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看影片《遇见你之前》,是我第一次接触安乐死的概念。

男主威尔是一名高富帅,体验着人生赢家的生活——挑战各种极限运动,事业成功,恋情美满。不幸的是,一场严重车祸导致他脊髓损伤,四肢瘫痪。

瞬间生活如坠地狱,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连生命都如悬在绳。颓丧,挣扎,无望,最终向其母亲坦白想去瑞士安乐死。

在得到拒绝后,选择了自杀,未遂。机缘巧合中,女主克拉克成了威尔的护理。

女主在得知男主想要安乐死后,制定了一系列体验生活的计划,希望他能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事实上,男主也在这段时间中收获了久违的笑容与舒心,两人情愫渐生。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但是影片的结局并没有遵循普通人的思维惯式——威尔遇到爱情后坚毅而勇敢地活下去。他还是在海滩边,说出了自己仍然坚持着安乐死的想法。

而片中威尔的一段话,让我对安乐死有了新的认知,彻底击中我的心。

“我知道这样的生活会很美好,但这不是“我的生活”,完全不是。你从没见过我以前的样子,我曾深爱我的生活,真的很爱很爱。我无法成为那种能接受这一切的人。我不能像现在这样生活,我必须自己做一个了结,不再有痛苦与绝望,不再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希望这一天马上过去。”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结局很绝望但也真实。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会被亲情、爱情激发出活下去的欲望。威尔过去曾经多么热爱生活,对未来他就有多么绝望。未来的生活可能会衣食无忧,但他不再是【威尔】,至少不是他心目中设定的那个【威尔】。

面对着日趋恶化的身体,无法自理的生活,这对他来说已经不再能被称作是【生活】了。

或许最后的安乐死,才是他对自己最后的解脱,这也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安乐死并不可怕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指让病患者无痛苦地去世。

《遇见你之前》并不是第一部对于安乐死问题进行讨论的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深海长眠》可以说是这一题材的经典电影之一。

男主雷蒙在一次跳海运动中出了意外,导致他四肢瘫痪并萎缩,平日里都是躺在床上。他在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度过了26年。

在当时安乐死并未合法化的年代,他一再申请安乐死,却无法获准。在这26年的“苟活”中,他已经完全无法领会到活着的意义。最终他还是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蝼蚁尚且知道偷生,为什么这个世界还会有人选择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连直面死亡的勇气都有了,为什么还会害怕活着呢?

比利时残奥冠军玛瑞克▪费福尔特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有时候选择死亡,并不是害怕活着,而是希望能够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解脱。

费福尔特得了一种罕见的脊椎疾病,26年来,饱受病痛折磨的她,一直在与命运做着顽强不屈的抗争。

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哪怕在病魔的折磨下,她还是奇迹般地获得了2012年伦敦残奥会金牌及2016年里约残奥会多枚奖牌。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那么,和病魔对抗那么多年的她,为什么最终还是会选择安乐死呢?

对于这个选择,她态度非常坚决,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人们总是看到我获得金牌后的胜利笑容,但是没有人能看到极度病痛,在黑暗里挣扎的我。

“我真的很害怕(痛苦地死去),但是安乐死的协议让我冷静下来,因为我知道当我再无牵挂时,我还有这些协议。”

当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死,她的心反而得到了安宁。不用再去惧怕那无法靠意志力去控制的疼痛,当病魔的来势凶猛时,自己能够选择离去的方式,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有时候,选择死亡不是为了逃避,更不是懦夫的行为。一切只是因为活着实在太难了。

影片《被偷走的那五年》何蔓小脑萎缩开始逐渐严重,求生的欲望让她决定做手术。

但是手术并不理想,她脖子以下都瘫痪了,肺功能也开始衰竭,每天靠着氧气瓶痛苦地生活着。长时间的身体折磨,心理上的恐惧、暴躁与绝望,成了压死何蔓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她哭着祈求谢宇给她关掉身上的仪器结束她痛苦的生命,看到这一幕,让一度远离死亡的我,对一个求死心切的病人心态有了直观的认识。

当一个病人真的走到生不如死的那一步,或许安乐死反而是一种解脱。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我们总在抗拒“死亡”这个话题

在中国,关于死亡的问题,是个忌讳的话题。对于死亡的未知与恐惧,让我们一度对死亡讳莫如深,仿佛这是一种诅咒,让人闻之色变。

但是,死亡对于那些常年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平常的话题。对于身上插满各种仪器管子的晚期病人而言,他们能做的只是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病痛,默默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在医学中有个名词——Futile Treatment,即无效治疗。

所谓无效治疗,指的就是当这个人生命将尽的时候,人类通过一切先进的技术进行干预生命,比如用切开喉管插入呼吸机、持续灌药、打强心针等手段,让病人强行恢复生命体征,延长生命。

在医护人员看来,这不是救死扶伤,而是干预生命,是一种贬损生而为人尊严的做法。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在部分人看来,用尽一切医疗技术进行生命干预,让病人多活一天,难道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吗?

但有时候可能只是我们的思维局限,习惯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因为,躺在病床上的不是你,所以体会不到,当人痛苦大于求生欲望时,有多么的想放下。

在奇葩说中有过这样一个议题: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你要不要鼓励他继续撑下去?

大部分的人都会鼓励他继续活下去,不要放弃。特别是自己的亲人得病的时候。

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人赞同安乐死,但和亲人有关的话,其中64.8%的人不同意。

我们该如何对待一个生活充满绝望,一心求死的病人?影片中也许威尔的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提示。

在得知儿子决定安乐死的那一刻,他们并没有歇斯底里地质问儿子,没有苦口婆心的哀求,也没有咄咄逼人的情感绑架,在努力尝试了一切办法,却还是无法改变儿子的决定后

,他们选择陪伴他走向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带着所有的爱意与祝福。

《遇见你之前》:插满管子死去,不是我要的“善终”|聊聊安乐死

其实,关于安乐死的话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去细看。毕竟,能活着的每一天不都是上天的恩赐吗?对于身边亲友不幸得病的,我们更多也是希望通过治疗,延缓他们的生命,毕竟,如果真的死去,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他们” 就真的再也不复存在了。

但是既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如何活下去的权利,那么死亡应该亦如是。

如果活着真的很难,比死去还要难受,那么安稳体面地离开也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真的不幸要面临那么一天,当身边的至亲希望选择体面的离开时,但愿我能够接受,好好去拥抱我爱的人,让他们带着爱意离去,免受一切痛苦折磨。

作者简介:深夜拙见,一位爱思考的写作者,分享工作生活点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