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高考了,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會犯這些錯誤

1.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太多的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師一問"懂了麼?"他們就會隨波逐流、異口同聲地喊"懂了"。

自認為"懂了",學習過程即告停止。這樣當然是不行的,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學習者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

建議

學習不能不求甚解,沒聽懂的一定要在當時弄懂。如果在課堂上其他同學都回答聽懂了,老師不知道有沒有學生沒聽懂,為了不耽擱課程進度當然會繼續後面的課程,同學們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不好意思回答沒聽懂,但課後的時間老師都在,可以下課就去問老師,也可以到辦公室問老師,更有甚者也可以問同學,總之,要短期內就消化掉未解知識。

快高考了,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會犯這些錯誤

2.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同學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這樣其實根本就沒看進去書,隔一段時間,就根本無法回憶起來,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看書方式著實不佳,學生就該注重精讀。

建議

對於學生來說,深入看書有兩方面:課前看書和課後看書。

課前看書:預習時先要想一想,自己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麼了?自己來個預測。預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了解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為課上更好地學習做準備。預習時可能對重點知識認識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準,這都沒關係。

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難的原因是什麼。是原有知識基礎問題,還是理解問題。如果是基礎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課後看書:深入已經掌握的問題,再次尋找問題;近期所學的整個內容體系是否明確?本節課與已經學過的什麼知識點有聯繫?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裡,接下來應該學習什麼?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容創造出來?

快高考了,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會犯這些錯誤

3.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很多學生在很多時候看到題目,還沒有仔細審題,就急於動手,所以經常出現題目看不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這種情況做對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建議

做題的時候,先寫出明確的已知,求證或求解,然後再做題目,是一種比較好的解題習慣。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要急著做題,而是要先把題目看清楚再做。這個題目考什麼知識點?給出的直接條件是不是能夠解出題目?有什麼隱含條件?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出問題?……

4、做完題就上交,沒檢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學總是急匆匆地把題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讓他檢查,他就根本檢查不下去,有些很明顯的問題,本來應該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但他盯著看半天都看不到問題。

建議

不檢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學生做完題目後一定要留時間檢查,要有耐心,這個是習慣問題,必須要培養起來。

快高考了,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會犯這些錯誤

5.發現題目錯了,歸咎為粗心而已

有很多同學會說,"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級錯誤',我的成績還要高。"那麼先來問問自己,有多少分是因為'低級誤'丟的?上次考試有沒有犯"低級錯誤"? 但如果一直都這樣,每次考試都這樣,那還怎麼行?


建議

不要一來就認為是"低級錯誤"而輕視它,這樣會讓你忽視重要的事實!關於粗心背後的真正原因,我們一定要看到在"低級錯誤"、"粗心"背後的深層原因。

錯題本很重要,是知道自己只是薄弱點的捷徑,試卷上的錯題一定要有錯題本進行整理。

快高考了,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會犯這些錯誤

6、刷了無數的題,從不做歸納

不少學生本身很勤奮,但是卻只知道埋頭苦做!各種練習題刷了無數遍,但卻不懂歸納,有時做錯了一道題,下次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仍會做錯。

建議

哲學上有句話叫做:"人總是容易被同一塊石頭絆倒。"思維定式會讓孩子們經常重複犯同一類型錯誤。建議孩子們建立自己的錯題本或者歸納本,對於題型新穎、常見、重點的可以分類歸納,解題思路與方法也可以一併總結起來,可以幫助整理思路,考試時節省思考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