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全球性的戰爭,始於1914年7月28日的歐洲,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最終涉及100多個國家。這場戰爭持續了四年多,直到1918年11月11日才結束。交戰雙方主要是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為首的同盟國,以及由英國、法國、俄羅斯為首的協約國。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威力巨大的重炮。

雖然歷史學家通常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簡單歸納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但實際上,導致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有很多。它們不但醞釀已久,而且錯綜複雜,相互影響。下面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10個主要原因,從中可以看出,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01 德國崛起

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國和法國在工業、經濟和軍事上都處於主導地位。然而,這種統治地位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不斷受到挑戰。德國經濟增長迅速,其生產和出口迅速趕上了英國和法國。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1914年,德國地圖。

德國對現代工業進行了大量投資,比如電氣和化學工業,並很快就從中獲得了回報。此外,德國在紡織業也正在成為新的領導者。從法國吞併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之後,德國的煤炭產量得到了提高。計劃修建的柏林-巴格達鐵路將把德國和波斯灣的油田連接起來,這讓它的競爭對手感到緊張。到了19世紀末,德國已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並擁有著一顆成為全球強國的雄心。

02 法德戰爭影響

1870-1871年爆發的法德戰爭,也稱為普法戰爭,是由普魯士領導的德國國家聯盟對法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給法國帶來了災難性的失敗,結束了它在中歐的統治地位。這也標誌著由普魯士領導的統一的德國的出現,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登基成為德國皇帝。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登基成為了德國皇帝。


作為戰敗國,法國不得不接受1871年《法蘭克福條約》的條款,該條約要求法國在五年內支付50億法郎的黃金作為戰爭賠款。更丟臉的是,法國被迫割讓鐵礦石和煤炭資源豐富的軍事戰略要地——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對這該地區的吞併,極大地傷害了法國人的自尊心,激起了人民的復仇慾望。因此,法國收復阿爾薩斯-洛林的決心,以及德國作為全球大國不斷升級的野心,成為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為兩國之間再度爆發戰爭埋下了隱患。

03 軍國主義抬頭

軍國主義的理念是,一個國家應該保持強大的軍事能力,並積極利用它來保衛自己或謀求國家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年裡,幾個歐洲國家的執政政府受到軍國主義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該國的軍事領導人能夠為政治領導人出謀劃策,影響國內政策,並要求增加國防和軍備開支。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用重機槍設計的戰士們。

隨著競爭加劇、政局不穩和信任缺乏,歐洲各大國開始迅速擴張自己的軍隊,謀求對歐洲統治的主導地位,這直接導致了“軍備競賽”。在戰爭爆發前,德國曾試圖建立一支足以令英國黯然失色的海軍,而英國則努力發展自己的軍力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德國發展了一套動員系統,能夠迅速動員人們參戰。而俄羅斯和法國還將許多人訓練成非現役軍事後備力量。此外,軍備競賽的鉅額開支,促進了軍事技術的發展,更具殺傷力和毀滅性的武器層出不窮。

04 帝國主義對非洲的爭奪

帝國主義是一個國家建立對另一個國家或土地(殖民地)的控制,並利用其人民和資源來充實和增強自己的制度。英國對印度、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廣大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成為世界上主要的全球力量。19世紀晚期,非洲是“新帝國主義”的土地,直到1870年,只有10%的土地處於歐洲的正式控制之下。當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這個數字將增加到90%。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非洲士兵。

德國很晚才加入殖民地的競爭,卻發現所有最好的領土和重要的海上高速公路都已被英國、法國和其他國家所控制。在19世紀末的“非洲爭奪戰”中,德國吞併了納米比亞、喀麥隆、多哥蘭和坦噶尼喀。他們不斷努力把西南殖民地和東部殖民地連接起來。這對英國從大陸南端的開普敦殖民地向北擴張產生了威脅。殖民地對於製造商的投資、資源、原材料和市場都是必要的,歐洲各國在保護這些市場和尋找機會擴大市場方面存在著激烈的競爭。

05 激烈的民族主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許多歐洲國家的公民,特別是殖民列強,都深信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具有文化、經濟和軍事優勢。這種民族主義的狂熱意味著領導人和媒體誇大了本國的重要性,對其他國家極盡嘲諷之能事。政治家和媒體都助長了這種心態的滋生。煽動性的言論在小報上屢見不鮮,民族主義思想在文學、藝術和音樂作品中也很常見。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民族主義愈演愈烈。

歐洲列強們對自己的軍事能力有一種錯覺:英國人讚美自己的海軍,德國人對自己的能力表現出充分的信心,而俄國沙皇相信他的帝國是由上帝任命的,並受到歐洲規模最大的常備軍150萬人的保護。而且,他們自己的國家總是正義和公正的,而其他國家則是狡詐、邪惡、落後和好鬥的。這種扭曲心態的結果是,他們對自己國家的信心爆棚,認為在全球競爭的時代,戰爭是正當的,也是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

此外,民族主義在巴爾幹地區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在那裡,波斯尼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馬其頓人等少數民族,渴望從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等大帝國那裡獲得政治獨立。這些組織大多由俄羅斯人支持,他們破壞了東歐的穩定,使其成為一戰前的政治權力中心。

06 媒體宣傳和侵略文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幾年裡,歐洲的媒體和文學充斥著民族主義和宣傳,對民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做最好的人,擁有更優越的文化、言談舉止和軍事力量”的說法受到了公眾的熱烈歡迎。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1871年英國出版的戰爭小說:《多爾金之戰》,假想德國入侵英國。

德國人在建立自己的故事,宣傳自己的利益。在他們口中,英國人被視為“貪婪”、“虛偽”的代名詞,象徵著對金錢的痴迷,因此它成為戰前德國媒體的熱議目標。這種媒體宣傳在整個歐洲都很普遍,是激發民族主義熱情和支持戰爭觀點的主要催化劑。此外,《紐約時報》撰寫的大量材料為他們對其他種族的種族定性火上澆油,進而導致了仇外情緒。許多小說,其中一些是暢銷書,激起了人們對假想的外國列強入侵的想象和焦慮。這些故事後來被歸類為“入侵文學”。

07 巴爾幹半島的政治

巴爾幹半島指的是四大洋之間的區域。這四大洋包括黑海、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和愛琴海。在19世紀後期,歐洲東部的這個地區,包括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等國家和省份,是一個政治不穩定和衝突的地區。當時,這一地區是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領土,各民族為爭取獨立而鬥爭。此外,這一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而引起各大國的極大興趣。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士們在空軍的掩護下進攻。

與斯拉夫人有文化聯繫的俄羅斯在該地區奉行泛斯拉夫人外交政策,支持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這也符合它從黑海進入地中海水域的目標。英國人想要阻止俄國人實現他們的目標。因此,他們支持奧斯曼帝國的延續。奧匈帝國也是如此,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實體的聯合體,而奧斯曼帝國的崩潰可能削弱了它。法國希望加強其在該地區的地位,而意大利則希望阻止任何主要海上強國進入亞得里亞海。而德國人則把奧斯曼帝國視為他們未來的殖民地。因此,該地區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幹半島緊張的政治局勢不斷升溫,最終導致了1912 - 1913年間的巴爾幹戰爭,這場戰爭瓦解了奧斯曼帝國,併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奠定了基礎。

08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

在動盪的巴爾幹地區,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在20世紀初日益高漲。1903年一位更親俄的新國王上臺,對奧匈帝國構成了威脅。這導致了鄰國之間的仇恨和1906年的“豬戰”,在這場戰爭中,貿易邊界被關閉,主要影響了塞爾維亞向奧匈帝國出口的豬。此舉還增強了塞爾維亞在波斯尼亞問題上的民族主義野心,波斯尼亞是通往亞得里亞海的貿易出口。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奧匈帝國繼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身亡,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1908年,巴爾幹地區的局勢在所謂的波斯尼亞危機中惡化,當時奧匈帝國宣佈吞併原屬於奧斯曼帝國主權範圍內的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1914年6月,一個名為“黑手”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恐怖組織派人暗殺奧匈帝國繼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1914年6月28日,在訪問薩拉熱窩期間,大公和他的妻子被一位名叫普林西普的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暗殺。這引發了一場政治危機,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09 七月危機

“七月危機”指的是1914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後的七月間發生的一系列外交事件。事件發生後,6月29日至7月1日,奧匈帝國在維也納舉行了一場辯論,想要對塞爾維亞進行打擊。它指責塞爾維亞策劃了這次暗殺,聲稱塞爾維亞暗中支持奧匈帝國領土內的南斯拉夫民族主義。然而,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背後的強大支持者俄羅斯帝國持謹慎態度。因此,它開始向自己的盟友德國尋求保護。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個人在戰爭中,就如同陷入汪洋大海之中的一隻螞蟻。

7月6日,德國向奧匈帝國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承諾對其進行無條件支持。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後者停止在塞爾維亞境內的一切反奧宣傳,並允許奧匈帝國對大公之死展開自己的調查。7月25日,塞爾維亞回應說,除了一項要求外,他們接受了所有要求。儘管如此,奧匈帝國還是斷絕了與塞爾維亞的外交關係。第二天,英國提出舉行調解會議,但德國和奧匈帝國對他們的提議不予理睬。兩天後,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0 國家聯盟

世界主要國家之間的聯盟,其中許多是秘密的,被認為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充滿競爭,政治環境也不確定,這種國家之間的聯盟有助於保持微妙的力量平衡。雖然聯盟最初是作為防禦機制而建立起來,但這也意味著任何重大的政治爭端,將會不可避免地導致大規模的衝突。由於擔心俄國在1878年對土耳其的勝利,德國和奧匈帝國在1879年結成了兩國聯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形成了三國同盟。

10大原因,深入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海軍潛艇。

1894年,法國與俄羅斯結成了法俄同盟。1907年,英國和俄羅斯簽署了《英俄公約》。這些環環相扣的協議後來被稱為三國協約。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後,同盟制度立即生效。這導致德國在7月30日對俄羅斯宣戰。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隨後,德國入了侵比利時。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並按照已有75年曆史的《倫敦條約》的約定,承諾支持比利時。最後,在8月5日,奧地利對俄國宣戰。至此,由於聯盟制度,所有的大國很快都加入了這場衝突,並將其升級為一場世界大戰。(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