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好来宝宣传队”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网4月15日讯 “请大家不要乱吃野生动物,疫情期间勿走访、勿聚会,勤洗手、戴口罩、讲卫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胡伴奏的民间艺术形式——好来宝在草原大地农牧民的“掌中电视广播”中回响,成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的有力“声音”。

草原上的“好来宝宣传队”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草原牧民通过手机观看民间艺人传唱的好来宝版疫情防控知识(摄影:乌吉斯古楞)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民间艺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乌力格尔”的代表性传承人——敖特根巴音也是这个“好来宝宣传队”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中坚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草原大地上,有许多民间艺人参与到好来宝说演中,他们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的职责,通过一段段脍炙人口、节奏感满满的曲段,警示人们增强防范意识,劝导群众履行公民义务,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应对疫情。好来宝,这种草原大地独有的艺术形式,成为倡导健康生活和传播防控知识的有力声音。

草原上的“好来宝宣传队”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包朝格柱到牧户家唱好来宝


敖特根巴音说,“疫情发生以来,已经连续录制了多首好来宝作品,这些作品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上联合播放着,特别是互联网上的传播效果特别好,这让我感觉特别欣慰。”敖特根巴音回忆他的学艺生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一辈艺术家曾经说过,‘民间艺人唱好来宝、胡仁乌力格尔是要弘扬社会正能量,鼓励人们团结向善、向美,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健康向上的新生活。’这也是新时代赋予好来宝这种艺术形式的新的使命和意义,我要更好地把它传承下去。”


好来宝除了助力疫情防控宣传之外,也在草原大地上,传递着党和国家的新政策,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助力着乡村振兴和发展。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草原文化馆副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乌力格尔”代表性传承人包朝格柱在接受采访中说,“疫情期间,草原上的民间艺人唱好来宝传播防控疫情知识、歌颂抗疫英雄、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成为战疫阵营中一支强大的‘宣传队’。”


“用好来宝形式讲疫情防控,很接地气,咱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广播中的好来宝还给我们讲授传统文化、家风家规、社会动态,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海斯改嘎查的牧民包海龙说。


如今,草原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好来宝、胡仁乌力格尔队伍中来,他们深入农村牧区,结合网络平台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好来宝,关注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


草原上的“好来宝宣传队”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敖特根巴音在牧区那达慕上唱好来宝


好来宝在蒙古语中意为“联韵”,是蒙古族曲艺曲种,是蒙古族原生态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蒙古族特有的说演综合性艺术形式。2008年6月7日,好来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是一个蒙汉聚居区,蒙古族人口占全旗总人口74%,是乌力格尔、好来宝的发源地之一,也被称为“好来宝之乡”。通辽市科左后旗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凌芬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说,“旗里很多蒙古族聚居的嘎查村都有说好来宝的民间艺人,其中经常登台演出的大概有200多人。为了让老百姓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国家政策,我们鼓励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团体用民族语言,接地气的方式讲解政策、也讲身边的故事,宣传政策、传播文明、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草原上的“好来宝宣传队”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