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中國咖啡” 瑞幸咖啡的壞何止財務造假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綁架“中國咖啡” 瑞幸咖啡的壞何止財務造假

4月2日,瑞幸咖啡對外宣佈其COO劉劍以及部分員工偽造交易價值約22億元人民幣,同一時間,瑞幸咖啡股價暴跌。很多人看到瑞幸咖啡暴雷,第一反應是:瑞幸咖啡倒了,中國咖啡是否沒戲了?

在財務造假事件之前,瑞幸咖啡一直營銷自己是中國咖啡的代表和希望。比如在瑞幸上市儀式上,CEO錢治亞發佈的《瑞幸咖啡宣言》中,寫道“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差在哪?差在自信……”,言下之意不缺自信的瑞幸咖啡將代表中國出戰;年初,在“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錢治亞在獲獎感言中表示,瑞幸咖啡的目標就是讓瑞幸咖啡成為中國人自己的咖啡,在中國咖啡就是瑞幸咖啡;還有那句做中國的星巴克的宣言……

過去,瑞幸開封通過投放的軟文和廣告將“瑞幸”和“中國咖啡”鎖死,這是它最壞的地方,由於長期營銷,導致很多人在面對瑞幸咖啡醜聞時,生出一股中國咖啡沒戲的悲涼感。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看目前現磨咖啡領域的幾股勢力以及瑞幸佔比之前,我們先回顧下現磨咖啡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和西方咖啡產業發展一樣,我國的咖啡業也經歷了三次浪潮,而現磨咖啡伴隨著臺系、歐美系、韓系咖啡店在國內市場的陸續進駐,出現在了1997年後的第二次咖啡浪潮中,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星巴克在國內開出首店,2010年外資便利店有了售賣現磨咖啡的業務;第三次浪潮時間從2015年開始,圍繞現磨咖啡的瑞幸、零點咖啡這批本土互聯網咖啡品牌崛起,同時新零售代表便利蜂也投入到現磨咖啡產業。

東興證券在咖啡產業的報告中強調:現磨咖啡在總體咖啡消費的份額未來有很大提升空間。全球咖啡消費中87%是現磨咖啡,遠高於速溶咖啡和即飲咖啡,而我國現磨咖啡消費只佔咖啡消費總量的18%,有巨大增長空間。

看到這個增長空間的不止是瑞幸。現在國內盤踞在現磨咖啡業務的有三股勢力:一類是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館業務,重社交性;二類是以瑞幸、便利蜂為代表的線上線下融合、強調便捷的新秀,性價比高;三類是投放在商場、辦公樓的自助咖啡機渠道,市場處於早期階段。

東興證券的研究指出,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便利性成為了消費者的重要訴求。換句話說,以瑞幸和便利蜂為代表的外帶咖啡兼具便利性和高性價比,正成為咖啡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細分市場。

僅僅在外帶現磨咖啡市場上,瑞幸所佔市場份額也十分有限。和瑞幸3000家門店相比,便利店陣營中僅便利蜂數量就已經超過1500家,在消費者觸達端的份額佔比上,瑞幸就已經落敗;另外,從現磨咖啡的售賣上來看,全家在2018年銷售出5000萬杯的好成績,並預計2019年賣1億杯,這個銷售量已經是瑞幸的5倍,而和全家體量差不多的本土品牌便利蜂,其咖啡銷售數據也絲毫不遜色於全家,可見在瑞幸高調造假的時候,便利店陣營已經默默發力。

看完以上的格局,可以知道中國咖啡並不等同於瑞幸,哪怕是在現磨咖啡這個細分的賽道,還有便利蜂這樣的本土企業。

最後,回到消費者角度看便利店咖啡,以便利蜂為例:

綁架“中國咖啡” 瑞幸咖啡的壞何止財務造假

和瑞幸在營銷上大量砸錢相反,低調開發咖啡業務的便利店似乎更願意花錢提升咖啡品質。不僅一色系的採用阿拉比卡豆,加入發喜、明治等知名品牌的牛奶,同時引入國外全自動咖啡機,以保證每一杯咖啡的口味完全一致。

所以說,一個瑞幸倒下了,千千萬萬個便利店還在。

沒有瑞幸,地球也還是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