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各國航母的尷尬瞬間,航母有風險,建造需謹慎

航母是大國的標誌,更是強大海軍的標配。然而,建造航母需要極為強大的船舶軍工技術。由於擁有航母,可以極大地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軍事實力,因此,不少國家都投入巨資進行航母建造。可航母技術的複雜性,也讓少數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境。即便最終建造完成了,可還是出現了諸多的尷尬瞬間。

細數各國航母的尷尬瞬間,航母有風險,建造需謹慎


其一,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的“下水尷尬”。該航母乃是印度自行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也是最考驗印度綜合船舶軍工技術的大型軍事工程。可印度軍工向來以“不靠譜”著稱於世。這艘寄託著印度驕傲的國產航母,在尚未建造完畢之際,就選擇了提前下水。尷尬的是,第一次下水時,“維克蘭特”號只建造完成了30%,這隻能算是一次象徵意義的下水。隨後,“維克蘭特”號又進行了兩次下水。第三次下水時,由於港口積滿了淤泥,“維克蘭特”號只能衝著淤泥強行飄入水中。然後,更尷尬了!淤泥直接導致船塢大門故障,無法出塢。航母只好返回船塢,繼續建造。真是極為尷尬!也許,等到第四次,“維克蘭特”號就能成功下水了。

細數各國航母的尷尬瞬間,航母有風險,建造需謹慎


其二,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黑煙尷尬”。“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與中國的“遼寧”號航母屬於同一級別,但二者境況差距甚大。“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於1991年服役,乃是俄羅斯海軍唯一一艘航母。由於“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服役了26年,其系統出現了大量老化。而且,在建造之初,前蘇聯專家就沒有很好地解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動力問題。以至於“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海上航行時,黑煙滾滾,相當不雅。

細數各國航母的尷尬瞬間,航母有風險,建造需謹慎



其三,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的“動力尷尬”。“戴高樂”號航母作為一艘核動力航母,原本應該具有強勁的動力系統,但實際上卻遭遇了“小馬拉大車”的尷尬境地。美國的核動力航母往往只需加註一次燃料,便可一直使用到航母退役。而法國的“戴高樂”號卻需要每五年更換一次核燃料。因為受限於經費,“戴高樂”號只能採用核潛艇的核反應堆技術。這直接導致“戴高樂”號動力不足,航速最高27節,正常航速25節,開創了二戰後航速最慢的航母紀錄。

細數各國航母的尷尬瞬間,航母有風險,建造需謹慎


最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的“漏水尷尬”。首次出海試航,就遭遇了動力推進系統主軸故障,不得不返回船廠維修。修好後,“伊麗莎白女王”號重整旗鼓,再次遠航。更尷尬的事情出現了,由於螺旋槳軸沒有密封,出現了嚴重的海水倒灌!此事讓英國海軍大臣極為憤怒。新航母剛建造完就漏水,英國人能不憤怒嗎?

不過,這也正說明了,建造航母存在著巨大的技術風險,凡事必須嚴肅謹慎,不可輕視任何一個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