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身为艺坛大师,却为何一直饱受争议

陈丹青是我国著名画家,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名气最高的画家。陈丹青1953年生上海。接触绘画后,便显现出非凡的天赋。后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上世纪80年代,凭借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而成名,其后身份一直以画家和作家及评论家著称。

陈丹青:身为艺坛大师,却为何一直饱受争议

然而拥有这样辉煌履历,陈丹青却一直伴随着争议不断的舆论。有支持者认为他是意见领袖,诋毁者则认为他只是个“嘴炮”。这一切的起因都可以从他那些直言不讳的语录追溯。

在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和韩寒对巴金,老舍等人的抨击,两人在谈论中认为这些传统的优秀作家文笔差。此话一出,立即在舆论上引发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可谓众说纷纭。

毕竟这些文学大家们的作品是受到公认的,也被选取进中国学生的语文课本。陈丹青和韩寒的这些话语分量之重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官方的媒体对此却未作出表态。毕竟文学艺术的赏析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无法强行要求并作出统一。笔者则对此抱持一致的态度。


陈丹青:身为艺坛大师,却为何一直饱受争议

另一些争议的言论是在其专业上,比如陈丹青曾说过:“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

接着他继续补充“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不知道哪里去了。”如果是在国内学习或者创作美术的专业人士,看到这样的话语后,只怕不是震惊,而是一副瞠目结舌的表情吧!

如果说之前关于文学的言论只是对教育样式抨击,那其后的言论就是对中国美术教育体制的抨击。

不过不管任何形式的绘画,素描绝对是绘画中的基础。我们总能看到绘画大师们的精彩素描作品,德国画家门彩尔,更以其优秀和多产的素描作品闻名遐迩。素描可以说接触绘画和绘画成本最低的形式,是绝对无法替代和取消的。

陈丹青:身为艺坛大师,却为何一直饱受争议

因此陈丹青以自己的成功为案例,减轻人们对素描教育的重视,显然是不可取的。这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广泛争议。

然而在人们受到其言论震撼,专业人士也会认同其一些言论的合理性。比如:“他的英语差一分,就算他画的和梵·高,毕加索一样好也没用!”毫无疑问,中国美术的教育确实存在极大问题。

采取高考的方式,用速成方法训练学生。通过一次考试判定一个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前途,这些真的都合理吗?为此陈丹青也毫不留情的贬恕了教育机制,他说,目前的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不过刚痛贬完自家的教育,另一头马上对西方教育捧为至上;陈丹青说:

陈丹青:身为艺坛大师,却为何一直饱受争议

西方教育是最值得追求的。

由于一些原因,陈丹青甚至气愤地公开说要放弃国籍,尽管对动车事故处理和对教育的无数次贬斥,陈丹青还是表现出了现代鲁迅的那种“呐喊”,以示社会责任。

以一次考试判定学生的艺术前途的确显得不够审慎。所以在其中美术教育最关键成分,学生在美的思考和感受上没有受到重视和训练,如此教育方式依然是隔靴挠痒。或许正像陈丹青所说,梵高和莫奈永远别想通过高考获得成功,正是这些艺术家和体制教育所产生的冲突。

通过陈的言论我们不难看出,陈丹青真正抵制和反感的是所谓体.制,这也是陈的言论主要抨击对象。但当下,人们生活的社会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体制的束缚,或许陈丹青就是那个最开始希望打破和改变的人。

陈丹青:身为艺坛大师,却为何一直饱受争议

然而正是针砭时弊时,自身也成了众矢之的。

不知道你对陈丹青的言论或行为有什么看法,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