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每篇文章展示出来的都是《传习录》的译文和原文,《传习录》是最接近王阳明主张的形式,内容虽看似枯燥,用心学起来,收获却是最多的。

徐爱就当下哗众取宠的跟风风气和明道之士的标新立异,与先生进行了讨论。恰如现在的流量文化与实干文化的碰撞。

王阳明心学: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王阳明

传习录十三 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徐爱请先生比较一下王通和韩愈。

  • 先生说:“韩愈是文人中的英才,王通是一位贤能大儒,后世之人仅凭文章遵从韩愈,其实相比之下韩愈比王通差得多。”

徐爱问道:“那么,王通怎么会有模拟经书这种错误的呢?”

  • 先生说:“模拟经书的是非对错不能一概而论,你姑且讲讲后世儒学人士编著的目的与模拟经书有何分别?”

徐爱说:“后世儒者的编著不是没有求名之意,但明道是最终目的。而模拟听书完全是为了求名。”

  • 先生说:“以编著名道,仿效的又是什么呢?”

徐爱说:“孔子以删述‘六经’的途径来明道。”

王阳明心学: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 先生说:“既然如此,模拟经书不就是效仿孔子吗?”

徐爱说:“编著须对道有所发明阐释,模拟经书仿佛只是仿照经书的形式,大概于道无补。”

王阳明心学: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王阳明心学: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 先生说:“你所谓的明道,是指返璞归真,使道在平常生活中落实呢?还是指华而不实,借此哗众取宠呢?天下纷乱,主要是因为重虚文、轻实行。天下之道倘若光明,如此也就无所谓删述‘六经’。孔子对‘六经’的删述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从伏羲画卦,到文公、周公,其中论述《易经》的就有《连山》《归藏》等著述,可谓纷纭繁复,种类数不胜数,史《易》道乱作一团。孔子发现天下一天天盛行文饰之风,认为如此延伸只会目无纲纪,所以效法文王、周公关于《易》的论述,认为只有他们的主张才把握住了《易》的宗旨。于是便将其他众多的观点废弃,天下论《易》始归一统、《诗》《书》《礼》《乐》《春秋》无不如此。《尚书》自《典》《谟》之后。《诗经》自《周南》《召南》之后,如《九丘》、《八索》,许多淫邪妖冶之句,达成百上千篇。《礼》《乐》的名物度数不计其数,孔子均作了删削述正,自此其他说法才终止。在《书》《诗》《礼》《乐》之中,孔子不曾增添一句话。现今《礼记》中的解释之词,大多是后世儒生附会而成,不再是孔子的原本了。以《春秋》来说,虽称是孔子之作,但都是在鲁史之旧闻上笔削而成。所谓‘笔’, 亦即照抄原文;所谓‘削’,亦即删减繁复,这样只会少而不会多。孔子传述六经,担忧繁文扰乱天下,虽想简略却不能彻底做到。他要求人们不要死抠经典中的字句,应当追求经典的本质,他并非要用文辞来教化天下,《春秋》之后,繁文日益盛行,天下一团漆黑。秦始皇因焚书而得罪天下,由于他是出自私心,更不该焚毁‘六经’。秦始皇当时若志在明道,把那些离经叛道的书全拿来烧掉,就会正合孔子删述的本意。从秦汉以来,著述之风愈演愈烈,要想彻底废止根本不可能了。只得效仿孔子的做法,对那些和经书道理接近的加以表扬,那些荒诞无稽之论也就慢慢消失了。我不明白文中子当初模拟经书是何意图,但我极力赞成。我认为,圣人即便再复出,也是不会否认这种观点的。天下之所以混乱不堪,就在于浮夸的人太多,而实干的太少。人们各抒己见,争奇斗异,喧嚣于世,这指挥混淆人们的视听,蒙蔽世人的耳目,使他们只去争相修饰文辞,力追声明,而不再懂得还有崇尚真实、返璞归真的切行。这些都是著书立说的人所导致的。”
王阳明心学:真才实学与哗众取宠

摘自《传习录》 王阳明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