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中國特朗普就能拯救美國嗎?

撤離中國特朗普就能拯救美國嗎?


第一階段協議簽訂後,撤離中國的腳步一點都沒有減慢:


日前,越南承接的美國杜邦公司來料加工675萬套抗疫中第一批貨,已經空運到了美國。


按加工費5美元/套來計算,這筆訂單價值35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億元。


如果這個訂單放到中國加工,以月薪4000估算,可以保障3萬名工人兩個月的正常開銷。

撤離中國特朗普就能拯救美國嗎?


但從中國築巢搶鳳的越南,恐怕也很難得意太久。


畢竟,越南也只是一個臨時中轉站,迴流美國才是老特最終的目標!


今天,老特在推特上表示,上個月小企業裁員激增了1000%。10%的美國勞動力現在失業。


無疑,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而昨天,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籲:


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美國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支持。


同一天,日本同樣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並宣佈提供20億美元的資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2億美元支持日企搬離中國。


此外,美國司法部週五要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撤銷對中國電信美國分公司的運營授權,禁止其在美國的國際通信服務,因其涉及國家安全。


緣起於2018年,老特四處點火、八方樹敵挑起了全球範圍內的貿易衝突,地球村的割裂與分離早已埋下導火索。


過去數十年間一直推動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全球化,本質上在於分工協作中的成本最優。


中國憑藉著巨大的人口紅利(勞動力成本+海量市場需求),以及加入WTO帶來的制度便利,吸引了海外企業紛紛到中國建廠,擦亮了世界工廠的金字招牌。


以此為憑,中國經濟總量也一舉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作為策源地的美國發生了製造業衰退、中產收入增長乏力等問題。


老特以外包的製造業迴流美國(美國優先)為競選綱領,贏得了美國民眾的支持。


從此,在全球烽煙四起的貿易爭端,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成本賬。

撤離中國特朗普就能拯救美國嗎?


始於去年年尾的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更加劇了全球化的土崩瓦解。


歐美等西方國家不及格的抗疫表現,讓它們意識到其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有多麼嚴重。


這才有老特多次提及的,“美國不能再依賴任何國家,必須實現全方位的獨立”。


製造業及其產業鏈迴流美國成為了更篤定的選擇。


這或許正是,高層在最近一期正智局會議提出如下論斷的大背景:


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在鹽老獅看來,這個“較長時間”以及“外部環境變化”,應該包括海外疫情發展失控以及經濟全球化斷裂的外部增長壓力兩個部分。


而兩手(思想、工作)準備,則是在戰略和戰術層面都要有應對方針。


畢竟,中國經濟在過去二十年的加速騰飛,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礎上的。


雖然我們仍然要努力在全球化中找到新的角色與定位,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將會被放在更顯著、更重要的位置。


就當前而言,基建無論新舊,都要迫切啟動各類項目,這不僅關乎到中國的發展,還能緊急解決就業問題;


各種類型的教育都必須要大力擴張,誰率先掌握了新技術的變化,誰就將領導全球!


以此為邏輯,可以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看看軍工的機會:三角防務、江龍船艇。


繼十九年前加入WTO之後,中國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唯有堅持獨立自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被嘈雜的聲音擾亂了既定方針,沉下心來謀發展才是王道。


無論何時,這個世界,終究是實力說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