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往事不回頭,餘生不將就

光陰如箭,歲月如梭。

一轉眼,2019年已經剩下了最後十天了。作為90年出生的我,不知不覺就走到了30歲的門前了。以前,8歲的時候就盼望著快點10歲,因為10歲生日Party好熱鬧;到了10歲,就盼望著到16歲,因為16歲的女孩被稱為“花季少女”,就光聽到這個名詞,我的內心就悸動;到了16歲,就盼望著到18歲,18歲就成年了,可以進入大學,就可以幹許多自己想幹的事了;可是進入大學,就盼望著快點畢業工作掙錢,經濟自由,感覺才有底氣;如今快進入30歲,工作三年多,卻越懷念以前的歲月,常常做夢夢見自己參加中考、高考的歲月。

今年很多次在夜深人靜、燈息入眠的時候,閉上眼睛,很多話想說,卻從不曾告訴過任何一個人。獨自捱過的酸,和吹著清風抹掉的淚,全都只有自己知道。

人慢慢長大,有些心境也時過境遷。


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往事不回頭,餘生不將就


1.

  小時候,爸爸給了伍拾塊,就滿足得不知該如何是好。二十歲以後,爸爸每次給我打電話問我還有沒有生活費的時候,我總是說還有,有時手頭實在拮据,就利用週末去發發傳單,一天可以掙個60元,很累但是心裡很甜。現在我會主動給爸爸媽媽錢,自己掙錢才發現每一筆錢都來之不易,父母以前給我的錢都是爸媽夜以繼日,憑苦力掙來的積蓄。

  十五歲之前,我想要的東西,從來都是理所應當地去向父母開口討要;我可以一有委屈,就到處亂髮脾氣,砸鍋摔碗;和朋友爭吵以後,還能繼續和好如初;不用一個人愁三餐歸宿,天涼加衣。但現在越掙錢越不敢亂花錢了,越來越不敢對人付出真情了;所有的理直氣壯都開始變成膽怯,包括當初為理想付出的那份勇氣,也都伶仃飄散於雲霧之間。


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往事不回頭,餘生不將就


2.

作家周國平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我抿抿嘴,看了一眼年份,快三十年了,而我又成長了幾次呢?

我從小就以為自己是我們家的中心,因為我是我們家唯一一個女孩,大伯和叔叔家沒有女孩,所以從小姑姑們都打趣我,叫我“天子女孩”。我也在大家的期盼中長大,拼盡全力不讓自己辜負大家的期望。

高中那年,我對我媽說,我覺得美國的父母很聰明,孩子成人之後,就不在找父母要錢了,我上大學以後也不找你們要生活費了。後來上大學的第一年,我就對自己說,勤工儉學,自強獨立,我要變成那樣的人。不拿家裡一分錢,憑自己的能力,完成學業的同時,還能提早磨練自己適應這個社會。

  我奔走在大街小巷,不放過每個牆角或電線杆上的小廣告,一晃就是好幾天,卻沒有任何兼職的眉目。

  無奈之餘,我把僅有的希望寄託在中介。我單槍匹馬一個小姑娘,向中介公司要求找一份可靠、不拖欠工資的寒假工。老闆倒也客氣,讓我交三百塊押金,隨後讓我面試了幾家公司,但都吃了閉門羹。

  然後老闆說,等有公司需要零時工的時候,再聯繫我。如同無望時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心甘情願也要抓著不放。

  半個月後,我再次給中介打電話,老闆啪地掛了通話,如此決絕。我想過拎著一桶糞水,半夜去潑他的門面,也想過跑到店裡大鬧一場,質問他收了我的錢,為什麼不辦事。可是我沒有那樣做,我安慰自己幾百塊而已,就當丟了。

  當時我心灰意冷,為什麼總是事與願違呢?難道真是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

我不明白,為什麼想憑一己之力去辦一件事情,竟然會那麼難。很久以後,我才恍然大悟,大概這就是所謂成長的第二階段。我們渴望的、期望的,都不一定會如願以償。

後來,我不再相信中介,但是還是一身孤膽去看小廣告,最後在華思教育培訓機構找到了一份兼職。那是一個小公司,在武漢楊家灣。我每個週末起得最早,從華農去那裡,沒有公交,我騎自行車去開門,然後燒水、打掃衛生、備課。幸虧那裡的老闆欣賞我,以至於我每個寒暑假都在那裡上班,只要我沒錢花了,我一打電話給她有沒有事做,她都歡迎我。有了那裡的工作經驗,我又鼓起勇氣去面試“學而思”“巨人教育”等教育機構,在那裡做做兼職老師。


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往事不回頭,餘生不將就


3.

成年人的世界太難了……我們會發現社會不再像對待小朋友那樣友好,發現身邊朋友防你的小心機,和老闆之間互存的利益關係。變故受創以後,輕則繼續努力,重則一睡不起。

工作、生活、感情,總有些猝不及防的難題,但我們卻早已習慣了見招拆招,再難的時候,都會找到出路。

2019年最後十天,我會永遠都不要放棄,帶著勇氣與希望一路向前。 還望,我的三十歲,願我學會接受: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願我學會出發: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往事不回頭,餘生不將就。願我保持該有的模樣,認真且努力地生活。


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往事不回頭,餘生不將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