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唐朝上陽宮女看似光鮮實則孤苦的生活

晚唐詩人孟啟在《本事詩》中記錄了許多唐朝詩人的奇聞軼事,在提到中唐詩人顧況時,講述了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紅葉傳情”

的故事。說的是顧況在洛陽時,從河水中撿到了一片從上陽宮中順水漂來的梧桐葉,上面寫著一首情詩:“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顧況被詩中的情思所觸動,心有所感,於是也找來一片紅葉,題下了一首詩: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過了一段時間,顧況從河水上又收到了回信: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盪漾乘春取次行。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唐朝上陽宮女看似光鮮實則孤苦的生活

影視劇中的紅葉題詩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覺得意猶未盡,那後來呢?然而在《本事詩》中,關於顧況紅葉題詩的故事,到此就戛然而止了。其實,這一則極富浪漫色彩的故事,實際上折射出的是唐朝上陽宮宮女外表光鮮亮麗、實則貌是情非的寂寞枯燥生活。

上陽宮與上陽宮宮女

上陽宮始建於唐高宗上元年間,當時唐朝雖然定都長安,但洛陽亦被稱為東都,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都非常高。後來武則天臨朝稱制,遷都洛陽,號位神都。上陽宮作為洛陽城中僅次於紫薇宮城的宮殿,可以說是洛陽城的“第二皇宮”。

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有很多後宮妃嬪,而唐王朝在這方面又尤為登峰造極,唐朝後宮人數之多,在歷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在位時,長安與洛陽後宮中的妃嬪與宮女總數超過了4萬。

這些數字是怎麼來的呢?首先無論是皇帝還是後宮妃嬪,都需要大量宮女伺候,其次是要維持後宮的日常運作,也需要大量的女官人手,再次是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具體的事務、雜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唐朝上陽宮女看似光鮮實則孤苦的生活

今日之上陽宮

這些宮女,有些是選拔上來的,要麼懂琴棋書畫,要麼能歌善舞,要麼膚白貌美,也有一些是官員、周圍國家進獻的,還有一些是因家裡犯罪被抄家淪為宮女的。

而在這裡面,上陽宮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唐玄宗獨寵楊貴妃,正所謂“三千寵愛在一身”,因此後宮中許多佳麗都被安置在了上陽宮,久而久之,上陽宮就成了唐王朝的“美人庫”。

上陽宮女的日常生活

因此,相比其他宮殿,上陽宮宮女更多,生活也更加枯燥寂寞。她們有的地位高,甚至能得到侍寢皇帝皇子的機會,次一點的,被安排成皇帝以及妃嬪的近侍宮女,也還不錯,最下層的就比較可憐了,只能幹一些體力活、雜活。

一方面,這些宮女是幸運的。因為無論如何,畢竟是在為皇家辦差,她們的俸祿待遇以及生活質量都遠勝常人。要知道即便是在富裕的大唐王朝,依然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太平盛世依然有許多人吃不飽飯。而這些宮女,不僅吃喝不愁,還能攢下許多餘錢。

為了阻斷這些宮女與外界的聯繫,大唐皇室也為宮女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在工作之餘,這些宮女可以開展打球、下棋、鬥雞、鬥草、打鳥、採蓮、賽龍舟、拔河、藏鉤、射獵等多種活動與比賽。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唐朝上陽宮女看似光鮮實則孤苦的生活

畫作中的唐代宮女

但另一方面,這些宮女也是不幸的。

她們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一旦進了宮,除非特殊恩准,一輩子都出不了宮門,不僅失去了自由,更無法享受婚配和正常的家庭生活。許多宮女進宮後日復一日的勞作,從二八年華到白髮蒼蒼,除了宮內的太監,再也沒見過任何男性。

可以說,這些宮女的生活,看上去光鮮亮麗,然而卻如同養在樊籠中的囚鳥,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紅顏暗老白髮新——上陽宮女的一生

中唐兩大詩人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不僅有著共同的政治理念和抱負,在文學上也有類似的倡導,兩人都曾寫過一首《上陽白髮人》,元稹是這樣寫的:

宮門一閉不復開,上陽花草青苔地。……日日長看提眾門,終身不見門前事。…… 諸王在閣四十年,七宅六宮門戶閉。

白居易在則是這樣寫的: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這兩首詩都揭露了一個事實:上陽宮中妃嬪眾多,宮女更是不計其數。她們中的許多人,十多歲就進宮了,花開花落,春去秋來,幾十年過去了,皇位上的天子已經換了一個又一個,她們依然被幽閉在重重宮門之中。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唐朝上陽宮女看似光鮮實則孤苦的生活

白髮宮女

這期間,也不乏一些幸運兒。有時候,因為天下發生了災禍,比如旱災、水災、蝗災等等,天有異象,有些當官的會給皇帝上書,說這是因為後宮宮女太多,陰氣太盛,建議皇帝釋放一些宮女出宮,運氣好點的,這時候就能被放出宮去了。

但她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這樣的機會,或許一輩子只有在重大慶典時,比如春節、新皇登基等時刻,皇帝會開恩讓宮女一同出宮參與慶祝,但這種出宮不是永久的,慶祝完了必須得回到牢籠之中,繼續過著幽閉一樣的生活,直到老死。

元稹還寫過一首《行宮》來描述老年上陽宮女的生活: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幾十年過去了,一群玄宗時入宮的少女,此時已是滿頭白髮,沒事兒的時候在那聊起了玄宗往事。

紅葉題詩——上陽宮女的愛情傳奇

人要是太寂寞了,就容易搞事情,上陽宮女也不能免俗。前文提到,這些宮女有一部分是選拔入宮的,她們都具備各式各樣的才能。有一天,一個頗具才華的上陽宮女,在宮內看著滿天飄零的紅葉,忽然生出了愁思,於是撿起一片葉子,在上面寫下了一首詩: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寫完之後她把這片樹葉丟進了河水中,紅葉隨波逐流,漂到了宮牆之外,被正在遊園的詩人顧況撿到,於是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段故事。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唐朝上陽宮女看似光鮮實則孤苦的生活

紅葉題詩畫作

關於這個故事,後來又衍生出了許多版本。唐代筆記小說《云溪友議》中把男主角從顧況換成了盧渥,但故事內容大同小異。宋朝的《北夢瑣言》

中又換成了李茵,增飾成了一個人鬼情的故事,一直到《侍兒小名錄》中,這個故事才變得圓滿了:

唐德宗年間,皇宮內的王才人把一個名叫鳳兒的宮女視為養女,鳳兒在宮中寂寞無聊,於是在紅葉上題詩,經御溝流出後被進士賈全虛撿到,最終皇帝授賈全虛為金吾衛兵曹,並把鳳兒賜給他為妻。

《侍兒小名錄》之後,紅葉題詩的故事版本越來越多,影響最大的是北宋劉斧的《青瑣高議·流紅記》,裡面男主換成了於佑,女主換成了韓氏。題詩結束後,兩人並未見面,但後來韓氏被放出了宮,與於佑結為夫婦。

之後,元曲四大家的白樸還專門據此寫了一部雜劇《韓翠屏御溝流紅記》,經由後世諸多文人潤色傳唱,紅葉題詩的愛情傳奇,已經成了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結語

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大多數上陽宮女在入宮時,還是少女,她們除了想追求富足的生活之外,可能也存了些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心思。然而以宮女的身份,別說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了,就算是當上一個普通的妃嬪也無異於天方夜譚。

在外人看來,特別是在那些飯都吃不飽的人看來,上陽宮女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她們不僅能吃飽喝足,閒暇之餘還能有許多娛樂活動。然而在上陽宮女自己看來,她們確實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卻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愛情,失去了家庭。



參考文獻:

《舊唐書》

《唐代宮女生活研究》

《全唐詩》

《本事詩》

《太平御覽》

《唐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