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將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誰發明的?

用戶黃山石

說起麻將,在現在的中國,這種娛樂方式可謂是家喻戶曉了,小到十幾歲,大到七八十歲的人都會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麻將的起源,下面我就說說麻將的起源以及歷史了,打麻將的一定要看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一:麻將是誰發明的?

要說發明其實不太好說,因為每個時期的形式不一樣,如果非要說一個,我覺得應該是陳魚門發明的,現代麻將其實最早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博戲,博戲主要是有骰子、詩牌、葉子戲組成的,其中以葉子戲最為顯著,一直髮展到後來的馬吊,再到清朝時期的麻雀紙牌,這也就是現代麻將的雛形,但是紙牌,顧名思義就是用紙做成的,這種做法不方便,也不好玩,地點限制比較要種,如果是有風的地方就玩不了, 加上保存的時間不夠久,容易壞,所以咸豐年間的陳魚門就結合了紙牌和骨牌的特點,製成了現在的麻將。



二:麻將裡的一些術語

其實也有說麻將是鄭和發明的,因為裡面有很多術語是和航海有關的,還有就是和寧波的文化相關。比如:

“麻將”是“麻雀”的寧波方言;

和牌裡的“和”就是念HU的,也和寧波讀音差不多;

為什麼和航海也有關係,像裡面的“索”就象徵著船的纜繩和漁網;“筒”是船上的水桶;“萬”是航海人對財富的渴望;“風”就是出海的風向;“吃”就是指船民開飯的意思;“碰”肯定就是兩隻船相撞了。




經過陳魚門製成的現代麻將,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迅速火爆,甚至現在的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會玩,據說1998年把麻將批准為一種體育競技賽,初衷是好的,方便大家娛樂,可是現在很多人用這個來賭錢,很多地方已經抓的很嚴了,還是適當的玩玩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指望麻將能贏錢!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歷史

中國麻將的發明是一個演變的過程,很難說是誰發明的,只能說這些人對麻將進行了改進。比如元末明初的萬秉迢、清朝同治年間寧波官員陳政鑰(陳魚門)以及許多人認為的鄭和發明之說。萬秉迢,“萬餅條”,但是在他之前已經有了。

參考大象公會說法,同治年間今天的麻將規則業已成形,陳政鑰即使有所貢獻也只能稍作改進,還不能確定這種改進是否影響至今。萬秉迢是個傳說中的人物,其名號像是麻將“萬餅條”的諧音,而明人玩的馬吊——麻將的前身不止“萬餅條”三種數牌,還有一種“十”牌。鄭和發明說同樣存在這一漏洞,它只讓鄭和從水手身邊之物得到靈感發明三種數牌,漏掉了“十”。更為嚴重的是,它還安排鄭和發明了明朝馬吊牌裡尚不存在的東南西北風、中發白,某些版本的故事還發明瞭春夏秋冬花牌。

麻將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它是從古代紙牌遊戲發展而來,有學者追溯到唐朝的葉子戲,但是根據兩者的規則相差甚遠,所以麻將起源於葉子戲有些牽強。宋代文人王闢之記載道:“用匾骰子六隻,犀牙師子十事,自盆帖而下,分十五門,門各有說……總四百七十四彩。”可見其設計過於複雜,難以向大眾推廣,以至於作者家裡有一套,卻發現“世無能為者”。

真正能看見麻將雛形的還是明朝中期的紙牌遊戲馬吊,這是一個以牌的數值大小為核心的四人爭鬥遊戲,牌總共40張,分為四門:十字門、萬字門、索子門和文錢門。

清初的吳偉業在《綏冠紀略》中嘆道“明亡於馬吊”。馬吊現已式微,但仍有許多變種流行於華北、華東、華南等地

到了明朝晚期,紙牌遊戲中通過搭配來鬥牌的玩法出現,五花八門的搭配加上摸牌,越來越像如今的麻將。這時牌數已經長到60張,後又到120張。

1844年五口通商之後,麻將從紙牌改成骨質,已經基本成型,但是什麼時候加入的東西南北就不得考究了。到了民國,不少文人也沒事兒玩幾圈,成了一種社交,一種雅興。


國家人文歷史

麻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已無從考究。但麻將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國粹之一,現在中國人玩麻將樂此不疲,是不爭事實。

麻將起源最最靠譜的說法;

起源於古代守護糧倉的官兵,閒暇無事時發明的一種遊戲牌法;糧倉是一個個“圓筒”屯,或一個個“條形”倉,糟蹋糧食的是無往不在的麻雀(么雞),“打麻雀”是他們的重要工作,並以此得到賞錢“萬”(以萬計價)。這些官兵成天與“筒”、“條”、“萬”打交道,久而久之就玩開了“打麻雀”遊戲牌法。

麻將起源最有趣的說法

起源於北宋人萬秉迢,以他名字的諧音“”萬、“餅”、“條”定義了麻將牌的三種花色。以梁山好漢人數定義了“108基本張數。他們來自“東南西北中”,年年“春夏秋冬”聚集在一起,具有“傲、幽、堅、淡“品質,用“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感物喻志。這些就構成了一副麻將牌的全部張數。這種解讀雖有點牽強附會,但也算說得過去。

麻將是中國國粹,它的玩法包含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符號。

一條龍”;是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和追求。

節節高、步步高

”;是中國人對生活、事業不懈的追求目標。

孔雀東南飛”(東風、南風成坎,么雞作將牌);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傳說。

武大郎賣燒餅”(每搭牌都有中張5,1筒作將牌);是中國膾炙人口的故事。

槓上梅花(簡稱槓上花)”(開槓胡5筒);象徵中國人的一種美好高尚的追求。

海底撈月”(最後一張牌摸1筒胡牌),“海底撈針”(最後一張牌摸1萬胡牌),是中國成語寓意極不容易的意思,居然好夢成真。

7子全”(東南西北中發白),是中國人津津樂道追求的大團圓。

中國人為什麼一摸麻將就會,因為他們基因裡有這些歷史文化傳承的記憶。而外國人則難入門。


諶人

中國麻將,在古代為皇家和王公貴族的遊戲,有長達三四千年的歷史,逐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在清朝中期基本定型。

中國麻將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玩法,種類各異,百花齊放。那麼都是由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第一種:麻雀牌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最先出現在江蘇太倉縣。有關歷史記載,當時在江蘇省太倉縣有糧倉,但常年因麻雀過多而導致糧食損失,故有關官吏派人抓捕麻雀並給予獎勵。抓捕的數量用竹牌記錄,一天結束後憑竹牌領取獎金,長期以往,竹排的數量便被賦予一定意義,慢慢成為人們一種休閒遊戲,成為麻雀牌。



第二種:抹將

抹將為麻將的一種,源於水滸傳108位綠林好漢。據說元末明初時,為了使皇家和貴族們也知道水滸傳裡的故事,便有人將每一個麻將賦予一位好漢。例如九條可理解為九條龍史進,按照這種方法將麻將分為萬、餅、條,每一類都從一至九,每一個都有四張牌,共108張。



第三種:麻將

鄭和下西洋,歷時二十八年。水手們在海上的生活極其枯燥乏味,於是鄭和便想出用打麻將來消磨時間,豐富水手們的日常生活。



中國麻將,漸漸走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一種休閒遊戲,上到老人下到小孩,眾所周知。


腹有書香

麻將,起源於中國,粵港澳地區俗稱麻雀,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遊戲,娛樂用具,一般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



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紙牌開始共有60張。鬥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北國小野草

麻將是明朝鄭和下西洋時,隨船總兵姓麻的將軍發明的,當船隊在茫茫大海行駛,船上的船公和隨船官兵感到很寂寞,姓麻的將軍發明了這種壘長城的遊戲玩具,船上的人玩的樂此不疲,海歸後,又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民間,為了紀念麻姓將軍給無聊的百姓和船公帶來了娛樂,鄭和命名“麻將",以褒獎麻姓將軍。麻將的名稱由此而來。


硯田劍影

康熙49年,當時還在刑部任典獄官的隆科多發明了麻將,為了折騰那些犯人,將石頭上刻上一些符號,讓他們搬來搬去,所以現在好多人將搓麻將說壘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