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三代電力人 共守“一盞燈”

  電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為保證供電,一代代電力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在亳州供電公司,李長松一家三代人都工作在供電行業,他們見證了我市供電行業的發展與變遷,用心守護著城市和農村的“一盞盞燈光”。


亳州:三代電力人 共守“一盞燈”

工作中的李長松

亳州:三代電力人 共守“一盞燈”

李長松的女兒李壇也在供電公司

  抄表員集體“失業”

  “從1982年進入供電局到現在,我已經在供電行業工作了37年,還有兩年我就光榮退休了。”9月26日,在亳州供電公司高壓用電檢查班,李長松笑著說,從抄表員到供電所所長,他們那代人有幸見證了亳州供電行業的快速發展。

  1982年,剛剛從部隊退伍的李長松進入了當時的亳縣電廠,被分配到張葦變電所成了一名抄表員。抄表員是基層工作人員之一,李長松的父親曾經也當過抄表員,在當時交通極其不便利的環境下,抄表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張葦變電所管轄面積最大,最遠的地方有30裡地,服務半徑覆蓋了現在的沙土鎮、譙東鎮、觀堂鎮。李長松負責四五個村的約10臺變壓器抄表工作,每個月下去抄一次表。

  抄表工作讓李長松終生難忘。那時農村還是土路,高低不平,騎自行車非常吃力,遇到路況差的地方要推著自行車走,遇到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10臺變壓器一天不一定能抄完,為了第二天能完成工作,他經常借宿在農戶家中。

  李長松笑著說,現在看來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那確實是抄表員真實的工作情形。

  現在家家戶戶都裝上了智能電錶,數據自動上傳,抄表員集體“失業”了。

  電費越來越“瘦身”

  抄表工作雖然辛苦,但抄表員最擔心的還是“收電費”。李長松說,以前的電費比現在的要高,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有的鄉鎮電費居然高達每度三塊多錢,村民意見非常大,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偷電現象。

  1996年開始封頂限價,每度電不允許超過0.95元,同時抄表到戶、核算到戶,同時在各個村建立電費公示欄,無論是普通農戶還是大隊幹部、電工都要正常繳納電費。

  偷電只是造成電費高的原因之一,鐵、銅損耗也是重要的原因。1999年,我市在農村地區開始電網改造,增加高壓線路,縮短低壓線路,減小變壓器服務半徑,通過降低損耗的方式繼續降低電費。

  機械錶可以人為操控,給偷電提供了客觀的便利,李長松說機械錶變成電子錶,解決了這個漏洞,後來又換成了智能表,結束了抄表員上門抄錶的歷史,讓基層供電人員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保證電力供應和安全。

  “現在的電費一度只要0.56元,當時我們自己都不敢想,怎麼會這麼便宜!”李長鬆開心地說,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電價持續降低,越來越多的人用得上電、用得起電,作為一名電力人由衷地感到高興。

  三代人追逐“光明”

  在李長松一家,不僅他是電力人,他的父母、兄弟、女兒也在電力行業。他的父親李玉珠是最早的一批電力人,從修事班、魏崗變電所到安裝公司,基層崗位都經歷過。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李長松退伍時選擇了供電行業。

  李長松的女兒李壇目前在亳州供電公司物資部,也是一名電力人。李長松自豪地說,他們一家不僅是三代電力人,還是三代軍人之家,他的父親和女兒都在軍隊服過役,他們一家至今保留著軍人的好作風。

  今年的藥博會期間,李長松和同事4個人在市體育館圓滿完成了“保電”工作。每次全市重大活動,都能看到李長松忙碌的背影,中高考、節慶活動……離退休還有兩年多的李長松仍然保持著飽滿的工作熱情。

  “供電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好了,我剛上班時全區只有4個變電所,現在有幾十個了,居民用電越來越有保障了。”作為行業發展的見證人之一,李長松有說不完的話,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電力人努力的結果,也離不開每個人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