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侵最真實的一面:近70%為熟人作案

兒童性侵最真實的一面:近70%為熟人作案

圖自:Unsplash

在“女童保護”發佈的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中顯示,2018年公開案例中,熟人作案佔比66.25%


從“女童保護”近幾年來發佈的報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最高比例達87.87%(2014年)。

“此次統計的熟人性侵案例,其中,師生關係案例佔比33.80%;網友關係案例佔比18.57%;鄰里關係(鄰居、同村等)案例佔比14.76%;親屬關係(父女、繼父女、養父兄、親戚等)案例佔比11.90%;其他生活接觸(門衛、校工等)的熟人案例32起,佔比15.23%;其他關係佔比5.74%。”


近日,一條“公司高管涉嫌性侵養女”的新聞吸引了眾人目光。


兒童性侵最真實的一面:近70%為熟人作案

新浪微博截圖

一樁樁讓我們憤恨且觸目驚心的案件,不僅因為受傷害的是天真單純的孩子們,更是因為伸出黑手的是本以為“可靠”、“信任”的熟人,曾以為兒童性侵離孩子很遠,但未想到一直在暗處蔓延。

我們不禁要思考,在孩子的角度,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給孩子更多的恰當地“保護”?

我們有沒有告訴孩子“親暱”的尺度在哪裡?


我們有沒有教給孩子身體隱私部位是重要的不可以給人觸碰?


我們有沒有讓孩子明白當有人對Ta做這些事,要懂得拒絕、逃走或呼救?


我們有沒有和孩子建立安全的關係,讓Ta在任何時候不會為壞人保守秘密?


1如何正確認識性教育?

○ 性教育不是防性侵教育

每次當有兒童性侵害事件被曝光,對兒童的性教育也會隨之引起熱議。有一個普遍的誤區是,我們認為性教育就是為了防止孩子受到侵害。但實際上,兒童性教育是全方位的工作,對性侵害的預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兒童性侵害更多來自於成人,其中70%以上是熟人,所以預防性侵害更多需要家長的意識和對兒童恰當的保護。

一定程度上來說,兒童性侵害沒有被及時發現或重複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比如孩子與父母間的關係不夠安全,難以向父母講述自己的經歷與遇到的危險,或者父母對孩子在性方面關注的缺失等等。

但也正因為我們常認為性教育的目的就是防止孩子受到侵害,或者是防止孩子“犯錯誤”,以至於我們的性教育更多的是在規訓。孩子應該做什麼、禁止做什麼,簡單粗暴。教育實際上是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學習認知、學習思考、建立獨立的人格的過程,而不是我說你照做,向孩子灌輸主流正確或家長認為正確的觀念的過程。

因此對性教育來說,讓孩子有權利並且有思考的能力去決定自己的身體、情感、性是更為主要的,要給孩子賦權型的性教育。

兒童性侵最真實的一面:近70%為熟人作案

圖自:Giphy

而且就保護孩子的角度來說,規訓式教育沒法永遠“保護”孩子,如果他們沒有獲得獨立處理自身事務的能力,沒有對身體、情感、行為有自己的判斷和決斷,這對他們的現在和未來都是有害的。


○ 性教育要讓孩子學習到什麼?

- 教育孩子要怎樣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由此獲得正當的愉悅。

首先,性教育不僅僅是談性,它還包括性別教育、身體認知、生理知識等等,不同階段教育的任務是不一樣的。那麼,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如何對待身體將會發生的變化、如何獲得正當的性愉悅,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去學習的。

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性教育會從身體教育開始,會教給孩子“這是你的手、眼睛、胳膊”等等。但似乎家長很少會對孩子介紹性器官,男孩子相對好一些,會說這是他的小雞雞,但對於女孩子,好像性器官就是不能提的部分,是缺失的部分,也不會講性器官的存在是怎麼回事。

但實際上,如果家長可以坦然地把性器官當作身體的一部分,自然地去命名它,讓孩子知道性器官是什麼,身體將會發生什麼,孩子也會對性具有更健康、自然的態度。反之,如果從孩子的身體認知開始,就對性知識講述遮遮掩掩、批評孩子正常的好奇心,孩子可能就會把性和羞恥、罪惡聯繫起來。

再比如孩子到了3-6歲,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性敏感區域都在發展。男孩子陰莖、女孩子的外陰都會變得敏感,所以男女孩子都會有自慰的現象,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知道這是一個正常的反應,不需要去壓抑孩子,尊重孩子對身體的探索,讓孩子正常化對身體的感受,告訴孩子這些事情是隱私的,幫助孩子去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

當然,性教育也會隨著年齡的不同,有跟這個年齡相適應的內容。比如跟一個特別小的孩子去講如何用避孕套,這就不是ta適合的內容,但是如果是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你知道他有性發展了,或者說ta有可能會有性接觸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公開地去談這個事情了,包括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用避孕套,不僅是防止懷孕,還有很重要的是防止疾病的傳播。


- 讓孩子知道他們對於自己的身體是有權利的。


給予孩子對身體的主控權,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擁有主控權很重要。

兒童性侵最真實的一面:近70%為熟人作案

圖自:Giphy

比如很多長輩會毫不在意地去觸碰孩子身體,抱過來就親等等。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對身體是有主控權的,別人不可以未經ta的允許做出讓ta不舒服的事情,而不是要因為親友長輩等關係,忽視孩子的感受。

- 建立與孩子安全的關係非常重要。

首先在與孩子可以健康自然地談論性之後,要讓孩子感受到與爸媽間的關係是足夠安全的,遇到事情可以無顧慮地和家長講,孩子的聲音可以被聽到並受到重視。

如果孩子受到了侵害,我們與孩子間的關係,是否足夠安全到讓孩子告訴我們這件事?


兒童性侵最真實的一面:近70%為熟人作案

圖自:Giphy

2是什麼在阻礙正確健康的性教育?

能夠給孩子提供正常的規範化的性教育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不需要刻意的性教育,“我們小時候也沒接受什麼性教育嘛”。

但實際上,我們對孩子的性教育已經被動地在進行了。比如禁止孩子做什麼、對性話題遮遮掩掩,觀念都在不自覺中傳達,那麼這個被動的教育可能是正面的,也很可能是負面的。

說到底,家長最難過的那一關,可能還是成年人的羞恥感,或許是社會帶來的壓力,或許是來自自身心理的壓力,總感覺“性”實在是說不出口。

這種情況下,即使家長們聽了再多的大道理,比如家長要先“脫敏”、要大大方方地開口談、性本身就是人體驗的一部分等等,但如果自身心理對“性”有很大的壓力,還是很難去開口的。

那麼這時候,家長們最重要的是要有個反思的過程。為什麼我面對性話題會有這麼大的壓力?我這種壓力是從哪裡而來?我是什麼時候感受到我面對“性”的壓力的?這種壓力對我自己的發展產生過哪些影響?對我正確追尋性的快樂和我的愛情婚姻關係產生了什麼影響?

家長自身的反思不僅是為了大大方方的開口,同樣,這也是向孩子傳達正確的性觀念很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自身關於性的觀念、關於性別的觀念是從哪裡獲得的?自身的性觀念對自己帶來了哪些影響?當我們第一次知道性這件事的時候,父母的反應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影響?父母的反應對我今後面對性的話題時有哪些影響?

如果我們自己曾經是一個受傷的小孩,那還要用我們受傷的經驗去教育我們的孩子麼?

有了這個反思的能力,作為父母的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性教育,要不然只是談應該去怎麼做,但心理接受不了這種辦法去做性教育還是沒用的。

除了作為成年人的羞恥感及一些錯誤的性觀念以外,家長們面對性教育感到的無助,對想進行性教育時資料的缺失、獲取正確方法的缺乏,都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3給家長朋友的兩點建議

1. 對於給孩子的性教育,如果並不知道具體要和孩子談什麼的話,家長們可以買來一些性教育的讀本來讀,在孩子幼兒期、青春期都要講什麼等。

而如果讀本上的觀念和自己的觀念衝突很大,就又應該有一定的反思了,為什麼會衝突很大?當然,不一定每個讀本寫的都是完全對的,那家長朋友們也要思考下為什麼,思考下自己要如何處理這種觀念衝突。

2. 如果發現孩子可能受到性侵害,並且自己很難處理的話,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去求助一些心理諮詢。

千萬不要覺得這個侵害是發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可能對孩子影響不會很大,以後就會忘記,這是很錯誤的想法。因為身體上的不安和整個性侵害過程中所帶來的恐懼,都會在孩子的情感系統裡留下深刻的烙印,並且這個感覺很可能會破壞他身體的可控感和安全感。


◆ ◆ ◆ ◆ ◆

本文專業內容指導


兒童性侵最真實的一面:近70%為熟人作案

閆玉潔

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碩士

閆玉潔諮詢師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諮詢和心理諮詢師教育專業,並取得碩士學位。系統地接受情緒取向婚姻治療(EFT)的訓練和督導,並獲得情緒取向治療國際中心的EFT諮詢師認證 (ICEEFT Certified EFT Therapist),併成為EFT受訓督導。治療專長包括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調節、行為管理和發展障礙等,婆媳關係、外遇、再婚、疏離等婚姻困境,以及個人壓力管理、人際關係衝突和情緒調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