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慮減少重要原材料出口


中國考慮減少重要原材料出口

分析結論: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德、印、越3國對中國的原材料依賴“難解”之際,這些國家還先

後對產自中國市場的部分商品進行收費——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近日就對中國產的玻璃纖

維收費,最高費率達99.7%;印度在截至去年底已對93種中國商品收費;越南則在關鍵的鋼

鐵產品上加收為期5年的費用。在限制措施不斷的情況下,德印越與中國市場的經貿關係或

將面臨一定的壓力,而這或許也將讓原本就已陷入困境的原材料貿易更加雪上加霜。

(ALEQ)

分析過程:

2019年稀土走勢基本呈現“輕弱重強”的局面。綜合國內主要市場報價,氧化鐠釹全年

均價為30.4萬元/噸,氧化鏑99.5%全年均價為163萬元/噸,氧化鋱99.99%全年均價為348萬元

/噸。出口方面,2019年稀土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均下跌,離子礦進口減少,輕稀土礦進口增

加。2019年中國稀土累計出口量為46330.4噸,同比下降12.6%;出口金額為440.2百萬美元,

同比下降14.4%。預計2020年,氧化鐠釹的價格區間為25-30萬元/噸,氧化鋱的價格區間為

320-400萬元/噸,氧化鏑的價格區間在160-190萬元/噸。

作為世界重要工業原材料供應國,中國目前正在減少對各種原材料的出口,這也使得不

少主要進口國陷入艱難局面。日前,德國《焦點》週刊指出,中國正在考慮改變原先的原材

料出口措施,諸如稀土、鎂、鎢等關鍵原材料將越來越多地用於本國的工業生產中,以製造

更高質量的產品,受此影響,德印越等原材料進口大國正面臨供應難題。

目前中國國內市場對於稀土、鎂或鎢等原材料的需求正在大幅度增長,同時在過去的4

年時間裡,中國市場對鈷、鋰等廣泛應用在高科技產業領域的原材料需求增長10%以上,這

就意味著,德國等工業國家面臨原材料緊缺,高質量材料和工業產品的生產競爭更加激烈。

具體來看,德國原材料管理局此前指出,歐盟將27種原材料歸類為"關鍵原材料",而中

國則是其中17種原材料的最重要生產國,比如,對於德國汽車產業和計算機產業都需要的金

屬鎂,中國產量佔全球八成以上,但目前中國已經削減這一原材料的出口量——今年前2個

月,中國6種稅號鎂產品出口量較2019年同期下滑明顯,其中有的下降幅度甚至高達34.66%。

除此之外,對於各國都十分關注的稀土,中國市場的出口量也正呈現下降態勢。據海關

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我國稀土出口量為3657.3噸,同比下降32.5%;2020年前2

個月,我國稀土出口量為5489.2噸,同比下降17.3%。針對於此,業界聲音指出,關鍵原材

料出口的下降,不僅將有利於減輕環境汙染,同時還有利於我國進一步推進高科技產業的發

展。

實際上,如果拋開重要工業原材料這一領域,當前與德國有著同樣煩惱的,還有印度以

及越南這兩個經濟體。據印度統計數據顯示,該國每年自華進口約1740億盧比(約160億元

人民幣)的原料藥,佔其原料藥進口總額的約43%,許多關鍵抗生素類原料藥的依賴程度甚

至接近100%。

而近期受疫情影響,印度已經“封國”,運輸變得更加艱難,加之中國原料藥生產企業

此前的復工時間也延長,不少印度藥企擔心可能會因原料藥庫存不足而被迫停產。據印度制

藥業聯盟此前指出,印度一些中小型藥企的庫存可能僅夠它們維持20天至25天。

另外,越南紡織服裝業的供應鏈目前也正受到嚴重影響。據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TAS)

日前指出,由於該國紡織業高度依賴中國的原輔料——55-60%的原輔料供應來自中國,特

別是服裝原輔料、紗線、布料等主要從中國進口,而受疫情導致交通和供應出現變動,越南

紡織服裝業的供應鏈也正面臨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