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離漢通道,部分市民封閉生活仍在延續

4月8日0時整,隨著各個通道撤卡通行,數以千計的汽車從武漢288個離漢離鄂通道駛向全國,這也意味著長達76天封閉的離漢、離鄂通道正式解封。

在8日下午舉行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朱漢橋表示,武漢解封后,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人流車流高峰。交通部門正組織專班牽頭督促鐵路、航空、公路、水路、郵政等管理部門以及經營單位,制定運力調配計劃,保障運輸能力和運輸通道的暢通,共享出行信息,主動做好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

根據新華社報道,武漢“解封”首日,往來武漢客運量出現增長,8日0時至17時,鐵路、航空、公路共發送旅客5.2萬人次,抵達旅客3.1萬人次。同一時段,武漢市內公共交通客運量更是突破62萬人次。

時代財經採訪注意到,武漢市雖然在時隔兩個多月後再次對外打開大門,但當地社區的疫情防線仍未放鬆。

據瞭解,武漢市的無疫情小區建設工作早在2月28日便開始部署。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在3月19日發出的一份通知顯示,被認定為無疫情的小區,其小區內的商業網點可以在每天9:00—18:00恢復對小區居民個人正常營業。但每戶每天只可派一人,憑社區(村)出具的一次性通行證明或審核通過的健康碼電子通行證,在所在無疫情社區範圍內購物,且每次外出小區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

值得注意的是,要成為無疫情小區,需要滿足“疫情零發生”以及“防控全到位”兩個條件。

武漢部分區域為鼓勵武漢市民爭創無疫情小區、社區甚至出臺了獎勵措施。例如,青山區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創建工作難度,對成績突出的先進社區(村)分別給予10萬元、8萬元、5萬元獎勵;對成績突出的先進街道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獎勵。江漢區則對率先創建的無疫情小區按類別和在管面積給予5萬元的獎勵。

在爭創無疫情小區的背景下,有武漢市民反映,雖然當地交通解封了,但小區的管控力度卻更嚴格。有網友在微博上表示,之前還能憑綠碼外出社區,但現在必須社區開具證明再加上綠碼才能外出。

武漢解封離漢通道,部分市民封閉生活仍在延續


武漢市民吳先生(化名)所在的小區就是其中一個被認定為無疫情的小區。在他看來,現在小區的出入管理依然嚴格。在8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吳先生表示,社區內進出的人員都要掃健康碼、量體溫,但未聽說有限定出入次數和時間規定。

在過去兩個多月時間裡,吳先生出門的次數屈指可數。解封后儘管武漢疫情的防控壓力有所減輕,但考慮到無症狀患者比較多,他認為現在還是儘量不要出去。

儘管社區的大門是守住了,但另一方面,在武漢某些社區的內部卻顯得管理寬鬆。家住武漢市百步亭悅秀苑小區的李女士在8日向時代財經透露,在一週前她家樓下就有人在跳交誼舞,也有不少人拍到居民在樓下不戴口罩聚集的照片。

根據武漢市社區防疫18號文,無疫情小區的居民被允許的是分批、分時段、分樓棟,在小區內進行非聚集性的個人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百步亭悅秀苑小區在4月7日的通報中被取消了無疫情小區的稱號。據李女士瞭解,原因是小區內出現了幾位無症狀感染者。

從近段時間的數據來看,武漢市的新增病例已經多日維持在低位數水平,甚至實現零新增,但無症狀感染者數量的增加還是引發了新的擔憂。

武漢市政府多次公開表示,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愈後復陽者和境外省外返漢人員已經成為疫情排查防控的重點對象。

南開大學智英健康數據研究中心教授黃森忠通過建模分析,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在世界範圍內疫情的佔比在20∼30%之間。他在8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比較肯定的結論是,無症狀感染者的佔比不會超過30%。但黃森忠同時指出,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相對較低。

從目前來看,武漢社區的管控力度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繼續強化。

根據早前發佈的《關於建立疫情防控長效機制持續做好小區封控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武漢市要加快形成以物業、志願者、網格員為主體的常態化防控隊伍,嚴格執行人員進出小區“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

不過,黃森忠仍建議,對於社區的管控應該考慮逐步放開。此外,他還認為,唯有做到大範圍的檢測,區分哪些是具有抗體的人、哪些是易感源,才能更有效地阻斷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