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這句話中“項霸李金”分別指的是誰?

用戶62767736341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這句話說的是我國古代時的幾位猛人,經常被拿來形容天下無敵的武力值,玩不過像說的當然就是楚霸王項羽了,意思是說做王的人裡邊,武力最強的就是楚霸王項羽,這句話基本是沒有異議的,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記》中形容項羽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司馬遷有沒有為項羽吹牛咱不知道,只是在項羽的時代,他確實是沒有對手的,史書上沒有記載誰的武力和他差不多,所以王不過項也基本是公認的。



力不過霸指的是唐朝時候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不過關於他的力氣和武力值就純粹是扯淡了,李元霸這個人本身是不存在的,他的原型是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但史料中說這個人體弱多病,十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並沒有什麼輝煌的戰績,不過在《說唐》這部書中,李元霸不但成了隋唐第一條好漢,而且看其表現的話,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據說有一次戰爭中他只騎著一匹馬(萬里煙雲罩),拿著一雙錘就消滅了230萬人,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沒有把大俠們吹的這麼大過,《西遊記》中的天兵天將一般也只有10萬人,猴哥的一根金箍棒也不過1萬3千來斤,而李元霸的一雙大錘就已經800斤了(一說一千多斤)所以關於李元霸的事情是很不靠譜的。


將不過李說的是將軍裡面武力沒有超過李存孝的人。李存孝是五代十國時期李克用手下的13太保之一,五代十國時期連年征戰,各路軍閥打來打去,但是沒有哪位將軍能勝過李存孝,可以說沒有人能在他手下走過三招,關於李存孝的事蹟和戰鬥力有大量的史料可證明,所以十三太保李存孝和楚霸王項羽都是歷史上存在的非常勇猛的人物,是公認的武力值超強的武將。

但是最後一位就不是這樣了,拳不過金說的是拳法上面的造詣沒有人超過北宋時期的金臺,然而這個人基本上不見於正史記載,但是野史和小說中卻有不少關於他的傳聞,比如《金臺奇俠傳》《金臺山打少林寺》傳說他是王安石的保鏢,而且是宋朝宋英宗和宋神宗兩代皇帝的武術老師,據說《水滸傳》中林沖、武松、魯智深、史文恭、盧俊義等人的師傅周侗就是金臺的徒弟,後來周侗還收了岳飛為徒,看他的這些徒子徒孫,也就可以想象金臺的拳法有多強了,甚至還有人將金臺解釋為《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不得不說是真的很能扯呀,金臺這個人也多見於一些小說中,歷史上他存不存在還都需要考證呢。

其實“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這四句話是後人根據“王不過霸,將不過李”兩句話延伸出來的,王不過霸說的是當王的人武力沒有超過楚霸王項羽的,將不過李也是說的當將軍的人裡面武力沒有超過李存孝的,這兩句話說的還是比較靠譜的,加上的兩句話就說的很是牽強附會了。


科普大世界

中國民間對歷史上武功超群的人物有一個評價: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這裡面的“項霸李金”分別是指誰呢?

1、王不過項:項羽

按照作戰思想和風格,通常把古代軍事人群分:謀戰派、勇戰派兩大類。謀戰派的代表有孫臏、吳起、韓信、李牧等。勇戰派代表有項羽、關羽、張飛、冉閔、秦瓊等。而勇戰派最傑出的人物非項羽莫屬。

項羽是第一個被稱為“萬人敵”的名將。語出《史記》:項羽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叔叔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文化只能記住姓名,學劍術只能抵敵一人,“不足學,學萬人敵”。

項羽的”萬人敵“在人生最後一戰表現最突出。史載,項羽率800人衝出垓下之圍,天亮後漢將灌嬰率5000人追趕,至淮水時項羽有100多人跟隨,後迷失道路、被農夫騙入沼澤受到圍殺。最終項羽敗退東城時身邊只有28人,追趕的漢軍還有數千。

從800人到100人再到28人,期間發生的戰鬥之慘烈可以想象。當然,灌嬰的5000人此時也只有數千人,定是在這一過程中戰死了。此後項羽對部下說,今天我決心戰死,死前和大家約定取勝3次,斬殺漢將,砍倒漢旗……

然後項羽兵分四路,大喊著衝擊,斬殺一名漢將。和部下會合為3處,漢軍也兵分3處包圍,項羽再次殺出斬殺一名漢軍都尉,殺百十人,集合部隊時只損失兩名部下。

此後,項羽面對烏江亭長的勸說,誓死不肯過江東。把寶馬送給亭長,同部下步行與漢軍作戰。項羽殺漢軍數百,身受十多處傷,最終自刎而死。

2、力不過霸:李元霸

在《說唐》、《興唐傳》中,李元霸被稱為“天下第一條好漢”,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他有三個哥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書載,李元霸“尖嘴縮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手持兩柄鐵錘,共重800斤,坐騎號“萬里雲”。

李元霸曾與宇文成都比力舉金獅子,宇文成都先來,“一手託腰,一手抵住獅子腳舉起來,一步步走到殿上,又舉出去放到原處”。輪到李元霸時,他左手提一隻,右手提一隻,舉著走到殿上。在殿上放下舉起十數遍,再舉出午門放好了。

要說起來這個宇文成都也不是白給的,在當時被稱為“天下第二條好漢”,使400斤鎦金钂。其父宇文化及篡位,宇文成都殺入宮中處死了隋煬帝。後來,“十八家反王”討伐宇文化及,紫金山一戰,李元霸殺死宇文成都。

之前,李元霸還殺死了“天下第六條好漢伍天錫”。前十條好漢中,他就滅了兩條。而且還曾經單馬雙錘面對185萬大軍,最終殺得只有65萬人……且慢!一個人殺掉了120萬人?確實,書上就這麼寫的。不過要說明的是:這本書是小說。

李元霸與項羽不同,是小說中的人物,並非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但因為隋唐時期的歷史演義、故事太過深入人心,因此民間把李元霸傳為天神一般的人物,並認為是真實存在的。

3、將不過李:李存孝

李存孝的事蹟散見於《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資治通鑑》等史書。李存孝原本沙陀族人,是唐末至五代時猛將,拜晉王李克用為"義父",按年齡排第13,人稱為"十三太保"。

李存孝少有勇力,曾被認為是古代徒手打虎的三勇士,其他二人是卞莊、武松。史載,李存孝還是一員勇將,“每戰無不克捷",後人常把他同李元霸相提並論。曾經率18人輕取百萬大兵把守的洛陽城。

跟隨李克用征戰天下中,李存孝立下汗馬功勞。曾兩回合擊敗“天下武功第二"王彥章。“天下武功第三”的高思繼與患重病的李存孝,只大戰了十回合就被活捉。也許是天妒英才,因為被人離間,李存孝最終竟然被李克用車裂而死。

對於李存孝很多人誤認為他也是小說人物。其實,李存孝歷史上確有其人,只是正史與野史、民間傳說雜糅一起,使他身上帶有了許多光環,猶如小說人物般存在著。當然,還有人認為“將不過李”指的是戰國時的名將李牧;或是漢將李廣、李陵等。

4、拳不過金:金臺

對於金臺這個人,所有記載都只存在於小說中,在正史、野史中均沒有此人的記述。因此,此人應為虛構。還有人認為,此人是雜糅若干歷史人物而成的,表現了小說家的一種精神寄託和嚮往。

傳說,金臺為生活在北宋的武術大家,有“中國武學第一人”之稱,其集世間武學於一身,雙拳如刀,拳拳見血,可斃敵於無形之中。書載,金臺為抗金民間傳授武藝,號召民眾拿起武器抵抗侵略,並曾率徒弟殺入金軍大營,解救被俘的抗金義士。

有了這個背景和傳說後,想必大家能理解為什麼小說家要生造出一個“拳不過金”的人物來:就是希望在北宋王朝抵抗外來侵略時,能有神般存在的人物站出來,向民眾散播神武力量和技法,人人奮勇,與敵搏鬥。

另外,還有人認為此處的“拳不過金”,指的漢武帝時的金日磾(mì dī)。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被霍去病生擒,留在漢宮中養馬。因霍去病此戰還奪得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所以賜姓為金。

史載,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威嚴,極得漢武帝的信任。在巫蠱之禍中,莽通誅殺太子有功得到封賞。後來漢武帝知道了太子冤情,把江充和同黨誅滅。莽通與其兄莽何羅趁機作亂,準備謀殺漢武帝。

恰巧遇到金曰碑。莽何羅藏著匕首,快步向晨睡未起的漢武帝奔去。金日磾乘機抱住莽何羅,高呼:“莽何羅造反了!”漢武帝驚醒後喚來衛士。金日嬋則以武力擊敗莽何羅,衛士將莽何羅擒殺。


指動濟南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王不過項,

這裡當然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了。不瞭解歷史的對於《王者榮耀》不陌生吧,裡面的項羽根據歷史演化的。

早年項羽和叔父項梁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起來抗力暴秦,一路過關斬將,後來在在項梁陣亡後率軍救趙在鉅鹿消滅秦軍主力,章邯,王離兵團。滅秦後,自稱西楚霸王,後來在與劉邦的楚漢之爭中失敗在烏江以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李不過霸李元霸

這是演義中的人物李元霸也叫李玄霸,唐高祖竇皇后第三子。是古典小說《說唐》與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天下第一條好漢,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傳說為金翅大鵬鳥轉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坐騎為“萬里雲”,日行一萬,夜走八千。 於晉陽宮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比力比武,力舉金獅上殿,隋煬帝御封為“西府趙王”、“猛勇大將軍”。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演義小說《說唐》中這樣描述【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漢時項羽。一餐鬥米,食肉十斤。使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錘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 ———(古典小說中常用九牛二虎形容力大,李元霸更甚,四象不過,有過之而無不及!古典小說中,一象之力為一萬二千五百斤,四象不過之力則超過五萬斤。項羽是公認的無雙英雄猛將,李元霸則勝過項羽!不獨有餐鬥米,肉十斤的驚人食量,更還有將八百斤鐵錘舞動如飛的驚人力氣!)

將不過李

這裡的李並不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飛將軍李廣而是李存孝。

他是唐朝末年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

李存孝最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令對手聞風喪膽,名揚天下。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第一猛將。

拳不過金

金臺,北宋武學奇才,民間傳奇人物。傳說中中國武學第一人,號稱武功古今天下第一。



出生地點:浙江金華府義烏縣佛堂鎮金莊村

家庭背景及生活經歷:自幼脾氣倔強,喜歡練武,十歲那年,父母雙亡。十二歲時離家出走,浪跡江湖,在河北一次遇險時被一名叫田七的武俠救助,並與他結為兄弟,向他學習異功絕招。

還有種日法說自幼投師蛋子僧,學得一身出色本領)。後來從軍併成為一名赫赫有名的戰將,他性格豪爽,喜歡廣交天下武林好友,曾偕同結義兄弟,力挫七十二座擂臺,打遍天下無敵手,獲得“天下拳王”的美稱。

所以民間有“王不過項(項羽),將不過李(李存孝),拳不過金(金臺)”之說。


歷史微觀

“項”指《史記》中的西楚霸王項羽,“霸”指《說唐演義全傳》中“十八條好漢”裡排名第一的李淵的第三子李元霸,“李”指《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晉王李克用的“義子”之一人稱“十三太保”的李存孝,“金”指《今古傳奇》中曾經三打少林寺的武學奇才金臺。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羽年少時不喜讀書,不愛學劍,唯獨要叔父項梁教他“萬人敵”的兵法。秦始皇到會稽遊玩時,項羽和叔父在山上望見其威風,就說:“彼可取而代也!”讓項梁非常驚奇。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羽叔侄也在吳中起事。後來項梁被章邯所殺,項羽成為指揮官。在章邯三十萬軍隊圍攻趙國鉅鹿之時,各路反軍都不敢去救。項羽帶領自己的幾萬人馬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乾糧,以誓死必勝的氣勢,一舉殲滅了秦軍主力,使天下反王徹底歸服。後人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來概括此役。



之後帶領各路軍馬對秦展開猛攻。鴻門宴上心慈手軟放了劉邦。進入關中後沒聽留在那裡稱霸天下的建議,而分封天下,封劉邦為漢王,自稱西楚霸王。

公元前206年,劉幫趁項羽攻打齊地之時,向楚發起進攻,但前期一直處於下風。公元前203年雙方劃定楚河漢界。之後,劉邦誘韓信、彭越以四十萬軍隊圍殲項羽,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一代霸王項羽在和虞姬一番溫存之後唱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之後虞姬自殺。項羽隨後謝絕烏江亭長的擺渡,幾場酣暢淋漓的快戰後,自刎江邊,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項羽雖然最後失敗,沒有奪得江山,但卻消滅了虎狼之秦,分封天下,真乃“諸王之王”。試想,自秦始皇以來,那個王爺有此等能耐?

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

李元霸不是真實存在。是以李淵的三子李玄霸(599年-614年)為原型塑造的個藝術形象。


《說唐演義全傳》中,李元霸為上界大鵬金翅鳥臨凡,有四象不過之力(超過五萬斤),胯下一匹追風萬里龍駒馬,手執兩柄八百斤重的大鐵錘,威風八面,所向無敵。


書中寫他在十二歲時曾一人旱地拉龍舟三里地。晉陽宮前和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比武時,宇文成都一隻手舉起三千斤重的金獅子,從午門外走到大殿上放下。而李元霸雙手舉起兩隻金獅子,從外面走進來後又在院子裡走了十來圈才放下。戰場上遇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只三個回合就讓裴無法招架,落荒而逃。


最恐怖的是,四明山下,單人獨騎大敗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萬大軍。紫金山前匹馬雙錘面對一百八十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一百八十五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五萬,迫使李密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說實話,就是他一錘下去能砸死十人,砸一錘只用一秒,要砸死一百二十萬人,也得連續不停的砸33個小時!要知道他舞動的可是各重四百斤的大鐵錘,這種力量絕對是沒誰了的。


最後因忘了師傅的告誡“不能殺使用鎦金鐺(一說方天畫戟)的人”,手撕了宇文成都,以致天怒雷擊,年青氣盛的李元霸抬頭罵天,並扔起一柄鐵錘砸天,過了半天,那鐵錘飛下來砸破腦袋而死。

李元霸就是為了表現大唐的神秘而塑造出來的神一般的存在。他出生神,力氣神,本領神,連死得都神。

“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894年),代州飛狐縣靈丘人,原名安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

安靜思的父親傳說是一尊石像。年幼時經受貧寒。10歲時徒手打死一隻老虎,被後唐太祖李克用收為義子,改名字為李存孝,因排行十三,被稱為“十三太保”。

李存孝在《新五代史》《舊五代史》中都有記載。史書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手下有五百飛虎軍,所向披靡。傳說李曾經率領18騎兵攻取了長安。就連當時排第二的鐵槍王卓彥也在他手下走不了幾個回合。據說後來李存孝死後,王卓彥來攻打,李克用讓人假扮李存孝都嚇跑了王彥章,嚇死了王彥章的弟弟。


後來因勾結朱溫謀反,加上李克用的許多義子、手下嫉恨,在太原被五馬分屍。傳說,行刑時,他一用力,跑開的五匹馬,都被他拉回來好幾次。

作為一員戰將,李存孝一生沒有打過敗仗,但頭腦有些簡單,只夠將才而成不了帥才。

武學奇才金臺

金臺是紅雲大師愛徒,北宋武學奇才,是傳說中中國武學第一人,號稱武功古今天下第一。

傳說金臺十歲時父母雙亡,流落民間。後被“蛋子僧”帶回法惠禪院撫養並傳授武藝。


宋仁宗暮年,西夏國黑風法師來中原擺擂,妄圖設計消滅中原武林人士。金臺登臺打擂,一拳打死黑風法師,名聲大振,被封為“天下拳王”。

之後曾為王安石做保鏢十年,支持其變法。變法失敗,又歸隱江湖。

中年時在保衛少林的戰鬥中,見了翩若驚鴻的李滄海,遂尾隨而去,丟下一本武功秘笈給其書童如嶽。之後如嶽勤學苦練,終成一代大師,此人就是梁山好漢林總、盧俊義、武松和岳飛的師傅——周侗周如嶽。周倜後來與陳希真、張中堅等北宋武學大師齊名。


這本秘笈2000年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書名為《金臺拳譜》,作者為金臺。

靠一本小書自習就造就了一代大師,可見書的神奇,寫書之人更是不凡,這就不怪金庸在《天龍八部》裡大寫特寫了。

這四個人除李元霸外,史料上都有記載。他們都是功夫了得,才能超群之人,後人無法望其項背,只能送上無盡的思慕之情。


大江973

現在人評書聽的少,所以對這句話比較陌生,“項霸李金”指的是項羽、李元霸、李存孝和金臺。

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有這樣一個說法嗎?

1、王不過項:項羽。

自古以來稱王稱帝的英雄好漢,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這當中,只有被稱為西楚霸王的項羽最為後人熟知。小奔認為,一個人是否牛逼,主要看他所打敗的敵人是否牛逼。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自稱始皇帝,為萬世帝表,是不是很牛逼?

關於項羽的牛逼事蹟很多,我不一一多說,僅僅舉一個例子:項羽擊敗秦軍主力的鉅鹿之戰,“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戰鬥之後,“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一戰而徹底奠定威名,諸侯軍甚至只敢跪在地上求見!千載之下,讀史至此,猶然心嚮往之~~~

擊敗大秦之後,項羽分封天下,一共封了包括劉邦在內的十八個諸侯王。但他自己沒有稱帝,而是自稱西楚霸王!

就連大漢開國皇帝劉邦都曾經是西楚霸王的下屬,以後無論任何人想要稱王,都沒辦法比項羽更加牛逼。

如果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那麼,項羽就是千古一王,這就是“王不過項”說法的由來。

2、力不過霸:李元霸。

小奔小時候最喜歡聽的評書就是《說唐》,裡面一共有十八條好漢,最為崇拜的就是李元霸和羅成。

隋末天下大亂,號稱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又有十八條好漢。其中排名第一的好漢李元霸,書中描述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但卻天生神力,雙手一對鐵錘重達800斤!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好漢宇文成都的武器直接打了對摺,鎦金鏜不過重400斤。

至於排名第三的好漢裴元慶,手持兩柄銀錘300斤,碰到一般人可以說是非常牛逼,一錘擊敗秦瓊、一錘擊敗楊林、一錘擊敗新文禮。但他遇到李元霸之後,居然只能走上三招。

李元霸一生當中最為輝煌的成績就是在四明山保駕隋煬帝,一手大錘如同拍蒼蠅一般,把十八路反王的一百多萬軍隊,打的丟盔棄甲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他最喜歡的一招就是把人扔到空中,再接住用雙手活生生撕開……像撕紙一樣……

三千斤的獅子,舉上舉下數十遍,這要是參加奧運會舉重,金牌可以全包。

項羽力能舉鼎,跟李元霸還是不能比,這就是力不過霸的由來。

3、將不過李

中國古代名將無數,這裡所說的是唐末五代十國第一名將:李存孝。他是晉王李克用的義子之一,號稱“十三太保”之首。

李存孝有多牛逼?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被沒羽箭張清打敗,宋江感慨張清的威猛,說:“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然而,宋江口中的王彥章排名不過第二,他在李存孝手中就連半招也抵擋不了。

李存孝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可以說是一個宇宙超級單挑猛男。

我們看:他十八騎打敗黃巢八萬大軍,攻克長安,最後逼得走投無路的黃巢,在虎狼谷自刎;後梁第一大將“鐵槍王彥章”,一個照面就被他輕鬆打翻在地;“白馬銀槍”高思繼,十個回合被抱病出戰的李存孝走馬生擒!

《舊五代史》稱:“(李存孝)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潞州節度使孫揆率一萬三千人進攻李克用,然而,李存孝只帶了三百騎兵,輕鬆擊潰唐軍,生擒了孫揆。

300VS13000,就問你牛不牛?

所以後人才說,“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

4、拳不過金

這個金指的人名字叫做:金臺。據說是北宋末年的一個武藝高強的拳師,相比於前面三個人,金臺可以說是非常不為人所知。

但是,金臺收了一個徒弟,周侗。

這個周侗,又收了若干徒弟,我要說出來,你就能想象金臺有多厲害了。這幾個徒弟分別是:盧俊義、林沖、史文恭。

其中,最後一個關門弟子,名叫:岳飛!

不過,金臺被人所稱道之處是他在擂臺上一拳打死了西夏國的武士黑風,從此被美稱為“天下拳王”。

由於金臺為國爭光,宋英宗賜封金臺為皇城殿上御教師,號稱逢官高一級。由於金臺前後當過兩個皇帝的拳師,又培養出來一幫頂級徒弟。

縱觀古今,沒人敢和他再比高下。

這就是“拳不過金”的由來。


小奔說史

王不過項,其中的項指的是項羽,項羽又被人們稱為西楚霸王,是秦末推翻秦朝統治的重要力量領袖,與後來的漢高祖劉邦共同滅秦後。秦滅後,勢力遠遠大過劉邦,在鴻門宴幾乎取劉邦性命。西楚霸王項羽,在史記中記載,力大無窮,能將巨鼎舉過頭頂,故有“霸王舉鼎”典故,其一生征戰無數所向披靡,在對秦朝的戰役中,更是在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擊敗章邯所率秦軍主力三十萬人,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在滅秦後,他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自己並未稱帝,而是自稱西楚霸王。但深沉老練的劉邦,被封為漢王分封偏僻的巴蜀之地,他休養生息,積極容納人才,最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楚漢之爭正式拉開序幕。最終將項羽困於垓下,在烏江自刎。項羽,是中國史上,極具英雄色彩的人物之一,是史家傳唱的千古英豪,故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名句。

力不過霸,這裡的霸指的是李元霸,傳說中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弟,因幼時遭遇襲擊,使其腦部受損智力不健全,其生得骨瘦如柴,面如死鬼,但他雖然表面上十分瘦弱,但天生神力過人,是隨唐演義中,排名武功第一的人物,相傳兩手八百公斤大錘,天生神力無人能抵,曾在保護隋煬帝時,一人單挑打的各路叛軍丟盔棄甲,天下莫能與之爭。最終,傳說因聽得天空打雷,想與天比試,而被雷擊身亡。因此力不過霸指的是天生神力歷史上沒有能超過李元霸。

將不過李,指的是李存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拳不過金,指的是金臺,相傳為北宋武學奇才,是傳說中中國武學第一人,號稱武功古今天下第一,金臺還是《說岳》中周侗的老師,而周侗又曾是盧俊義、林沖、武松和岳飛等人的老師,感覺好厲害的樣子,還有人說他就是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

因此,“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指的就是項羽,李元霸,李存孝,金臺四人。而這些人的傳奇故事大多是演義中描述,不可當正史來看待。而歷史上項羽和李存孝是真是存在的人物,有史可尋。而李元霸,金臺並無史書的詳實記載,應該為後人編造出來的傳奇人物。


摸金校尉博爾術

所謂的“項霸李金”,其實是在歷史上四個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四個人物。

“項”,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他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有“戰神”“萬人敵”之稱,人們對於項羽的評價基本上是一致的“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霸”,指的是李元霸,他在《說唐》《興唐傳》中被稱為“天下第一條好漢”,其實李元霸的原型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李玄霸,十六歲就早逝了。

李元霸與項羽不同,是小說中的人物,並非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但因為隋唐時期的歷史演義太過深入人心,因此民間把李元霸傳為天神一般的人物,並認為是真實存在過的。

“李”,指的是唐未名將李存孝,據傳他武藝天下無雙,戰績天下無敵,曾帥領十八鐵騎奇長安,手下五百飛虎軍戰無不勝,天下人聞之無不喪膽,人稱飛虎將軍,一生從無敗績。

“金”,指的是金臺,傳說金臺為生活在北宋時期的武術大家,有“武學第一人”之稱,其集世間武學於一身,雙拳如刀,挙拳見血,可斃敵於無形之中。

據說水滸中的盧俊義、林沖、武松和岳飛等人的師傅叫做周侗,而這位叫周侗的師傅正是金臺。此人在歷史上無從考證,有專家推斷此人應該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海亮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是指以下幾個人物。

王不過項:王者成就、名聲、影響沒有超過楚霸王項羽者。

力不過霸:這個當然是西府趙王李元霸了,三錘震飛宇文成都,一招撩翻裴元慶,敢舉錘罵天可不是誰都做得出來的。

將不過李:唐代末年,天才名將李存孝,這裡的李,指的是李存孝。

拳不過金:北宋時期的金臺,金臺是宋朝名武師周侗的師父,周侗按小說、傳聞記載,是盧俊義、林沖、史文恭、欒廷玉、孫立、武松和岳飛等人的老師(不是很準確),傳聞東邪黃藥師也是周彤的弟子。曾三打少林寺,可謂之強悍。

......

項羽、李元霸大家應該能想到,後兩位人物大家很多就不太清楚了,以上答案是本人通過查找資料得出,也不知道是否精準,僅供大家參考哦!


學公文

先說結論:

王不過項——項羽

力不過霸——李元霸

將不過李——李存孝

拳不過金——金臺

1.王不過項——項羽。歷代封王稱王的人無數,但沒有一人比得過西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滅秦軍,3萬勝56萬逐劉邦,即便英雄末路、四面楚歌,依然能下馬獨殺數百人。兩千年以來,人氣不減,甚至還勝過漢朝開國皇帝劉邦。

2.力不過霸——李元霸。這個是古代小說虛構的,使得一對800斤的擂鼓甕金錘,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簡直超級賽亞人一般的存在!最後太過膨脹,往天上扔錘子去砸天,過了很久被掉下來的錘子砸成肉餅……

3.將不過李——李存孝。

李存孝乃五代十國第一猛將,在當時簡直是無敵的存在,是晉王李克用的義子。

後世傳說中他身懷金鐘罩鐵布衫神功,渾身上下刀槍不入,最後被五馬分屍時竟然能把5匹馬拉回來(這個看看就行了)

4.拳不過金——金臺。

金臺傳說是一位北宋時期很厲害的拳師,不過不怎麼出名。他有個比他有名的徒弟叫周桐。周桐又收了幾個更有名的徒弟:岳飛、盧俊義、林沖、史文恭、武松

原文只有“王不過霸、將不過李”,後面的“力不過霸、拳不過金”人物傳說都不可信,後人狗尾續貂用來貼金罷了


福林說歷史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此為古人諫言,意為為人不要狂妄自大,做事須兢兢業業。因為,每個行業都有巔峰人物的存在。他們既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警醒我們勿存自大浮躁心態的頭號人物。

具體意思如下:項指項羽,霸指李元霸,李指李存孝,金指金臺。

項羽就是指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那個人,李元霸是演義小說中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原型是李世民三弟李玄霸。力大無窮、善使雙錘,號稱隋唐第一條好漢。以上都是人盡皆知的英雄人物。

下面二位,大家應該知道的不多。李指唐末名將李存孝,他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義子”驍將,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且是十三太保中最有名的一個。因其百戰百勝而聲名遠播。

金指金臺,他曾支持王安石變法,是著名北宋奸相、書法家蔡京之師,也是周侗之師、相傳周侗又是岳飛和水滸人物盧俊義、林沖、武松之師。這個人厲害是厲害,但是,怎麼好賴人皆拜其為師,他也都收之為徒?

關注本人的“劍雄品評文史經濟”的頭條號文章和歷史問答達人的問答,可以閱讀本人撰寫的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對聯、美文、歷史等品評文章和悟空問答。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未經授權使用本人作品的,本人授權“維權騎士”代為維護著作權權益,請自重】,期待關注,謝絕盜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