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因何潑水見畫

在四川仁壽縣黑龍灘水庫的峭壁上,有一個九百年來未解的名勝之謎——“潑水現竹”石壁畫,人稱蜀中奇觀。“怪石墨竹”寫於1071年至1073年之間,距今已逾九百年。而這“怪石墨竹”至今經水滌石,畫面清新如故之謎仍未揭開。


石壁因何潑水見畫


黑龍灘北端、龍泉山脈的一處巍峨懸巖上:鐫刻著一米見方的兩個字“龍巖”。龍巖東南百餘丈的紫色石壁上,有一尊大佛坐在窟中,石窟上面左側凹進的平面石壁上,用淨水潑灑後,出現“潑水現字”幾行墨筆字。署名處清晰地現出“乾道五年”等道勁字跡。在石窟上右側石壁凸起的平面上,有些不規則的鏨跡處,經山泉潑灑就會出現奇觀:石壁條幅上,墨竹主幹亭亭,枝葉瀟灑;竹根臨怪石處派生出一叢幼竹,婀娜可愛;頂部側葉,長劍當空,刺向雲天。


“怪石墨竹”的作者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文湖州,北宋梓州永泰縣(四川省鹽寧縣永泰鄉)人。他平生愛竹、種竹、寫竹,開拓了“湖州竹派”。仁壽(古稱陵州)縣誌記載:“文同北宋熙寧四年知陵州後,在龍巖寫怪石墨竹,兩壁摩巖隱隱有光。怪石墨竹既無墨跡,又無雕鏤痕;用水滌石,畫面猶新”。


畫面再“猶新”,也很難在九百年間一直如故啊。相傳,文同寫竹的用墨非凡。那墨是在其主要原料松煙、煤煙中,投入了珍稀的某種魚的尿液,經銅爐煉製。而當地百姓則說,是因為龍巖處於神秘莫測的古怪位置,巖頂有參天古樹廕庇,巖下有從河水中不斷蒸騰昇起的某種地氣,加上龍洞中不止的山泉孕育,才出現了這個奇觀。更有古稀老人說,是文同的表弟——宋代名人蘇東坡,在密州就任期間,從徽州買來一種“魔墨”相贈,並引舉蘇東坡有《迭與可出守陵州》那首七言律詩為證。根據化學原理解釋,“怪石墨竹”處的紫色岩石,含化學元素鉀,鉀的化學性活潑,容易與水發生劇烈反應,可能生成氫氧化鉀。龍巖泉水可能和指示劑石蕊有相似的化學成份,石蕊遇氫氧化鉀顯墨藍色,看上去酷似黑色。


然而,到底為何潑水才能現竹,仍然沒有人真正解開這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