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像疯子一样“逼”孩子一把?

钱文忠教授说:“我不相信教育是快乐的,请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在一定情况下,父母要“逼”孩子做一些他们不那么喜欢的事情。比如:学习、唱歌、跳舞等等……无论哪一项技能,从来都不是快乐的、轻松的,而“毅力”和“坚持”才是最好的老师。

去年六月,在法国凡尔赛宫,著名青年钢琴家朗朗和小自己十二岁的妻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在新人四手联弹的美妙乐曲声中圆满完成。

此时,36岁的朗朗已经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二十五个钢琴家,而朗朗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勤学苦练所换来的结果。

成功,就是像疯子一样“逼”孩子一把?

朗朗与钢琴的故事

从朗朗两岁起,郎爸就把他抱着坐在钢琴上,听钢琴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两岁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而朗爸为了培养儿子的耐心,不仅用武力镇压,同时,也会采取“奖励”的措施。当儿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爸爸会严厉呵斥孩子同时也会给儿子买喜欢的玩具、爱吃的糖果等,就是为了让儿子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钢琴上面。

朗朗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给他设计了强制性的作息表,每天5:45起床,开始练琴,中午吃完饭后,继续练琴,晚上放学后,除了吃饭和做作业的时间,其它的时间都在练琴,直到深夜,朗朗才疲惫的爬上床。

不仅如此,就连孩子放松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也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朗爸将五线谱画在了墙上,在陪儿子玩耍的时候也不忘认识五线谱,甚至为了学习连儿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也被无情的隔离了。

有一次,楼底下传来了小朋友快乐玩耍的笑声,朗朗由此分心弹错了曲子,爸爸直接拿着拖鞋狠狠的抽了儿子。就这样,在朗朗不间断的刻意练习下,终于,在朗朗七岁的时候,获得了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但是,在全国少儿钢琴比赛中,朗朗只得了第七,自此,朗朗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回家后更加认真、刻苦的练习。

成功,就是像疯子一样“逼”孩子一把?

艰难曲折的求学之路

朗朗在音乐的这条路上走的艰难而又困苦,就在朗朗九岁的时候,他的老师要出国,朗爸不得不带着朗朗去北京,他们租住在了一个地下室里面,不仅环境差、苍蝇到处飞、老鼠满地爬,更艰难的是每当朗朗早晨五点钟起床练琴的时候,都会遭到邻居的暴力袭击,用刺激性的药水砸玻璃、砖头砸大门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外在的环境也许会阻碍一个人的梦想,而真正毁灭一个人的梦想莫过于心灵上的打击和嘲讽。

朗朗的第二任老师被朗朗称为“发脾气教授”,这位老师对朗朗的否定和质疑严重打击了朗朗的自信心,最后,这位“发脾气教授”甚至以没有才华的理由拒绝当朗朗的老师。

朗爸百般哀求却只能频频被拒,最后,朗爸只能心灰意冷的带着朗朗回家。回到家后,朗爸一度失去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把之前每天规定的时间又延长了两个小时,所有的这一切,朗朗只能独自忍受着,因为,他深深的知道爸爸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自己好。

成功,就是像疯子一样“逼”孩子一把?

要么练琴,要么死

直到有一次,由于朗朗在学校排练回家迟了一个小时,这一次,朗爸彻底爆发了,一把拉住朗朗就往窗户前推,与此同时,还递给朗朗一瓶药,疯狂的说:“要么练琴,要么吃下去,吃下去之后,你先死,我随后死。如果你不吃药,那你就跳楼。

这一次朗朗被吓到了,他开始捶打父亲,撕心裂肺的回应着父亲:“从今天起,我再也不练琴了,我讨厌钢琴,是钢琴毁了我的一切……从那天以后,朗朗整整三个月没有练琴。

成功,就是像疯子一样“逼”孩子一把?

涅槃重生,走向人生辉煌

这件事情一直延续到朗朗的第一任老师回国,老师得知朗朗的遭遇,觉得非常内疚。于是,给朗朗推荐了另外一位老师,这位老师非常欣赏朗朗的才华,一直鼓励朗朗坚持下去,并且夸赞朗朗是钢琴这方面的天才,老师的鼓励给了朗朗非常大的信心。

自此,朗朗的钢琴之路又步入了正轨,每天依旧不间断的刻意练习,终于,不负众望,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在1994年,朗朗获得了德国埃特林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儿钢琴比赛的甲组冠军。

俗话说得好:“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放任孩子的自由,很多家长为了释放孩子的自由,释放孩子的天性,提倡快乐学习、快乐教育。可是,释放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一事无成,纵观身边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历过刻苦学习、刻苦努力的人,“逼”孩子就如朗爸一样,如果当初不像“疯子”一样逼孩子一把,那么,朗朗就不可能拥有今天的成绩,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坚持下去总会涅槃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