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陈氏一世祖陈卜的传说

陈家沟陈氏一世祖陈卜,祖籍山西泽州(今晋城)东土河村人氏,因家乡连年干旱,庄稼无收,眼看活不下去,只好扶老拖幼,出外逃荒要饭,辗转来到了洪洞县。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从山西洪洞县一带向怀庆府境内移民。本来,陈卜一家并不在移民的范围,由于他搭救一家贫困父女,得罪了当地官吏,被迫迁徙。至今,陈家沟还流传着陈卜县大堂义救弱女、迁民路上解危难、青风岭上战强匪的故事。

陈家沟陈氏一世祖陈卜的传说

县大堂义救弱女

话说洪武二年,洪洞县有一个贫苦的百姓,名叫张丰,因为发葬自己的妻子,向本村财主王福安借了五两纹银。没想到三年以后,利滚利这五两银子变成了十八两,王安福多次讨要,张丰无力偿还。王安福贼眼骨碌碌打起了张丰女儿张妞的主意,便说:“张丰兄弟,钱,我不要了,你把张妞许配给我那二小子,咱俩结个亲家。”王安福的二儿子是个傻子,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整日鼻涕一脸,灰土一身。张丰岂肯将女儿往火炕里推?坚辞不许。王安福便想借助他的拜把子兄弟——县太爷势力,逼迫张丰就范。于是,将张丰告到了县衙门。

升堂开审这天,是洪武五年的秋天。洪洞县的县衙门前,聚集了数百名老百姓,人们要看看,县太爷如何断这个案子。

县官装腔作势审问一番,突然一拍惊堂木,宣判张丰无力偿债,必须把女儿嫁给王安福的二儿子为妻,从此人财两清,互不纠缠。

堂下人群一片哗然。张丰气得浑身发抖,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喊道:“我还钱!”“好啊。”县官阴阳怪气地笑着,“拿来呀。”见张丰垂下了头,又冷笑道:“本官言出法随,今天有钱还钱,无钱带人!”

张丰急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无可奈何,只有死死护着女儿。

县官喝道:“带人!”

衙役们扑上来,硬生生从张丰怀中抢走了张妞。张丰上去拼命,衙役们呛啷一声抽出刀来……

“慢着!”

陈家沟陈氏一世祖陈卜的传说

随着一声大喝,只见一人分开众人,闯进县衙大堂。县官和衙役们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这人六尺上下身材,立眉怒目,像个铁打的金刚,铜铸的罗汉。众人并没见他如何动作,衙役们手中的钢刀,全当啷啷掉在地下。壮汉腾腾上前两步,将张丰父女拉到自己身边。县官见来者不善,心下一紧,随即装出大老爷的威风,将惊堂木“啪”地又一拍,怒喝道:“何处狂徒,竟敢扰乱公堂!来人,乱棍打将出去!”众衙役刚刚领教过壮汉的手段,面面相觑,光吆喝,不敢动。这时,那个壮汉发一声冷笑:“刚才老爷不是说,有钱还钱,没钱带人吗?你放了他们爷俩,这笔阎王债,俺陈卜来还!”

堂下百姓一听这人就是陈卜,不由欢呼起来。人们早就听说这陈卜武艺高强,是个铁铮铮的汉子,虽然来洪洞县不久,却扶弱抑强,打抱不平,做了不少善事。

堂上县官和王安福岂肯善罢甘休?两人一嘀咕,王安福写了一张借据,递到陈卜面前,阴恻恻道:“既然你替他出头,画押吧!”

陈卜斜他一眼:“你把这位老哥的借据还他!”

王安福慢吞吞摸出张丰的借据,陈卜一把夺过,撕个粉碎。然后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递给张丰:“老哥,领着孩子逃命去吧。”张丰父女千恩万谢,慌慌走了。

陈卜从一个衙役的腰中抽出钢刀,走到公案前,吓得县官连连后退,面如土色。陈卜伸出刀,照笔架上的朱红毛笔只一挑,那笔在空中连翻几个跟头,笔头恰恰点在王安福手中借据陈卜的名字上,扑嗒一声落在地下。

这时,气喘喘走进来几个小伙子,其中一个对陈卜说:“陈大哥,照您的吩咐,俺几个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凑够了十八两银子。”

“好!”陈卜接过一包银子,哗地摔在王安福面前,顺手扯过自己的借据,高声道:“王财主,把事做绝了,没有好结果!兄弟们,走!”大摇大摆走出了县衙门。

陈家沟陈氏一世祖陈卜的传说

陈卜大闹县衙,解救了张丰父女,县官怀恨在心,他怕陈卜留在洪洞,自己的官做不安生,便以朝廷圣旨的名义,将陈卜圈入迁民之列。于是,陈卜一家,在官吏的胁迫下,一路东南往怀庆府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