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我的作品


这不是悟空(《今日头条》问答主持人)的提问。

这是朋友的关怀。

还有朋友问《今日头条》有没有稿费。

这是朋友的关心。

可能还会有朋友要问。

因此,我利用这个平台做个统一答复。

同时,也利用这个平台与同辈(同龄、同期进入)人做个交流。

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我的作品


大家好!我是朱老师,现在我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收获如下:

1.激发了写作与编辑热情。刚刚结束两年的刊物临时主编工作,正好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热情犹在,时间恰有。不是没事找事干,而是为了思维和文字的不衰退。

2.锻炼了身体、维持了兴趣。我把网名设为“文游乐”,个人简介“做一个有文化、懂旅游的快乐的人”。发文的内容也是这三项。哈哈,本来就是这样的,是吗。因此,叫“维持”。继续践行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关于这一点后面有辩证的说法,敬请关注。前一条其实也可归入此条。)

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我的作品的主要选题


3.复习、学习了历史知识。我也和大家一样“涨姿势”了。再挖掘一下,同时还复习了拼音,少一些按键(盘)忘字。再再发掘,我还在创作中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已故去的父亲。因为他曾在福州的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今天的许多文物和景点都留下他们那一代人的辛劳。为了纪念,我编辑了浙江天台国清寺一集。再而三,发掘一下,还增强了微观发现能力。和过去登山不同,因为要拍片、因为要描述、因为要发人所未发,需要发现、发现再发现。


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相关内容详见“浙江天台旅游:一塔一梅一梦”


4.赚了一点钱。这非常重要。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我要单列一段详细交代。

从2020年2月21日经实名注册、真人扫脸,进入《今日头条》至3月22日,一个月就赚了8.44元人民币,真的彻底发了(我在日历上专门记录在案)。到今天4月13日18时共赚24.61元,实赚12.305元。另一半归一位点赞人(入门时说好的。后来知道不像一些网络投票,在头条——点赞与金钱没有关系,头条要的是播放或阅读的量(也就是要有流量),播放还要有“完播率”。我还答应孙子赚了钱给买玩具(不贵,一部小车才百来块钱)。

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有图有真相


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小朋友爱玩玩具车


事物总是辩证的。有得必有失。

1.打乱了生活节奏。我本退休人,赋闲在家中。进入头条之后,又重现了昔日工作时常常加班的状况。有时为了“乘热点”、有时为了赶在粉丝阅读高热时间前发稿、有时为了第二天的拍摄要腾空手机里的视频,有时为了尽快给网友点赞、评论,还有时为了尽快通过优质回答、原创视频、图文,有时仅仅为了尽快发出以便“放下心来”,常常加班加点创作、编辑、修改到凌晨二三点。

2.疏离了朋友。在头条投入时间太多,有时忘了给朋友发微信,回答微信也变得简单。在这里要对朋友们说,谢谢您们对我的“头条”事业的支持、关心。我的微信“个性签名”是:没有朋友圈不等于没有朋友。我就把“文游乐”当作我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比微信朋友圈多了视频,要生动一大点。我在这里陪您们去玩,也在这里做去玩的功课。


自媒体做了一段时间有啥收获呀——我的公开信

我的网名体现我的目的


3.可能还有。(朱老师说,文章列点以三、五、六点为妙)。因此待发掘、发现。


总结起来做自媒体还是利大于弊。关键是对于老人来说不要“做”,而仅仅是“玩”。不要变为专业,而仅仅是业余。据称,有人月入万元。那和股市一样,小户总是受伤。(当然,头条不存在这个问题)

有位朋友说得对,老人啦,别玩得太真。

不小心,又当真、又写多了。共1399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