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菜和吃屎有什么区别?吃完却又不禁竖起大拇

之前在广州做餐饮,房东是地道的广州人,在城中村好像有十几套房,每天就是一身短裤短袖外加一个人字拖到处收租,没事在店里喝喝茶 吹吹水,一天非常好奇跑过来问我,怎么来吃饭的客人都必点一道菜怎的有那么好吃吗?今晚在你这里吃饭给我做一个尝尝鲜,我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不料才刚端上了,他就捂住了鼻子,:“呢啲系咩味道”好奇害死猫,又忍不住尝了一口,怒吼道“我顶你 呢个同食屎有乜有咩唔同”

这道菜和吃屎有什么区别?吃完却又不禁竖起大拇

惹得在场各位捧腹大笑,我立马说道吃完一口你还会吃第二口的,不料几口下去,不禁竖起大拇,不愧为每桌必点的菜,那么这究竟是一到什么菜呢?

霉豆渣 湖北地方名叫豆渣巴子 一种秋冬食材

小时候农村家都有打豆腐的习惯,往往会留有省多的黄豆渣,小时候日濡目染每年都会看妈妈做一次,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个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1.清浆。豆腐渣1份,约加水2倍,并可加入少量做豆腐的下脚水(又称黄浆水),在木桶或缸中搅拌均匀,使呈浆糊状,置常温下浸泡(酸化),直至豆渣糊表面出现清水纹路,挤出水不再浑浊为止。浸泡时间的长短与用水多少,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高则时间短;气温低则时间长,一般在24小时左右。气温高,加水多;气温低,加水少,一般为豆渣重量的两倍左右。

这道菜和吃屎有什么区别?吃完却又不禁竖起大拇

2.压榨。将已清浆的豆渣装入麻袋中,进压榨设备,压榨出多余水分。经过压榨的豆渣,用手捏紧,可见少量余水流出。

3.蒸料。将已经过压榨的豆渣蒸热,底锅水沸腾后,将豆渣搓散,疏松地倒在炊篦上,加盖,用旺火蒸料。开始,蒸汽有轻微酸味逸出,上大汽后酸味逐渐消失。从上大汽算起,再蒸20分钟,直至有热豆香味逸出为止。

4再次压榨。将蒸熟的豆渣出锅,装袋进行再次的压榨,将多余的水分压干

5.摊晾。将压好的豆渣置干净竹席上摊晾至常温。

6.筛匀。将结块的豆渣放筛子里筛散,随着工艺的进步,现在人工相对轻松许多。

7.成型。将筛好的豆渣均匀撒在堆砌的模块里,人工用长木尺赶压成厚度1cm左右的方块。(农村做法是直接搓成一个拳头大小的圆球)

这道菜和吃屎有什么区别?吃完却又不禁竖起大拇
这道菜和吃屎有什么区别?吃完却又不禁竖起大拇

8.霉制。霉箱大小形状如腐乳霉箱,无底,每隔3~5厘米有固定竹质横条,横条上竖放干净单棵稻草一层,利用稻草上的霉菌自然接种,再将豆渣粑排列在稻草上,每块间隔2厘米左右,每箱装80~90个豆渣粑,霉箱重叠堆放,每堆码10箱,上下各置空霉箱一只,将其静置霉房保温发酵。早春、晚秋季节,在霉房常温中霉制,冬天霉房要升火保温,室温在10~20℃之间。从发酵算起,间隔1~3天(室温高,时间短;室温低,时间长)后,在堆垛上层的豆渣粑上,隐约可见白色茸毛,箱内温度上升到20℃以上,就需进行倒箱。倒箱就是将霉箱颠倒堆码。豆渣粑全部长满纯白色茸毛,箱温如再上升,可将霉箱由重叠堆垛改为交叉堆垛,以便降温。再过1~2天茸毛由纯白色变为淡红黄色,即可出箱,霉豆渣制成。霉制周期冬季稍长,春、秋较短。

这道菜和吃屎有什么区别?吃完却又不禁竖起大拇

豆渣怎么做好吃?

我们常见的是和腊肉一起炖

食材调料:豆渣 腊肉 生姜 大蒜 胡椒 小米椒 大蒜苗 生抽 蚝油 酱油 郫县豆瓣 糖

1:豆渣提前泡发好,沥干水分待用

2:腊肉切片焯水待用

3:生姜大蒜切末备用,小米辣大蒜苗切小段备用

4:热锅凉油,放入腊肉炒出油放姜蒜末 小米辣 郫县豆瓣炒香,放入豆渣防水刚好没过豆渣

5:汤汁收完一半,放生抽 蚝油 鸡精 胡椒调味 酱油调色 少许糖增加回味,勾芡最后放入大蒜焖出香味即可。

这道菜和吃屎有什么区别?吃完却又不禁竖起大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