年來,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推進“金磚國家”合作發展、“上合組織”合作發展、“東盟”國家合作發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的過程中,青年志願者都發揮積極的作用。既有“引進來”即邀請外國、港澳臺的志願者前來交流合作,為各地區青年志願服務提供新視野、新經驗;也有“走出去”,即青年志願者到世界各國參與交流、參與服務,傳播中華志願服務的特色和魅力。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因此,青年志願者的“中國服務”與“世界服務”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做好國內服務的基礎上,為世界和平發展、扶貧濟困做出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志願服務面臨新機遇與新挑戰,需要認真研究和把握十大關係,選擇創新發展的正確路徑。這樣,青年志願服務就能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創新、繼續前行,做出新貢獻、成就新事業。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END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習近平致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EB/OL]. [2019-7-24]

[2]陸士楨.中國特色志願服務概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24.

[3]新華網.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EB/OL]. [2019-4-30].

[4]譚建光.中國青年軌跡:從“四最精神”到“四最志願”[J].中國青年研究,2017(3).

[5]譚建光.志願服務:理念與行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

[6]錢理群.論志願者文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338.

[7][美]薩拉蒙等.全球公民社會 — —非營利部門的國際指數[M].陳一梅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

[8]譚建光.中國農村志願服務發展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

[9]安國啟.志願行動在中國 — —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87.

[10]陶倩.當代中國志願精神的培養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99.

[11]魏娜.志願服務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220.

[12]譚建光.中國志願服務:從青年到社會[J].中國青年研究,2018(4).

[13]張強,齊從鵬.中國志願服務“走出去”發展報告[A]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編著.中國志願服務發展報告(2017)[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222.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

2020年第225期 | 總第1493期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志愿沂蒙 | 谭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