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皮影系列——著名皮影戏演唱艺术家(五)


著名皮影戏演员历景阳和他的弟子丁振耀

曹辅权(1887 ~ 1969),名正大,乐亭县边流河刘庄人,出身皮影戏世家,祖辈业影,他的父亲曹老茂自办家庭影班 , 曾经在解放前的昌黎乾利堂皮影班、解放后的昌黎县皮影团从艺多年。 曹辅权七岁学影,先习“小”行、后改“大”行,16 岁登台。 曹辅权出名后在乐亭县崔家大班、后又转住蒙本天办的王华班演出。1937 年昌黎马家乾利堂皮影班以 800 元重金为押班邀其住班演唱。曹到马家影班后,艺术上受 到压抑并与班主马占鳌决裂,他欲离开马家班,但无力偿还押班费,最后只好不辞而别。马家诬告其是土匪,官家行文通缉。曹被迫逃亡到东北奉天(今沈阳)隐姓埋名,以卖玉米棒子、花生为生,三年后才重新登台唱影。他曾经在奉天的小西门九清茶社、北市场趾祥茶社剧场演唱,以后又自己组织影班。 1952 年,曹辅权带着影箱及艺人回到关里农村演,1953 年参加乐亭县皮影团,1955 年复去沈阳自办影班,1957 年离沈阳入昌黎县皮影团,1959 年到河北艺校唐剧科任教师,为唐剧培养了王德有、王风等一代净行演员。

昌黎皮影系列——著名皮影戏演唱艺术家(五)

著名皮影戏演员历景阳和他的弟子丁振耀

曹辅权的功底深厚、唱腔声音宏亮,擅演憨厚直朴的角色,如《隋唐》剧中的老小程咬金、《搬兵》剧中的杨滚、《天汉山》剧中的李晋王、《五锋会》剧中的胡标和《包公案》里的包拯等,都有独到之处,是驰名关里关外的影戏“大”行唱功演员,民间有句老幼皆知的歇后语:“曹老辅死了——没大(挡)了”,其艺术魅力之大,于此可见一斑。曹辅权为人耿直坦率,厌恶逢迎拍马,他认为艺术价值是至高至上的,不能为金钱所动。他说:“要听我曹老辅的影,必须在台下听,我是不会弯腰伺候权贵的。” 他一生始终未装过一块唱片,这对研究他艺术的特色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历景阳(1897 ~ 1982),影戏净行演员,迁安县建昌营太平村人,曾经在昌黎乾利堂皮影班和唐山专区实验影社从艺多年。其幼时家境贫寒,父亲历文增曾经领箱 常年在口外唱影,其自幼随母给富户看坟、帮助家里拾柴和给财主放牛。他从 12 岁开始随父亲到口外学影,先学“小”行,后改唱“大”。学成唱影艺后,1917 年参加迁安冯青贤影班,1919 年参加卢龙县房老七影班。在这个阶段,历景阳已到中年,对艺术追求非常迫切,四处拜师访友,影艺有所发展。 1922 年历景阳住崔家大班,给曹辅权唱副角。曹、历二人性格都很直爽,情谊相厚。他一边唱,一边跟曹辅权学习,影业有明显进步。他嗓音宽绰而豁亮,口齿利落、吐字清晰,刻画人物声情并茂,有“黑头大王”之称,皮影戏《打棍出箱》是他的拿手戏。 1924 年后,历景阳曾随张绳武去沈阳演出,回关里后住过刘老恩班,也入过昌黎马占鳌乾利堂皮影班,不久又回迁安自筹班社。 1935 年 在 东 北 奉 天(沈阳)演出时,他曾应日本荣立唱片公司之邀,灌制了《骂王朗》的唱片。 1949 年历景阳去东北,在沈阳与高荣杰、李秀等共事,1951 年回关里。 1951 年历景阳参加唐山专区实验影社,在此期间,培养了丁振耀、张向 东等弟子。 1961 年退休回家,1967 年迁安县文教局邀其组织皮影团,因文化大革命,事业未竟而终。 1982 年 10 月病逝于家乡,享年 85 岁。


昌黎皮影系列未完待续

昌黎皮影系列——著名皮影戏演唱艺术家(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