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安子顺


《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陈情表》写作当时时局动荡,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希望他能出来做官,笼络民心。而李密当时一要赡养祖母,二是司马炎通过篡魏立晋,李密是亡国降臣,伴君如伴虎,此时不宜入朝。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表述,在忠与孝中如何抉择,如何让皇帝消除疑虑从而保存性命。

《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第一段是李密中盐诚信的言语,短短数言,将身世惨景形象地刻画出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自身体弱多病,家庭变故,无叔伯兄弟,经济窘迫,在如此条件下,祖母要费多大心血才能将自己抚养成人?此情虽死犹未能报也。后来祖母病了,也是“未能废离”。第一段将祖孙两人相依为命的情况用寥寥几句,勾勒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以下论列紧紧把这几句当作唯一的事实根据。

《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句句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也处处体现了古人说话的智慧。

随后他又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给人以“尽忠先尽孝,尽孝即尽忠”的先行印象,再说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蜀国任职,“本图宦达”,现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可是亦即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已经时日无多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区区不能废远”啊!

《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最后一段进一步说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在忠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尽忠跟尽孝暂时发生矛盾的措施的有力依据。进而提出自己的愿望,“愿乞终养”。实质是为了作者对祖母的高谊隆情,但作者对武帝的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于言表,使武帝越发深信作者陈情的诚挚和急切。

《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全篇字字肺腑,情感真切动人,不愧千古名篇。

第一段说明自身的窘境,让对方能产生一种怜悯感,能换位思考;第二段说明对方意图以及自己的难处;第三段详细说明这个难处,希望对方能理解;最后一段提出解决方案,既达到对方的意图,也不违自己所愿。以情入理,合情合理,让人无法拒绝,此乃说服之道也。

《陈情表》:古人的话总简短有力,一句再不舍的再见,也只是告辞

古人说话的智慧,真该好好学习,少说废话,少解释,少说话,多行动,多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