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两女一男的囚徒困境

《副作用》——两女一男的囚徒困境

波澜不惊的叙事方式掩盖了它出其不意的情节,原以为是部探讨都市家庭生活和揭示人物内心矛盾的伦理片,直到时间过半,才发现事有蹊跷,内藏阴谋。可影片始终按照原有节奏,不愠不火的逐级推进,伴随着情节的渐进展开,疑团终解,人物命运尘埃落定,方显酣畅淋漓。

在经历过大暑季节潮湿闷热的疯狂肆虐后,在忍受着因周遭环境变化带来的内心不适后,该片犹如一股夹杂着瑟瑟秋意的穿堂凉风,迎面袭来,可谓一扫往日阴霾,周身倍感通透!一部电影竟能对情绪产生如此微妙的影响,这不就是,艺术的魅力吗?

总体来讲,妇女终究还是不担事,沉不住气,自乱了阵脚,终至全盘皆输。既然搞阴谋,自然要预谋充分,筹划完备,尤其在败露后更要步调一致,口径统一,彼此信任是前提和基础。可能妇女们过于自信,没料到阴谋会破产,所以没做危机预案;还可能在于对手头脑过于精明、思维过于缜密,行事过于执着。反正,两妇女没斗过一爷们。

本片和《狩猎》或有类似,均将男主演至于众叛亲离,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绝望境地,身受不白之冤但却有口难言。但《狩猎》中,男主演坚信身正不怕影歪,泰然处之。秉承清者自清,不辩自明的原则。虽有反抗和不甘,但终究选择用时间来冲淡一切,可时间仅能冲蚀记忆,不能洗刷冤屈,结尾的冷枪终究折射出其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和社会对他的不信任。

《狩猎》的男主演是小学老师,本片的男主演是心理医生。两者在智商和情商,分析和认知层面上,还是有着显著差距的。前者仅靠基本的学历和对青少年的一颗关爱之心便能胜任;而后者,则是欧美社会公认的精英阶层——医生和律师,他们不但要有超越常人的智商,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更要有为获得执业资质持续不断复习应试的心理耐受力。能当上医生、律师的,都不是白给的。缜密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都是必须的。这也就无怪乎相似的遭遇,会有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进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本片的男主演利用了其仅存的最后权限,对两妇女进行了空间上的隔离,从而在客观上防止了串供和商讨危机预案的可能。再充分利用囚徒困境原理,逐一击溃了对手的心理防线,使其相互揭发,内部瓦解,不攻自破。简言之,就是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行博弈,设局下套,编造谎言,挑拨离间,达成所愿。男主演执着的态度,巧妙的方式,不懈的坚持,无不体现出其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多少次我已觉得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可他依然凭借着非常规手段的运用,出奇制胜,扭转乾坤,洗清冤屈,恢复名誉。

结尾处,是不是要放鲁妮·玛拉一马,凭借心理医生在法官面前的资质资信和证词力度,不是没有可能的。可男主演选择一网打尽,不留余地。编剧这么设置,是为了不违背公理与正义,道德与法律。可在现实中,这是一个处世哲学的问题。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有前提的,可人们只记得这一句,而忽视了前三句。“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洞穿全局,运筹帷幄的绝世高手,才敢“得饶人处且饶人”。普世原则很现实:斗不过的时候,忍气吞声,避免正面冲突,保住斯文和体面。斗得过的时候,乘胜追击,赶尽杀绝,不留余地。仅存的怜悯和仁慈,唯一的宽恕和容忍,是对“众叛”一笑置之,对“亲离”既往不咎。

凯瑟琳·泽塔.琼斯老了,难现《佐罗面具》里那般惊艳的面容;鲁妮·玛拉一副东欧难民像,不知为何这么红;裘德洛依旧犀利,选剧本的水准没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