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儿科主任的愤怒,保险公司核保是个什么鬼


一个儿科主任的愤怒,保险公司核保是个什么鬼

这两天帮一个朋友的小孩投保重疾产品,小孩子2019年11月出生,属于新生儿投保。投保过程中在健康告知栏中,朋友说小孩子出生时吸入羊水导致吸入性肺炎住院三天,然后我跟朋友索要了病历资料跟出院小结一并提交投保。不出意外的保单进入人工核保,当天下发问题件要求提供被保人儿保手册(包括黄疸监测报告)、近期心超及投保人生产时的出院小结。其他资料倒在预料当中也没多想我便向朋友索要,唯独被保人需要提供近期心超很让我纳闷,然后我有仔细看了下提交的被保人出院小结,原来上面写到心肌酶谱数据偏高,所以核保人员就此要求提供被保人的近期心超结果。但是恰巧的是,我朋友是有着十年经验的儿科主任医生,这下就尴尬了。在征的我朋友的同意后我把她的专业意见直接贴图上传上来。

一个儿科主任的愤怒,保险公司核保是个什么鬼


一个儿科主任的愤怒,保险公司核保是个什么鬼


我朋友是不是生气了,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换成我,我应该会有点上火的。因为从她医生的专业角度来讲,她从事一线儿科工作十年了,她对自己的宝贝儿子的身体健康当然比任何人都更加关心更加重视。如果以她十年的儿科一线工作经验都觉得没必要做心脏彩超检查,那就是没必要的,按她的原话讲属于过度检查了。那问题来了,是不是保险公司的核保不专业或者有意刁难呢?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医生治病跟保险公司核保两者的区别。事实上往往同样一份体检结果或者病历本,医生给的嘱咐是不用打针不用吃药更不用动手术,注意休息定期检查就好。但是保险公司却往往这里除外那里免赔、要求加费或者保险延期一年即一年后再来投保或者干脆就给你拒保了。这两者为什么会对同样的一个人提交的检查结果得出如此大相径庭的判断呢?

首先,两者研究的对象跟重点不同。简单的讲,医生研究的对象是病患人群,保险核保研究的对象是被保险人群。医生关注的是针对患者当前的检查结果加以诊断及治疗,重点是解决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病痛。医生更为关注对患者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强调的是患者当前的治疗效果跟康复水平。而保险核保关注的是被保险人当前的健康状态,以及当前的健康状况对未来患病的风险概率影响因素。保险核保重点关注、评估健康因素对被保险人群的死亡率、发病率的影响,注重的是被保险人长期预期发病率和死亡率。

其次,两者研究的范围和目的不同。临床医学研究病因及病理过程,为诊断及治疗提供方法,改善病人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保险核保研究被保人群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统计数据,为风险控制及保险产品设计提供依据,对群体发病趋势及寿命作出预测,对风险不同的群体予以不同的核保条件和费率,从而维护保险的公平性。这两句话从书本上抄过来,是不是很难理解,换个讲人话的说法表达如下:医生的研究是针对患者当前的疾病提供方法努力让病人减少痛楚并尽可能的恢复健康。而保险核保,是要从被保人群体发病率及死亡率去考虑,努力使不同身体情况的被保人获得合理的符合其身体健康状况的核保条件跟保险费率。换话说,同样的保额,为了使每一个被保人公平的被对待,被保人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都会影响到他购买保险的费率,也就是发病率越高的人,死亡率越高的人为了拥有同样保额必须支付更高的保费,这样才能使保险公平,让保险公司能长久持续经营。

一个儿科主任的愤怒,保险公司核保是个什么鬼


所以核保看到出院小结上面新生儿的心肌酶指标偏高要求进一步提供心超结果是符合保险公司的核保原则的。进一步的提供资料是为了消除后续的理赔纠纷风险也是为对保险公司的其他所有客户负责,让每一个被保险人在合理的风险管控下拥有平等的投保条件,这才能保证后续理赔的有序合理。当然我是建议朋友提供被保人的心超结果以便核保人员尽快核保成功,但是如果我朋友出于作为医生的立场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去拍心脏彩超,我是相信她作为儿科主任医生的判断的。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保险行业经验的我将会为客户寻找更适合她的核保政策的公司产品,毕竟现在是开门红期间,各家保险公司对核保政策都做出了相应的宽松。

最后藉此事再说两句:保险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保险投保要趁早,在健康阶段以最合理的价格转嫁风险给保险公司好过健康恶化后被拒保而自行承担所有的风险,且买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