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飞艇源于热气球,飞艇部队同样源于热气球部队。法军在1877年第一个成立了热气球部队,普鲁士军队在8年后开始编组自己的第一支热气球部队。而到了1901年,德国军队的序列中第一次出现了“飞艇营”的编制,载人飞艇至此成为德国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到一战爆发的1914年8月,11艘“齐柏林”飞艇已被纳入陆军或海军航空队,成为德军中的一支奇兵。如果将尚属民用的飞艇也计算在内,则德国在开战时共保有17艘飞艇,艇身总容积达到244100立方米。这两个数字对其它交战强国均保持绝对领先——法国14艘、116600立方米;俄国13艘、63800立方米;意大利11艘、71265立方米;英国7艘、25000立方米;奥匈帝国3艘、15900立方米。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齐柏林飞艇艇体内部视图,可见除了铝架和外部气囊,艇内空无它物。

德国陆军和海军的艇名命名方式有所不同。“齐柏林”飞艇的厂方缩写为LZ。在海军的编号则仅保留L,后跟阿拉伯数字。比如齐柏林建造的第14艘飞艇LZ-14是海军的第一艘飞艇,军方编号即为L-1。同样,第40艘飞艇LZ-40在入役后为海军的第10艘,编号为L-10。陆军则以Z后跟罗马数字,比如“齐柏林”LZ-3在入役后成为LZ-I。这一规则在1915年发生变化,改为采用生产厂的缩写和阿拉伯数字组合,如“齐柏林”LZ-34在入役后即保留LZ-34的艇名。到LZ-42入役时又生变化,陆军在厂方生产序号上加上数字30,使得LZ-42以LZ-72之名入役,此法延用到战争结束。

至于舒特-朗茨公司的飞艇,海军直接采用厂方缩写SL加厂方生产序号,而陆军在同样采用SL缩写的同时,用罗马数字替换掉了生产序号,比如SL-5入役后成为SL-V,依此类推。

陆军飞艇行动“适度”

开战时,陆军共有7艘飞艇可用,其中4艘在西线、3艘在东线,它们宣称已准备好参与“适度的”军事行动。从参战表现来看,这些体形小、载荷有限的早期飞艇也确实只能“适度”行动。

8月5日,Z-VI首度出击比利时列日要塞。它受到低垂云层的影响而不得不低空飞行,结果被比军小口径武器所伤,在飞返到波恩附近时坠毁,成为战时损失的第一艘“齐柏林”飞艇。16天后,Z-VII、Z-VIII、Z-IX联手进击阿尔萨斯。由于没有合适的炸弹,飞艇上携带的是小口径的炮弹,结果Z-VII和Z-VIII被击伤,Z-IX则被击毁。到这个月结束时,Z-V和Z-VII也都被敌军的防空火力打了下来。相比之下,东线的情况稍好一些,飞艇对几处火车站实施了打击,只有1艘在迫降后被缴获,艇员全部成了俘虏。

在开战一个月即已丧失掉绝大部分飞艇的情况下,德军总参谋部不得不于9月做出规定:飞艇只能用于阴暗的天气或夜间,只能用来袭击大型城市目标或部队集结地。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被协约国军队俘虏的德国飞艇部队官兵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法军当时也只能利用高炮来射击飞艇,暂时没有更好的手段来遏制德军的攻击。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反映德军飞艇轰炸比利时的新闻插画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被德军飞艇炸毁的法国巴黎民居,造成了19人死亡、40余人受伤的悲剧。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1915年3月20日,陆军出动Z-X、LZ-35和SL-II首度空袭巴黎。SL-II在刚刚飞越前线时即被击伤而提前折返,只剩下两艘“齐柏林”飞艇来到“万花之城”的上空,这似乎证明了“齐柏林”在技术上的优越性。Z-X和LZ-35共投下1800千克炸弹,在惊恐的巴黎市民当中造成1死8伤,不过Z-X在归途中被高炮击落。

有了这次“成功”经历,陆军飞艇又相继空袭了加莱和敦刻尔克等地,不过每次只出动1艘飞艇。在对法国战略目标的作战中,由霍恩上尉指挥的LZ-77脱颖而出,以“向巴黎投下最多炸弹的飞艇”而名噪一时。

海军飞艇“不甘落后”

德国海军接收齐柏林飞艇的时间比陆军迟,但其飞艇部队的实力膨胀速度和作战的积极性却双双超越了后者。“齐柏林”的一战战记,主要就是由海军飞艇写下的。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1913年9月9日,赫尔果兰海岸的一次风暴导致德军L-1坠毁。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德国海军L-11号飞艇飞越德公海舰队军舰上空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1913年10月17日,德海军L-2飞艇在空中突然起火烧毁。

海军在1912年10月获得了自己的第一艘飞艇L-1,就此开始编组飞艇分遣队。几个月后开始实施由德皇威廉二世批准的“飞艇部队五年计划”,其要旨是建设多处飞艇基地和由10艘“齐柏林”组成的“空中舰队”。不过海军的雄心一开始就受到重创,先是L-1在1913年9月9日坠毁于赫尔果兰海岸的一次风暴中,接着第二艘飞艇L-2在首飞仅仅一个月后便于1913年10月17日在空中突然起火烧毁。

这两起事故带走了海军中最训练有素的艇员和飞艇分遣队的首任指挥官,据说到1913年底只剩下“3名部分受训的艇员”可用。海军立即采取措施,一位名叫施特拉塞的军官被紧急指派接管飞艇分遣队。37岁的施特拉塞在自己15岁那年便成为德国海军的一员,相继在“斯坦因”号训练舰、“毛奇”号战列巡洋舰、“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等舰上服过役,是一名出类拔萃的火炮军官。他在几次演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炮射精度在舰队中“无人能及”。施特拉塞在艇棚里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便叹服于“齐柏林”的博大雄浑,从此成为飞艇最热心的推崇者之一。

施特拉塞接手海军飞艇部队时,正值飞艇因连续事故而陷入信任危机之际。施特拉塞立即力挺“齐柏林”,坚称事故只是小概率事件,飞艇必将大有作为。鉴于一无飞艇可用、二无人员可派的两难局面,他一方面将艇员送往DELAG的商业飞艇上受训,另一方面与齐柏林公司方面协商加快飞艇供应速度。

施特拉塞在1914年5月得到了一艘新飞艇——M级的L-3,这也成为开战时德国海军所拥有的唯一一艘“齐柏林”。8月28日,L-4入役;9月22日,L-5入役;到年底前,另外又有3艘成军。随着实力日益强大,施特拉塞负责的分遣队亦提升规格为海军飞艇营。

战争初期,海军飞艇的主要任务是海空侦察。L-3在开战后侦察北海,曾在赫尔果兰西北成功发现过1艘英国潜艇。对于缺乏雷达等探测手段的大型舰只而言,由高高飞翔的飞艇提供侦察情报是再理想不过的选择。“齐柏林”已经在战前的演习中证明过自己在这方面的价值,它们在开战后的表现同样是比较成功的。整场战争期间,“齐柏林”飞艇共在北海空域实施了930次侦察飞行,发现敌舰70艘次,对敌攻击150次。在波罗的海空域实施了220次侦察飞行,发现敌舰25艘次。当然,鉴于德国公海舰队(尤其在日德兰海战之后)的畏战态度,这些辛苦搜集来的情报基本上都打了水漂。

然而,侦察飞行不是施特拉塞的最终目的,他和他的艇队期待着更有吸引力的战争行动,那就是对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战略轰炸。

德军对“齐柏林”飞艇抱以极大的热情,希望它能向英国撒播死亡与恐惧,从而迫其屈膝请降。为达此目的,德军飞艇部队发起了历时数年之久的出击,写下了世界战略空袭的第一页。

跨洋轰炸

虽然手握大批飞艇,但直到1915年新年到来时,施特拉塞仍然被禁止直接攻击英国本土。原因竟是皇亲国戚的牵扯:威廉二世的母亲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国皇室,德皇碍于这一姑表亲情谊,一直坚持着空袭英国的禁令不肯放松。直到在英国人反过来抢先派飞机偷袭了德军的飞艇基地后,威廉二世才终于在1月9日部分解除禁令:伦敦仍然是禁区,但是飞艇可以攻击泰晤士河口和英格兰东海岸地区。

这时德国海军飞艇部队的6艘M级飞艇状态上佳,更有力的P级也行将交付。而位于德国北部的诺德霍兹的新基地于1月投入使用,靠近丹麦边境的唐登和海格基地也即将完工——空袭解除禁令来得可谓正是时候。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飞行中的德国海军L-3飞艇

施特拉塞立即动手。他在1月15日派出4艘飞艇,但是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全都中途折返。从一开始,天气就表明了自己是“英国盟友”的立场。对于主要依靠事先在地图上标定路线,然后凭借罗盘飞行的“齐柏林”飞艇来说,大风的影响是尤其可恶的。它们后来也配备了无线电台,但由于怕被英国人拦截,所以很少使用。

几天之后天气好转,史上第一次“齐柏林”飞艇对英国的空袭开始了。1月19日入夜后,L-3和L-4联袂出动,它们成功地飞越北海进入英国领空,却被随后刮起的大风吹离了既定目标韩贝,向着英格兰的其它什么地方飞去了。

这天晚上20时左右,一位家住诺福克郡英格汉姆的英国年轻人漫步在城郊的小路上。他无意间仰望天空,忽然发现有两颗闪亮的流星正朝自己划来。“流星”既近,他才从暗黑的天幕中分辨出那是两个状如雪茄般的奇怪东西,而且发出古怪的噪声。年轻人完全被这一发现惊呆。这毫不奇怪——这两个大吵大闹的“大雪茄”是有史以来出现在英国领空的最大号的东西。

当晚时有雨雪飘飞,L-4在约不足百米的高度上一面和横风做着斗争,一面向一片闪亮着灯光的城区飞去,那里是谢林汉姆。L-4飞得非常低,当地人跑出屋子抬头看时,还以为它快要撞上自家的屋顶了呢。L-4随后投下了一枚大号炸弹,但没有爆炸,不过随后的几枚燃烧弹引发了少许火情。

L-4开始返航,在归途中飞过了索恩汉姆村,这时它的高度更低,挂在艇体下面的指挥舱险些撞上了当地学校的钟楼,几个德国人从舱里探出头来,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居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脸。

22时50分,L-4来到诺福克郡的金斯林恩,艇长觉得这里也是值得攻击的目标,便抛下了7枚高爆弹和7枚燃烧弹,结果造成2死13伤。在差不多同一时段,L-3向大雅茅斯等地投了弹,也造成了人员伤亡。“齐柏林”当晚一共投下了25枚炸弹,导致6人死亡、16人负伤。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英国画家笔下的飞艇袭城画面:德国海军L-4飞艇轰炸诺福克郡英格汉姆,嚣张的德军开动探照灯扫射地面,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就投弹攻击。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德军飞艇后部吊舱设置的机枪手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德海军中鼓吹“飞艇空袭英国论”的海军代理总参谋长班克海军少将

这是“齐柏林”飞艇对英国的首次轰炸,两位艇长报告称“遇到了探照灯和高射炮”。这完全是不实之词,因为英国军队当晚没能做出任何反应。遇袭城市的震惊程度是不难想见的,但是恐慌感没有蔓延,因为英国主要的媒体都被严令对这次空袭噤声,只有一家谢林汉姆的当地小报写道:“弹坑之大,足以容纳一副四匹马拉的马车。”

两艘m级飞艇成功归来,非常高兴的施特拉塞立即向海军总司令部拍发报告,这令海军高层中鼓吹“飞艇空袭英国论”最力者的海军代理总参谋长班克海军少将大喜过望,在他的鼓吹下,这则消息迅速传遍全德,成为民众的又一个兴奋点。所有参战艇员都获得了铁十字勋章,不过这两艘飞艇却再也无法空袭英国:它们不久后双双被北海上空的风暴“击落”。L-3的16名艇员被中立国拘押,L-4全体人员则杳无音讯。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并非大不列颠所遭受到的第一次空袭,那个记录是在1914年底由一架德国海军的侦察机创下的。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德海军L-9艇长马蒂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1915年4月,德军L-9飞艇在英格兰东北部的布里思和沃森德投下了炸弹,图为当地民众站在德军炸弹形成的弹孔中,以示德军轰炸的威力。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德军飞艇对英国城镇的轰炸造成的损失虽然不大,但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LZ-38飞艇艇长林纳兹上尉及其艇员

轰炸伦敦

后续行动并未很快到来,因为天气再次糟糕起来。L-8于2月中旬从杜塞尔多夫出征,不仅被大风阻了去路,而且在归途中坠毁。参与到英伦空袭的陆军飞艇部队在3月17日派出4艘,结果全部被英吉利海峡上空的浓雾挡了回来。

4月的出击同样不太顺利,两拨飞艇都被大风吹得东偏西歪,稀里糊涂地返回了基地。其间只有1艘L-9向英格兰东北部的布里思和沃森德投下了炸弹。L-9的艇长名叫马蒂,这个著名人物是最出色的飞艇指挥官之一。英国飞机首度对“齐柏林”飞艇做出了反应,但它们没能升到来犯者的高度。

大部分飞艇被大风“击败”这一事实,让施特拉塞得出了旧式的M级飞艇已不堪使用的结论。于是他决定在新型的P级交付使用之前暂停空袭英国。之后施特拉塞不仅等来了新式装备,而且等来了一道期盼已久的指令。5月,不断听到臣下劝说的威廉二世终于不再顾忌皇室亲谊,宣布伦敦不再是空袭禁区。

德国陆军在4月率先接收了P级的首艇LZ-38,该艇随后在艇长林纳兹上尉的指挥下四次进袭英伦。而到了5月31日,它开始飞向伦敦。

这天黄昏,LZ-38从布鲁塞尔北面的埃弗雷基地出发,一路顺利地向英国腹地而去。23时不到,一名在斯托克纽因顿车站附近的伦敦巡警惊讶地发现一艘飞艇出现在了自己头顶,那个不速之客接着扔下了炸弹。第一枚投向伦敦的是燃烧弹,它落向火车站南面阿尔汉路上的一幢民居,在二楼卧室里开始燃烧,房主人洛维尔领着妻子、孩子们和两位留宿的亲友逃离火场。随后赶来的消防队及时控制了火情。

LZ-38开始折向南面,朝着伦敦塔的方向飞。它一路投弹,造成了更多火灾,“火焰窜起足有10米高,连天空都被映红了。”其中1枚炸弹掉进了肖尔迪奇区的帝国大厅,破坏了正在那里举行的一场音乐会。剧场经理倒是冷静地出奇,他组织听众们疏散,并要求乐队演奏“欢快的曲调”。

林纳兹所实施的投弹飞行持续了20多分钟。一名艇员在日记里写道:“艇长的手按在释放按钮上,让它们去!他喊道,第一枚炸弹落向伦敦!从下落到爆炸的几千米似乎需要等待漫长的时间,我们都担心那是哑弹,直到爆炸声传来,我们才放下心来。”投弹到23时30分结束,LZ-38一共扔下了1300千克炸弹。伦敦消防队报告了41处火情,估计财产损失8435英镑,有7名伦敦居民遇难。

在这个无月之夜,没有探照灯亮起,更没有高射炮开火。除了那名巡警,几乎没有伦敦市民看到这个幽灵从头上飘过。这一事实加重了伦敦人的恐慌感。其时英国对德国宣战已逾10月,开战后被“热炒”的飞艇袭击一直没有在伦敦发生过,首都人还以为自己不会遭受这种威胁了呢!

艇长林纳兹算是得偿所愿。据说他在4月的空袭中就曾抛洒过这样的传单:“你们英国人。我们已经来过,而且还会再来。要么投降,要么死。德国人。”LZ-38对敌国首都的出击令整个德国再度爆发出欢呼。不过德皇还是难忘亲情。他在次日电告海军和陆军飞艇部队:“我要再一次地指出,你们严禁触碰伦敦任何一处的历史建筑。”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英军中尉沃纳福德驾驶战机击落德军LZ-37飞艇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英国媒体刊登的新闻照片:两名女童站在德军飞艇投下的未爆弹旁边,德军炸弹体型虽然袖珍,但胜在飞艇载弹量大,轰炸给英国民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英军沃纳福德中尉

首次被击落

在被陆军飞艇抢先之后,施特拉塞的部队在6月初接收了第一艘p级艇L-10。它在6月4日下午出发,目标就是伦敦。但是L-10遇上了大风,艇长赫施上尉觉得自己去不了伦敦,便向军港哈维奇投下了20枚炸弹,不过他炸的实际上是格拉夫森德。

6日晚上,陆军和海军的飞艇第一次在同一个晚上联手出击。但是盛大军容非但没有换来相应的战果,反而令“齐柏林”流出了“第一滴血”。

海军的任务是“尽可能地袭击伦敦,实在无法达成再另选一个海岸城市”。结果只有马蒂的L-9对英格兰东北港城赫尔投弹并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其余飞艇全都提前折返。

陆军的任务和海军差不多,可是派出的3艘无一抵达英伦上空,不久前成功出击伦敦的“明星”LZ-38遇上发动机故障折返基地,LZ-37和LZ-39在海峡上空遇到浓雾而放弃了任务。而就在LZ-37即将飞抵位于比利时的基地时,巨大的威胁就向它袭来了。

4架隶属于英国皇家海航第1中队的飞机从其位于比利时弗尔讷的基地出发后,正巡游于这一带。其中由绰号“野鹰”的候补中尉沃纳福德驾驶的一架,正好飞到了LZ-37的归航路线上。

沃纳福德看着目标,“它的上半部涂成深绿色,下半部则是土黄色”。他聪明地等飞艇降低高度,然后飞到它头上去发起攻击。沃纳福德投下了6枚20磅(9千克)重的小炸弹,正在降落中的LZ-37当即爆成了一团大火球。

“一阵眩目的闪光照亮了地面,被击中的‘齐柏林’飞艇碎成了一堆不成形状的金属。”爆炸的冲击波差点殃及沃纳福德本人。他在当日的战斗报告中写道:“飞机完全失去了控制,我猛推操纵杆压低机头,之后才逐渐掌控住它。”

这是协约国第一次在空中击落“齐柏林”飞艇。有意思的是,沃纳福德的座机乃是法国制造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因为装有世界上最早的机枪射击同步协调器被而认为是第一种真正的战斗机。现在它又成了第一种成功地击落“齐柏林”飞艇的飞机。至于沃纳福德,他立即获得了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但是仅仅10天之后,这个小伙子就在空战中阵亡。

LZ-37的坠落给飞艇战带来了重大影响。其一,德国飞艇基本上放弃了比利时的基地,虽然那里离英国更近,但事实证明也更易受到攻击。其二,鉴于欧洲6、7月间的夜晚时间较短,而且夜色较为明亮,“从未真正变黑过”,飞艇的出击此后将避开这一时间段而到8月再进行。其三,英国人一直认为在飞艇的氢气囊外包有一层惰性气体,以保护其不被燃烧弹点着,因此攻击飞艇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用炸弹在艇身外壳造成直接的损伤。这个观点当然是错误的,不幸的是,沃纳福德的成功恰好“巩固”了这种错误的理论,英国战争部据此发出明令告示,“(机枪射出的)子弹在对付飞艇时毫无用处。”这一错误的结论要等到1916年时才会被纠正。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德军飞艇轰炸荷兰港口安特卫普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英国警方收集到的德军飞艇投下的未爆弹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英国媒体刊登的新闻插画,告诉读者德军飞艇是怎么执行轰炸任务的。

再炸伦敦

施特拉塞在8月上旬恢复进攻,但连续有多达11艘次的飞艇被海峡或英格兰上空的强风所阻。直至17日到18日的夜里,也就是陆军飞艇首度轰炸伦敦11个星期之后,海军飞艇才终于填补上了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空白”。

临时指挥着L-10的温克中尉在17日21时飞越了英国海岸线,之后于22时30分开始在伦敦城北投弹。这次袭击历时15分钟,造成10人死亡48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婴童。“婴儿杀手”的恶劣名声自此不胫而走。保卫首都的英国战斗机则延续着此前不佳的表现,2架飞机无功而返,并双双在降落过程中坠毁。不过L-10在半个月后就迎来“报应”,它在驶入一片雷暴区后被闪电劈中烧毁,包括L-10正式艇长赫施在内的艇员全部身亡。

到了9月7日到8日夜里,陆军飞艇也恢复了行动。这次有2艘向伦敦投弹,造成18死28伤。受到这轮“新刺激”的施特拉塞自然坐不住,他在第二个晚上就派出L-11、L-13、L-14出击伦敦。L-11和L-13相继遇上故障折返,只剩下马蒂上尉的L-13孤军而进。

马蒂的飞艇于20时45分飞越金斯林恩海岸线,接着在22时40分来到了伦敦上空。L-13的飞行日志写道:“伦敦依旧辉煌通明,能够清楚地辨认出剑桥,市中心的灯火明亮得简直有如和平时期。”

在L-13飞越尤斯顿车站时,马蒂就可以投弹了,但他克制住了这一冲动,而打算飞得更深入些。他把L-13降到2500米高度,并放慢速度至60千米/时,又飞了一会后才开始投弹,一枚燃烧弹掉进了伍伯恩广场。这时是22时45分,这是炸弹第一次掉在伦敦真正的市中心区域。

L-13接着扔下了高爆弹,它们落进了女王广场内的中心花园,附近一座医院的数百扇窗户全部被震碎。飞艇继续投弹,马蒂在指挥舱里草草写下:“爆炸效果一定非常好,一整片地区的灯光都消失在了弹坑中。”之后,在掠过圣保罗大教堂北面后,L-13向利物浦街车站投下了最后几枚高爆弹。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德军飞艇艇员组,从他们的穿着基本能判断他们各自的职责。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在德军飞艇轰炸中受伤的英国儿童

载人飞艇曾成就德国战争机器的辉煌,一度让英国高射炮全无用处

集结中的英军机动防空部队,探照灯和高炮都安装在卡车上便于机动,随时应对来袭的德军飞艇。

当晚有20盏探照灯对空照射,高射炮也是猛烈开火,但这些全是在做无用功。防空观察哨在22时53分的记载显示:所有射击都过低,所有炮弹都在目标下方爆炸。只有3架飞机匆升空而且一无所获,其中1架飞机在降落时侧翻,飞行员身亡。

一名派驻伦敦的美国记者写道,“巨大的爆炸震动全城,‘齐柏林’的炸弹重复着一个过程,掉落——杀伤——燃烧。有时也能听到一些较轻微的不同声音,那是英国高射炮正努力把榴霰弹射入空中。”美国人的记录并无夸张之处,马蒂的这次轰炸是一战中飞艇单艇破坏威力最大的一次:共导致22死87伤,财产损失达53万余英镑。不过马蒂对这次行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报告称:“鉴于伦敦的防空火力十分密集,飞艇在天气晴好时也只能在城市上空停留很短的时间,因此不可能锁定重要的目标。”

施特拉塞下一次出手是在10月13日到14日夜。他派出了5艘飞艇,有2艘“照例”折返,剩下马蒂的L-13带着另外2艘一路挺进。不过当晚飞抵伦敦上空的不是马蒂,而是赖特豪普特上尉的L-15。行进途中,L-15于20时45分遭到1门小口径高炮袭击。它当即报以异常精准的回击,居然用3枚炸弹炸掉了这门炮和运载它的卡车。

之后,L-15在2500米高度上飞向伦敦。一名英国陆军军官仰望着被探照灯勾勒出轮廓的L-15,不禁为“这个银色的巨大物体安静地滑过天幕”的姿态所吸引,竟着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兀自呆立在马路中央。

第一枚炸弹很快落在伦敦剧院区的埃克塞特街。布赖特豪普特的投弹持续了10分钟。L-15的破坏加上马蒂等人的所为,“齐柏林”飞艇在这个晚上总共造成71死128伤,主要集中在伦敦市和大伦敦郡南部的克罗伊登。这场成功的出击为“齐柏林”飞艇的1915年画下了句号。英国人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全无用处,对德国人而言,看起来一切都大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