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324名護林員 ?護生態又富口袋——渭南市合陽縣自然資源局生態保護助力脫貧攻堅

地處渭北旱塬的合陽縣,曾經一個因為生態退化而被打上貧困烙印的地方,如今猶如一塊綠色的翡翠鑲嵌在浩瀚的渭北高原,黃河、皇甫莊國有林場風光秀麗,梁山、武帝山、潘家山群山環繞,森林覆蓋率達到35.61%。近年來,自然資源局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做好森林資源管理保護,推動合陽縣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


合陽324名護林員 ?護生態又富口袋——渭南市合陽縣自然資源局生態保護助力脫貧攻堅

以山為伴 三年守護一片林

劉龍軍家住同家莊鎮潘家山腳下,家裡的房屋、田園和周圍的山川、森林、小溪一道成為潘家山美麗景色的一部分。

自2017入選第一批護林員,劉龍軍就開始了以山為伴的日子,至今已經有三年了。每天清晨,他穿上黃馬甲,戴著印有“生態護林員”字樣的紅袖標,騎著三輪摩托車向山林進發,開始例行的巡山,這裡的溝溝岔岔、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護林員是個體力活,其職責是防範山火、制止破壞森林資源行為、防治病蟲害等等,只要不下雨,護林員就要上山巡查,一走就是一天,在日復一日的巡山工作中,劉龍軍克服了恐懼和困難,也鍛鍊了腳力和毅力。

過去,劉龍軍一家4口人靠砍樹、種地為生,年收入最多時也不過3000元,兩個孩子生活很艱難。“現在,保護好山林,一年領到的財政撥款工資就超過1萬元,要是沒有保護好生態,這錢就沒有了,保住綠水青山,就有了金山銀山,而且讓子孫後代都能享受。”劉龍軍說。

今年疫情期間,劉龍軍主動請纓,積極參與到當地疫情防控第一線,化身森林植被的守護者、野生動物的保護者、疫情防控的宣傳者,肩負起森林防火、野生動物巡視和疫情防控的三重使命,義不容辭承擔起本職工作以外的工作。在合陽,像劉龍軍一樣的護林員們熟悉當地村情民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新冠疫情戰役中成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打通了鄉村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他們說“黨和政府幫助我們脫貧,我們也要為社會多做貢獻。”

2017年以來,合陽縣自然資源局不斷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的相關要求,以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為重點,以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但又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人口為對象,按照“精準、自願、公開、公正”原則,開展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一個戰場打贏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


合陽324名護林員 ?護生態又富口袋——渭南市合陽縣自然資源局生態保護助力脫貧攻堅

以林為家 保護生態又脫貧

現年57歲的劉春生,是甘井鎮小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4口人,其中兩位八十歲以上需要常年吃藥的老人,孩子正在上大學,孝順的劉春生家庭生活十分困難。2019年,自然資源局黨委書記姚旺輝調研期間瞭解到他家的情況後,選聘他為梁山生態護林員,按照《合陽縣林業局關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工作的安排意見》選聘條件,他承擔起梁山500畝森林資源管護,也從中獲得了每月780元的護林員補助金,去年順利摘掉了“窮帽子”。

穿行於自己管護的500畝森林中,劉春生嫻熟地操作智能手機拍攝並上傳巡護照片。初春季節正值森林火險期,森林防火任務重,劉春生每天都要去巡山,一輛摩托車、一把鐮刀、一個乾糧袋,這就是他巡山的裝備。梁山遊客比較多,面對外來遊客的諮詢,他耐心地講解巡山護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等方面的常用知識,對發現火情、病蟲害疫情和破壞森林資源行為時如何第一時間處置也娓娓道來,如今,生態護林員正成為他的新身份,實現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

合陽豐富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離不開每一位護林員的努力,合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離不開每一位護林員的堅守,近年來共落實生態護林員指標324名。他們每天穿行於山林之中,用汗水守護合陽77.5萬畝林地,帶動貧困家庭穩定增收,達到“山上就業、保護生態,一人護林,全家脫貧”的扶貧目的,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撰稿人:吳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