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都是晚清同治、光绪时期的中兴之臣。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可以说由于同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在面对共同的国内阶级矛盾问题时两人还能站在同一战线,共同镇压起义;但是当面对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民族矛盾时,两人便分道扬镳,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恩怨纠葛。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左宗棠

恩怨之始——天津教案、《中英烟台条约》

天津教案发生与1870年,外国传教士的胡作非为引发了愤怒的天津人民与之发生斗殴。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甚至冲入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公署,并向通商大臣开枪射击,而后又冲向街道,开枪射击群众,被彻底激怒的天津人民丧失了理智,丰大业被群殴致死,后来天津人民又烧毁了法国教堂,打死了好多教士。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天津人民火烧教堂

当时天津教案是由直隶总督曾国藩来处理的。他不顾天津民间舆论,捉拿打死丰大业、焚毁教堂的凶手,最终经过严刑拷打,将十余名凶手直接杀死为外国教士抵命,一时之间朝野舆论哗然,责备曾国藩办案不公。为防止教案可能造成的后果,曾国藩令李鸿章来直隶备战。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曾国藩

李鸿章到达直隶后,完全同意他的老师曾国藩的做法。1870年10月,曾国藩与李鸿章上奏结案:“共得正法之犯二十人,军徒各犯二十五人,办理不为不重,不惟是对法国,亦堪遍告诸帮”。

天津教案结案之时,左宗棠谴责曾国藩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卒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左宗棠还叹息说:“数年以来,空言自强,稍有变态,即不免为所震撼,询可忧也”。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李鸿章

再到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会同英国武装侵入滇西, 激起边民的愤怒,边民抗击在反抗的过程中打死了马嘉理。之后,英国驻华公使趁机要挟清政府,清政府命李鸿章处理相关事宜。那么李鸿章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呢?李鸿章说:“中外交涉先论事理之曲直, 此案其曲在我,百嚎何辞!威使气焰如此壮大,断非敷衍循饰所能了事。”

1876年9月,李鸿章迫于压力同英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当时的左宗棠正在西北整顿军务,准备收复新疆,讨伐阿古柏。阿古柏其实是英国人的走狗,马嘉理案发生后,英国便向清政府施压,以战争相要挟,同时通过《申报》造谣说: “英国有打通西路之意,因云南腾越官军致毙英国翻译马嘉理,欲借此为词。俄人亦有与甘肃为难,欲牵制官军,使我首尾不能相顾。”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闻讯惊慌失措,连忙向英政府解释说中国军队“以剿内寇,尚属可用,以御外患,实未敢信”。而左宗棠则认为英国和俄国一直有矛盾,不可能会帮助清政府,而且如果英国敢在云南与清政府开战,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英军一定会失败。他还指责李鸿章的淮军自诩天下第一精兵,如果连英军都打不过那淮军拿什么做天下第一。

在听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他又谴责李鸿章,认为条约中免除英国商人的税金最终会导致清政府粮饷的紧缺,将来“非与英国决战不可”。在天津教案和《烟台条约》两件事中,一个曲意妥协,一个主张据理力争;一个害怕开仗,一个准备与英国决战。左、李两人爱国与卖国的恩怨纠葛由此开始。

恩怨发展——塞防、海防之争

1867年新疆阿古柏宣布独立,1871年沙俄进军攻占了伊犁,中国边疆发生了巨大的危机。塞防、海防之争由此开始。

1874年冬, 李鸿章借口筹备海防,奏请裁撤西征军,将西征军的饷银转做海防经费,提出新疆一直以来是不毛之地,即使收复了也没有丝毫的价值,主张抛弃新疆。1875年4月,左宗棠针对李鸿章的卖国言论,提出新疆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而且收复新疆有利于奠定西北稳定的局势。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左宗棠西征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海防与塞防的斗争中,左宗棠战胜了李鸿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军全歼阿古柏叛军,1877年西征军基本稳定南疆。新疆立足稳定后,左宗棠马上向清政府提出收复伊犁的请求。第二年,清政府便派崇厚赴俄交涉,1879年9月,沙俄帝国主义胁迫崇厚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左宗棠反对极为激烈,坚持收回伊犁全境。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而李鸿章仍然坚持自己之前的观点,认为伊犁弹丸之地,不收回反而更好,避免与沙俄进一步的冲突,李鸿章甚至破口大骂左宗棠:“倡率一般书生腐官,大言高论,不顾国家之安危”。后来,清政府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国谈判,左宗棠则表现出积极备战的状态,设司令部于哈密,给曾纪泽的外交斗争提供支援,曾纪泽终于与俄国订立新约。

恩怨巅峰——中法战争

在左宗棠进入军机处时,中法之间的交涉已经日益频繁并且越来越紧张。到了1882年春左宗棠就任两江总督时,法军在中越边境进行一系列挑衅的军事行动,中法之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场战争。为此,左宗棠在两江整军经武,实力备战,疾呼杭抗击法国的侵略,而李鸿章泽则在极力寻求妥协投降。

李鸿章始终认为如果中国在云贵边境动兵,法国海军就会入侵,万里海域将难以防范。并且政府的财力难以维持大规模军事作战,清政府的海军也无法抵挡法国的铁甲舰。最重要的是即使一时取得胜利,也不代表一直不会失败,一旦失败,后果无法承受。为了达到他妥协的目的,他还威胁朝廷说没有一千万无法作战,而且水师还未练成,唯有妥协求和才是万全之策。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李鸿章

左宗棠则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当时的法国国内斗争非常剧烈,如果中国奋起抵抗,打持久战,久攻不下的法国人必定受挫;另一方面,法国人跨越万里作战,战争补给难以为继,而且云贵地区环境艰难,法国人水土不服,持久战法国人必败。

然而历史并没有站在左宗棠这边。1883年4月,清政府命李鸿章迅赴广东督办中越边境抗法军事,作为投降派,李鸿章则是不断谋求谈和。看不下去的左宗棠于1883年夏上奏请求任命所部王德榜招募勇丁,以开赴前线作战,可惜清政府拒绝了左宗棠的请求。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中法战争形势图

1884年1月,法国扩大侵略,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与法方签订了屈辱的《简明条约》。李鸿章以为《简明条约》可以“长保和局”,谁知条约签订一个月后,法国便背叛盟约,挑起了观音桥战役。清政府立即命令左宗棠前往稳定东南战局,然而在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捷后,李鸿章又提出“乘胜即收”的观点,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

爱国与卖国!看左宗棠与李鸿章恩怨纠葛十五年

中法战争中在越南的中国大使

尚在前线的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扼腕叹息,深感大局被李鸿章操纵,他已经无力回天。1885年6月19日,左宗棠请求辞职以示抗议,朝廷不许。9月5日,左宗棠怀着对民族灾难的悲愤,撒手尘寰,与世长辞,而他与李鸿章十几年来的恩怨纠葛也随之消散。

弯腰一时,或许可以苟延残喘,卧薪尝胆以图自强;弯腰一世,则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谓的徐徐图之也并不是没有终点,国富则民强仍然是一条公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