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20:這屆年輕人怎麼突然“不喪”了?

請回答2020:這屆年輕人怎麼突然“不喪”了?


1

兩年前,“佛系”這個詞很流行,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喪”?

大概意思就是,很多年輕人對生活失去了進取心,沉溺於遊戲或者二次元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

當然,類似這樣的負面評價,基本上每一代年輕人都會經歷。

但是,最近這段時間大家發現,年輕人好像一下子都不喪了。

他們不作妖、不添亂,更不會說些陰陽怪氣的話,寫一些明顯雙標、倚老賣老、無病呻吟的日記文章。

他們有些是在防疫重災區開展工作的醫護人員,白衣執甲,直面生死;有些是方艙醫院的志願者,主動請纓、挺身而出;有些是社區的基層幹部,加班加點、不眠不休。

還有更多的,是作為普通人中的一員,盡己所能。

哪怕不能上一線,他們也積極地通過各種渠道組織捐款捐物,運送物資。

有個新聞裡,採訪一個正在組織送物資的年輕人,問他是什麼原因讓他這麼幹?

年輕人說的很樸素,他說:平時都在說什麼為國效力,其實哪有機會為國效力啊,難得有這麼一次真正為國家為社會做點事情的機會,要珍惜。

尤其是疫情全球爆發以來的各種新聞,更讓我們感覺,在中國,懂事的很多都是年輕人。

在家裡,他們承擔起了為長輩們科普防疫知識,監督老人戴口罩等的職責,或者和網上的各種不正之風作鬥爭。

他們關心兩山的建設,關心重災區裡的一切動向,還關心世界上其他國家人民的疾苦.....

很多人都在奇怪,這些年輕人都是怎麼了?

是時代變了,還是他們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2

其實,所謂的喪,就是對缺乏目標、沒有意義感生活的消極抵抗。

而年輕人們之所以不喪了,是因為在這次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作為群體一分子的存在,體會到了被需要的價值。

我們前幾年都在反思教育有問題,好像年輕人都很不靠譜,但至少我們的年輕人三觀是正的,是真正有責任感的,是敢於為他人而奉獻犧牲的。

3月16日,人民日報罕見地專門為中國青年寫了一篇評論,標題叫“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文章裡說:在抗擊疫情一線,4.2萬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

不僅是醫護人員,黨員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志願者很多也都是“90”後,關鍵時刻、危難關頭,他們不計生死得失,不愧為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

請回答2020:這屆年輕人怎麼突然“不喪”了?

3

我們的年輕人與其他國家年輕人相比,最大的優勢是有進取心,凝聚力和責任感。

但也有差距,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是高精尖教育投入不夠,特別是學理工科的人數在變少。

這次疫情應該讓很多人明白了,文藝也好、娛樂也罷,都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對社會真正有大用的是醫護人員,是各種高科技設備,是強大的生產能力。

而這些都需要社會里有更多的人願意奮不顧身地去學習艱深的數學、物理、醫學等基礎科學,去研究生物醫療、機械設備等領域。

有一個街頭採訪,問“你最喜歡哪個明星”,一位大叔直接擺手說:

我不喜歡明星。這些都不能強國,只能害下一代,國家強大都是靠科技人員、廣大勞動人民幹出來的。

二是文化傳承方面。

這次疫情裡形成的凝聚力,戰鬥力,以及年輕人的這種責任感,單靠政府的動員引導是做不到的。

由南往北,無論東西,能讓這麼多人自發自絕地擰成一股繩,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是因為我們都傳承著同一種文化。

當國家出現大難,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想起那些老祖宗留下的精神。

請回答2020:這屆年輕人怎麼突然“不喪”了?

4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中華文明的自信源自何處?”

有一個回答深得我心:

國泰民安時我們自己吵架玩著過日子,偶爾忍不住還會動手掐架。

可要是有外人來欺負我們:

“那就全國皆死士,不死、不休!”

教育可能並不能完全做到讓大家思想行動那麼一致,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做到了。

這是屬於中國人特有的集體意識,是外國人所不能理解的頑強生命力之所在。

最後,再多說一點吧。

長征裡的紅軍戰士基本都是年輕人,連那些帶頭的領導幹部也都才二十多歲,

金一南曾經在書裡寫過:

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的時代,無一人老態龍鍾,無一人德高望重。無一人切磋長壽、研究保養。需要熱血的時代,便只能是年輕人的時代。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又欣喜地看到,時間和機遇又回到了我們的年輕人手中。

這一代的年輕人,格局大、見識廣、思想新,對國家越來越認同,對民族和文化也越來越有自豪感。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穿漢服,從喜歡國風到戲腔,我看,再往下得喜歡戲曲了。

他們還推崇國產的品牌。

經過了這一次的大疫,很多人都打心底裡實現了對國家、對政府乃至對世界形勢認識的重大轉變。

我堅信,這一代年輕人,以及後面的年輕人長大後,有文化、有盼頭,有包容、有擔當,可能是我們最好的年輕人,在他們手裡,也將迎來中國最好的時代。

一百年前的話怎麼說的?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來源: 本文節選自栩先生(ID:superMr_xu),為非商業用途,如存在版權疑問,請於本文發佈30日內聯繫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