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微信平臺好友“大熊”提問:“

武狀元真的存在嘛?考武狀元是互相pk還是什麼考試科目,電影裡的武狀元蘇乞兒歷史上真的存在嘛?”


我國武舉制度創始於唐代。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唐代武舉考試重點項目是:馬上槍法。


宋代開始,武舉正式納入科舉體系, 確立了三組考試程序和外場考武藝、內場考策論兵書的辦法。


元代壓根沒有武舉制度。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漢子,不需要武舉


武舉制最為興盛是明清兩代,特別是在清朝,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周星馳飾演的蘇乞兒是一位官二代,為了把妹考科舉。而真實的蘇乞兒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拳師,廣州十虎之一,“醉拳”的開山鼻祖。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清代武舉一依文榜程序, 考試大致分四個等級進行。

一: 童試, 在縣、府進行, 考中者為武秀才。

二: 鄉試, 在省城進行, 考中者為武舉人。

三: 會試, 在京城進行, 考中者為武進士。

四 :殿試, 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過殿試分出等次, 共分三等, 稱為“三甲”。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一甲是前三名, 頭名是武狀元, 二名是武榜眼, 三名是武探花,獲“賜武進士及第”資格。

二甲十多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

二甲以下的都屬三甲,獲“賜同武出身”資格。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清朝武舉考試和明朝一樣,分一、二、三場進行。


第一場:馬上箭法,馳馬三趟,發箭九枝,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三箭者OUT!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第二場:考步射、技勇(測力量),拉硬弓、舞百斤大刀、舉三百斤的石頭。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第三場是“內場”,相當於文化課考試。內場考試對大多數武人來說,內場一支筆可比外場九支箭難多了。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最初考:策、論文章,“策”相當於問答題,“論”是按試題寫一篇議論文。順治時定為策二篇、論二篇,題目選自四書和兵書, 康熙皇帝改成策一篇、論二篇,後來要求越來越低。


嘉慶覺得:文化課不是武人強項,不少外場優秀考生敗給了內場,乾脆廢了策、論,改默寫吧!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嘉慶年間武舉考試內場,變為默寫《武經七書》中一段,一百字左右就行。


這樣一味遷就,使內場考試的水平越來越低,最後差不多隻是形式上的存在了。


沒考上的武舉人,朝廷會發放回家路費,雍正年間標準是根據路程,多則十兩, 少則四、五兩,差不多是一個成年男子1-2年的工資。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大部分武舉人, 可以到兵部註冊,兵部會根據個人成績分三等授予武職,也可到本省軍營中效力。


也就是說,有武舉人資格,就能進入體制獲得逐步升遷的機會。


清代武舉制度跟清帝國幾乎同生同滅,鴉片戰爭後武舉制度逐漸被淘汰。


飛鴿傳書:武狀元真的存在嘛?武舉考試有什麼項目?


女神結尾,下期見,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