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勁力求精準,“內抽後撐”,貴在不斷揣摩

生柔和心,舉光明拳。心不犯狠,但力道雄沉。意識迅捷,卻整勁不失。筋肌輕快抽抻,形成頻率。快是快,核心是核心,不能圖快扔了核心。東海龍抱丹,西山鳳臥卵。丹田凝聚力不失,小腹有個力點,又小又密,隨你如何變化,這顆珠力不散。深明廣交,秋毫識人。看別人打拳,觀其如何運勁。是直給,還是螺旋,又或開合,總有一條主線。東西落地,招術落在勁上,法安在心上。通過身勁,洞察心法,這是內觀學。自己練拳,要抓重點。整來自內腔膨脹力,橫膈膜活塞,啟動在丹田。丹田力點越密,內壓越強。留意側腰,丹田力啟動,側腰出現鼓盪,這是內功根基。月光藏刀,壯士獨舞。有了功力,並不炫耀功力。功力是精進動力,功力使你不再浮亂,內在趨於穩定。內在穩定了,腦子雜念就少,神就全了,稱為養神。雜念多,心緒混亂,人很難定住,靜力減弱,退化渙散,這是衰退的開始。心亂了,身弱了。練內功的人,坐得穩,站得住,行得正,不是他故意如此,內在就是這個狀態。練出功力,安住自己,沉靜下來,很多道理就理解了。很多事情,其實是自己懂的,因為你夠靜。


拳勁力求精準,“內抽後撐”,貴在不斷揣摩


過河看風,過山看天。勁這種東西,不絕對化,並非越使勁越好,自己感覺有勁,未必放得出來。自己感覺鬆通,意念一動,突如其來,這是松出來的勁。凡事不偏面,松是為了一寸緊,緊是為了松沉。莫故意憋勁下沉,關節有空間,產生彈性張力,再加擰勁,松會化為沉,透於骨內。虛襠目的是,不讓自重有所依靠。丹田獨立懸空,才能抻到溝筋。烈日當空,立竿見影。所謂求中,給丹田一箇中位,讓其無阻礙的,彈蹦發力,又或旋動。大帥走小路,寶劍走偏鋒。速度,不是刻意快起來的,而是火候到了,不快不舒服。功夫進步了,感覺抻不到筋,不自覺的,速度就起來了。越練越鬆快,這是對的。速度是什麼,飛速旋轉。抻是矛盾牽拉,更深一步的抻,是擰裹。擰裹出來的速度,叫速度。開發各部位自旋力,比如尺橈,肩軸,胛骨,髖骨,內腔,都要增強自轉能力。有什麼用呢,使你更快,身上活兒全。拓展空間,不能光靠牽拉,若要更深刺激,則要體悟螺旋。風吹絮打轉兒,行家身上聰明。一定程度上說,會不會用勁,要看懂不懂螺旋。

拳勁力求精準,“內抽後撐”,貴在不斷揣摩


勢如抱球,內抽後撐。雲門對肩胛,鎖骨平正,肱骨全方位轉動。我們強調松肩,有利肱骨靈活,於是勁通透,變化也快。胸肌突然抽動,三頭肌一蹦,手臂就彈出去了。換個角度看,所謂彈臂,鎖窩雲門突然深吸,胛骨開放暴撐,這是一種抽撐現象。同樣抽撐,發生在腹股溝與大轉子。中國的東西很奇特,出手的時候,根節內吸抽,後方撐擴。為何這樣呢,募集最大整勁。把拳放緩,也是這個,內抽根節筋,裹旋後方撐開。拳勁精到,發力不見大抖,體現為顫。顫勁,突然回抽根節,速彈丹田,肋骨嗡嗡。譬如掩手肱捶,右腳蹬地送髖,實則左腹股溝抽動,骨盆一下兜過來,彈抖右髖發力。慢練時,還是如此勁路,走腰換胯,骨盆兜個後弧,內抽溝筋,後撐大轉子。為何如此?這叫蓄勁如張弓。發力不是都彈手,是抖髖。這就好比繃弓子,先往後拉,再往前放。轉腰彈胯,打出來的勁,屬於拋物力,類似鞭勁。抱丹與填海,也是這一路武學。丹田一個點塌縮,啟動內壓撐胸腰筋膜。武術的結構,不離螺旋後坐力。整體爆炸,螺旋釋放。發力並非消耗,每一次發力,自己都通透一次。速顫整合,深刺丹田力密,神意精銳爽朗。小腹彈性好,內外感知靈敏。腹股溝筋,臀肌,會陰區,胸腰筋膜,肋骨,橫膈膜,它們的運動,皆受啟于丹田力,媒介導體就是內壓。肩胯為根,內抽根筋,後撐空間。開竅似拉弓,裹撐如上弦,敏銳于丹田,內勁運在胯上迸發。丹田似彈丸,髖才是拳頭,多體會這些東西,你會有所收穫。


拳勁力求精準,“內抽後撐”,貴在不斷揣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