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

道德经: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01

为人之道:

层次越低的人越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

《老子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告诉我们: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视力衰退,声音太多让人耳朵难以辨别听觉失灵,味道太多让人味觉麻木食欲不振,纵情狩猎飙车会使人心狂放荡,难得的稀奇的珍宝,常常会让人心浮动诱发抢劫偷窃邪念。所以圣人才会自觉摒弃声色享乐的诱惑,而过着简朴的生活,始终保持淡定自若返璞归的生活状态。

有时候少就是多,多就是少

。一个人想要的越多,算计的越多,身心不得安宁,终日焦虑。惶惶不安,到头来却什么也留不下。

有人去杭州旅游,看到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豪门大宅,当年辉煌一时,如今拿钥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


层次越低的人越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做最简单的人,吃最简单的饭,过最简单的日子。在复杂的世界里,学会以简驭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舒适。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归本真,平平淡淡才是真。

道德经: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

02

处世之方:

层次越低的人越强势,境界越高的人越随和


老子讲:上善若水。随和的人就像水一样,虽然柔软,但是却可以包容万物、抵达万物。做人随和圆融,说话做事永远给别人留余地,不死板教条钻牛角尖,别人才会对你有好印象,有了好印象自然会有好人缘,人缘一好路就越走越宽了。

强势的人像石头,随和的人似水柔,貌似坚硬的石头,终究会被水滴石穿,以柔克刚。《道德经》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强势的人锋芒太盛,迟早要遭到损折不能长保

与人相交,不要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太过强势,要圆融处事,随和待人。我们常说:本事越小的人脾气越大,本事越大的人越没脾气,

层次越低的人越强势,境界越高的人越随和。

生活不是比赛,无需事事争个对错输赢,赢了道理,输了友谊亲情,孰轻孰重?相信每个人心里都要一杆秤。做一个随缘和善的人,心态平和,懂得退让与示弱。

当然随和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据理力争,不当墙头草,不能和稀泥,这才是真正的随和。

道德经: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

03

养生之法:

层次越低的人越“养”,层次越高的人越“顺”

司马迁说老子:盖老子一百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作为周的史官,老子通晓懂得养生之道,有独特的养生智慧,他是以修道来顺其自然,颐养千年之寿的。现代人有很多独特的养生方法,比如择食、辟谷、高强度锻炼等等。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

《道德经》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真正的养生,并不只是养这个身体,而是养心。一个人的心情好,精神状态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层次越低的人越进补身体,层次越高的人越顺应自然。

层次越低的人越“养”,层次越高的人越“顺”。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真正的养生,人顺应天道自然,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道德经: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

04

谋事之术:

层次越低的人越“取”,境界越高的人越“给”

《道德经》里讲: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意思就是:上天要谁衰弱,必先使谁强大;上天要谁颓废,必先使其兴旺;上天要取谁,必先给谁。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上天要毁灭你之前,必会先把金钱、名利、鲜花、掌声统统送到你的面前,来考验你的德行,如果你心生傲慢,轻狂自大,不能厚德载物!任你随意挥霍你命里的福报,然后失败灾祸必然降临。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取”,境界越高的人越是“给”。

如果细心观察,在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当前某些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非常成功各种荣耀和光环,可谓呼风唤雨,风光无限。但是,如果他所获得的成功和荣耀远远大于,他实际的能力和贡献的话,恐怕就不是福气了,这就是典型的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古语有云:“名不副实,必有奇祸,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金钱、权力、名誉都是你自己的福报,都是压你的外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要靠什么承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唯有“厚德载物”。唯有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才能承载外物。

生活中道无处不在,学习《道德经》就是要懂得道的自然法则和规律,在现实生活中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这些天地间宇宙的法则,自然会得到上天的护佑, 反之如果你逆天而行,必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