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展上展出的信访珍贵史料,背后有什么故事

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办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览以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以编年体为时间主线,安排设计了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五个部分,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实现的伟大跨越,清晰展现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深刻揭示新中国70年巨变背后的深刻道理。

在此次成就展上展出了1951年5月,毛泽东关于重视人民来信的指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这一指示是信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揭秘|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展上展出的信访珍贵史料,背后有什么故事

在这重要指示的背后

藏着哪些故事?

翻阅厚重的历史

我们一起来探寻

毛泽东非常重视群众来信,经常拆阅群众寄给他的信件,并尽可能地回信。时光回溯到1921年,江西萍乡安源煤矿的两个工人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他们那里的情况。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亲自来到安源煤矿和工人们促膝谈心。后来,我们党在安源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成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秋收起义后,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红色政权建立后,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多、更密切了,并以红色政权的名义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各种渠道的联系,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吸收人民群众参政,人民信访活动更加广泛。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广泛、密切的联系,许多来信都是他们亲自批阅的,许多来访人都是他们亲自接待的。从这些信访中,我们党吸取了大量的、有益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密切了党群关系。在延安,群众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问题,只需向收发室的同志讲一下就可以进去。在枣园,当地许多群众都和毛泽东谈过话。有一次,群众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中央警卫部队打围墙,把农民的土地围进了自己的院里。毛泽东阅信后立即作出指示,群众的土地一亩也不能侵占,如果要用,也要和群众商量,哪能打围墙把群众的地围进去呢?要把土地归还给群众,并向群众赔礼道歉。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批示的人民来信很多,通过人民来信提供的信息,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失业工人、失业知识分子就业问题,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当时,大批失业工人、知识分子和失学学生生活困难,纷纷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写信、走访,要求就业、救济、就学。这些情况引起了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的极大关注。毛泽东明确指出:必须认真地进行对于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的救济工作,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在周恩来主持下,政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了措施,还号召各地工商企业中的工人、职员与工商业者,本着“同舟共济”的精神,互相协商、共同努力,找出适当的方法,争取经济形势好转能早日到来。1950年6月17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同日,又批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不久,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

由于当时各级党、政机关的信访机构不健全,信访干部少,直接影响了对人民来信来访的处理。针对这种状况,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于1950年11月29日给毛泽东写了报告。次日,毛泽东以中央的名义在报告上写了批语,指出:“我们同意报告中所提意见,请你们对群众来信认真负责,加以处理,满足群众的要求。对此问题采取忽视态度的机关和个人,应改正此种不正确态度。望加检讨,并盼电复。”

195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再次给毛泽东写了一份关于处理群众来信情况的报告。毛泽东于5月16日作了极为重要的,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批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如果人民来信很多,本人处理困难,应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关或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如果来信不多,本人或秘书能够处理,则不要另设专人。”这一批示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至今仍在指导着信访工作。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信访工作,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以身作则,亲自阅批信件或研究信访工作。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信访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信访工作日新月异,信访制度不断完善,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正在向更高水平不断迈进。

(综合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报道,部分内容摘自《人民信访史略》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