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前言

不论正史、野史或者小说都提到过,诸葛亮、庞统等人的老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弟子,那么老师也必定是个有着大学问的人吧?是的,

据说司马徽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通。

那么也许有人就会想,这个人那么厉害,那应该是个王佐之才,怎么没看他封侯拜相呢?

历史学家历来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司马徽这个人自视过高,想要待价而沽,不肯轻易出山。所以就先将自己的几成本事交给弟子,让他们先去试试水,顺便给自己铺路。等到弟子们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再出山捡现成的,以当时尊师重道的态度,师父要出山相助,徒弟还不得乖乖地让出位置。或者就索性避世不出,整天游山玩水,怡然自得。甚至可以邪恶的想,司马徽以弟子为棋,操控天下局势!

第二种说法是怀才不遇。司马徽生于颍川,其后颍川遭遇战乱,辗转流离跟着难民一起来到荆州,客居荆襄。刘表是当时荆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而且以他所谓的爱贤的名声,听到颍川名士司马徽来到了荆州,身为主人的刘表怎么可以不去看看。当然见过后就没然后了,因为两人互相看不上对方。曹操南下的时候,其实是想起用司马徽的,但是好像后来给忘了。等他再想起来,司马徽已经去世了。不然以曹操“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司马徽说不定还可以一展所长。

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第三种说法是说司马徽这个人不慕名利

《道德经》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是道家的一句话,总的意思就是说要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懂得满足,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身败名裂的下场。司马徽可是道学大家,怎么会不懂这种道理。或许他就真的只想寄情山水,再教几个可以得他衣钵的徒弟,如同战国时期的鬼谷子那样。

第四种说法就是说司马徽这个人光有理论,但是他自己无法活学活用,只能用来教教书。现在在大学里,不是就有很多教授就是这个样子的吗?理论一套一套的,到现实中或者实验上根本行不通。因此,司马徽有自知之明,就老老实实当个教书匠,这样可以掩盖真相。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司马徽所缔造的文人集团,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独步荆襄,仅次于当时曹魏的颍川文人集团和邺下文人集团。

影响力

也许大家会认为司马徽所创造的影响力只是一种相对影响力,就是说在文化、道德、舆论等方面的实力。这种东西就是现在所说的软实力,在太平盛世时候,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之中,讲究的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软实力的影响远没有枪杆子和钱袋子的作用大。因此,虽然司马徽所缔造的文人集团可以独步荆襄,但是真正带来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如当时任何一个军阀的。

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然而,司马徽与他缔造的文人集团影响力还是存在的。而且他们具有三项特权:

1、人物品鉴权

《三国志》: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在当时,这个人物品鉴权十分厉害,可以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仕途。我们为什么总说曹操是奸雄,这个就是出自当时的名士许邵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要知道不是每个君主都像曹操那样任人唯贤的。更多的是要看别人的举荐和名士的评语。名士说你是个人才,那么你身上就挂上了这个标签,而且立马会被广为流传,这样别人都知道你是个人才。

举个例子,现在你要去到一个大公司找工作,你说你自己是个名校毕业的,还是个博士生,而且专业完全契合公司,那要人家公司怎么信你,你肯定要给他们看你的文凭是吧。而一个名士的评语就相当于是个文凭。

东汉末年品鉴人才最权威的就是三个人:司马徽、许邵和刘邵。有了他们的评语将相当于现在你拿到了学校的文凭。

这些被品鉴过的人当了官后,再来个乌鸦反哺,抬高品鉴专家,那么品鉴专家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在被司马徽品鉴过的人,最小也是个太守一职,最大到了一国丞相。

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2、政策决定权

其实这个权利是间接性的。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要制定国策,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遍览古籍,师法内圣外王之道;二是结合自己早期的执政经验,创新。但是皇帝要制定国策基本上还是要翻翻古籍的。

因此,刘禅也是需要参考古籍的。但是古籍看不懂啊。我们现在如果买来一本文言文的书,在没有翻译和注释的情况下,想要完全看下来很困难。同样的,那些从先秦传下来的经典对于刘禅也是极其难懂的。而这个时候司马徽的作用又体现出来了,司马徽作为当时的名士、大儒,注释或者编译过很多先秦经典。甚至有些人专门拜师前来学习。

《三国志》:益步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李仁、尹默知其不博,乃游学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受古学,以修文自终也。

其中上面提到的尹默还是刘禅的老师,经常拿水镜先生和自己一起修过的《左氏春秋》教授刘禅。那么可以说司马徽就是刘禅的师祖。

先主定益州,以默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后主。

因此刘禅在制定国策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司马徽的影响。

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3、言语评论权

这个权利很相当厉害,虽然杀不了人,但是隐形的杀伤力很强。在现代,这个权利的使用也是要谨而慎之的。

在当时,作为平民百姓得到消息的途径很狭窄。比方说听说哪里哪里有人叛乱,要杀头。你不可能真的特地到那里去看。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有重量级的大咖来对此进行叙述、讲解。

而司马徽所在的水镜文人集团就具备了这种能力。但是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对一个事件的解读,必然会带上自己的情绪和偏重。因此有时候会带来杀身之祸。

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早期的曹操在兖州,一个叫边让的当地名士不爽曹操当兖州的主人,就骂曹操是个阉宦之后,侮辱曹操。以前被骂也就算了,现在都是一州之主,曹操还是要脸的人,这肯定不能忍,直接开杀戒,那些兖州的清流名士就被杀个干净。结果就因为这个,陈宫和曹操闹翻,最后背叛曹操,迎立吕布。

而水镜集团中也有个不怕死的叫张蓟,在曹操占领荆州后,就评论了一波曹操,说话说得贼难听:

操蹈藉彝伦,强忍寡义,人神所疾,异代同愤!

意思是说曹操这个人就是个畜生,缺了八辈子大德,以后生孩子没屁眼。

这个话说得就太难听了。曹操果断拿出屠刀,因此曹操在荆州就有了“害贤”的称号。其实曹操会杀名士,两边都有责任,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就是因为司马徽所在的文人集团有这种影响力,如果让他们这样一说,一传开,曹操还怎么统治荆州。

影响力的经营者,三国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

总结

水镜先生在当时的文学界上是有着巨大的名声的。尤其是南方,司马徽、庞德公、宋仲子都是当代大儒。在他们的教导下,带出了一个巨大的文人集团。虽然不出世,但是这种影响力的确存在。

拥有影响力的水镜集团用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势力提供最出色的人才,还有舆论导向;用的不好,就只能逼得自己不得不拿起屠刀。

因此,我们需要自己的水镜集团,同时要提防敌国的水镜集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