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寶應】夜讀 印象•實幼

【晚安寶應】夜讀 印象•實幼 |  劉偉


【晚安寶應】夜讀 印象•實幼 |  劉偉

教育孩子,的確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老話,本身就給教育塗抹上一層凝重的色彩。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的古訓,更是無形中給教育戴上了莫有的時間桎梏。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口號,也不再是澄澈的泉水,更像是讓教育者身陷囹圄的道德泥淖。


教育機構在社會期望、育人成效和職業操守之間如何平衡?寶應縣實驗幼兒園的一些做法,或許會讓同行產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共鳴。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同樣也是我對實幼的三層印象。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我初入實幼的第一層印象。兒子入園之初,我也有幸參加了儀式感盛重的開園典禮。一群身著棕色禮服的小朋友,手牽著手,緩緩步入舞臺中央,向觀眾鞠上一躬,然後落落大方地表演節目。毫不誇張地說,這一幕場景引起我內心極大的震動。我彷彿看到,站在舞臺上的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兩年後的兒子。


“實幼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真是不錯呢。”當時的我和一旁的妻子交流著意見。其實,兒子在來實幼之前,已經輾轉過兩個幼兒園。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情宛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般煎熬,唯恐沒有把最好的資源給孩子。


人的名,樹的影。實驗幼兒園是什麼樣的學校,沒有人不知道!我們都是慕名而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我再遇實幼的第二層印象。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涉世漸深,發現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顛倒,是非混餚,看山感慨,看水嘆息,通常用來比喻人在經歷一些事情後對待人生的態度轉變。然而,於我而言,卻截然相反。在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升和知識面拓展的同時,我驚喜地發現,在兒子的身上多了兩樣特別重要的東西——獨立和感恩。


兒子單獨睡一個房間已經大半年了,真讓我刮目相看。當初妻子如此決定的時候,我都驚呆了,完全以為這是天方夜譚,根本不可能實行下去。自打兒子出生以來,睡覺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最離譜的一次是,妻子半躺在兒子的旁邊,連續哄拍了一個多小時,用盡了一切辦法,他也只是不停地翻來覆去,愣是睡不著。


上了中班以後,妻子狠下心,把兒子的床鋪搬到了隔壁房間,培養他獨立睡覺的習慣。剛開始,妻子先把他哄著了再離開,到後來自己也能慢慢睡著,但妻子還要隔一段時間透過門縫望一下,再後來就完全不擔心了。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更是家園共育的成果。


今天是實幼開放日,家長很幸福,和孩子一起享受吃早點的待遇。李老師只講了一句話,“請每位小朋友剝一顆茶葉蛋給家長吃“,而孩子早已迫不及待了。看到其他家長都快把茶葉蛋吃完了,我坐在椅子上卻怎麼也等不來。好不容易等來了,剛把茶葉蛋吃進嘴裡,兒子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爸爸,還有一顆茶葉蛋,你可以幫我剝一下嗎?“我正羨慕他的好胃口,兒子說了一句話讓我自慚形穢,”我之前剝好的那顆先給你吃了。“仔細打量兒子食指上的褐色(那是茶葉漬沾上的),在顏色的下面,還有一條狹長的傷口,我才恍然大悟。兒子的食指昨晚劃傷了,所以茶葉蛋剝得很慢。即使再慢,兒子依然把辛苦剝好的茶葉蛋讓給我先吃。再剝第二顆的時候,傷口不小心被滷汁浸得有些疼,剝起來就不太順利,所以才請我幫忙。想清楚了這些,我的心猛地咯噔一下,柔和的暖意從胸腔散發,雖是寒冷的冬天,卻面朝太陽,春暖花開。這小小的舉動,像陽光下擲入湖心的石子,激盪起層層斑斕的漣漪。那漣漪,喚作”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我座談實幼的第三層印象。正如一首歌所唱,”去不到終點,回到原點,享受那走不完的路。既然沒終點,回到原點。我想,我們都不、不在乎“。我對實幼的印象,就像畫了個圓,又回到了原點,週而復始地刷新。作為新教育實驗活動的踐行者,實幼又何嘗不是在追尋教育的原點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也正是實幼人的真實寫照。開放日活動快結束的時候,沈園長說了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過去了就不會重來。幼兒教育,正是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的階段。如何鋪設多元化的底色?離不開老師和學校的悉心關懷,更離不開父母的啟蒙印隨。”


離開實幼,我在院牆外突然聞到一陣芬芳,分不清是嫋嫋的花香,還是朗朗的書香。


圖:王紅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