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为何遭众人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方方日记,为何遭众多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方方日记,为何遭众人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2020年,疫情肆虐,对于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场重大的灾难。武汉女作家“方方”通过自身视角和亲身经历写下封城日记。

这几十篇日记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使外界了解到武汉在封城之后发生的一幕幕“真实状况”。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以及对“方方”女士本人持续不断的谩骂。而风暴的中心自然是这篇日记的内容和作者“方方”女士的自身事。

随着网络上的争吵不断,盲目跟风的支持者以为,“方方日记”内容书写的都是真相,应当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并让政府给予重视和回应。

方方日记,为何遭众人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反对者则认为 “方方日记”言论有失客观,且证据不足。充斥大量主观臆测如;

“我想”、“我认为”、“我听说”……

如此这般的词汇和大量消极悲观的论断,所造成的给国家抗疫工作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争吵声中“方方”本人的文章和微博甚至遭遇删除和封禁。之后,仅仅60天时间,“方方”日记在海外出版,使得本身属于西方国家舆论攻击对象的中国在舆论上更加被动,这在很大程度上的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这场事件又加剧了人们对“方方”的口诛笔伐。

笔者在此节选了一些日记内容以做说明:

方方日记,为何遭众人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我老早就听邻居说,老年合唱团有不少人被感染……”

“我今天随便问了一下,发现竟也不是小数目,而且他们仍然在此滞留…… ”

这些以“我听说”和“我随便问了一下”地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相信是无法产生说服力的。笔者的意思并非指这些事都是不真实的,或者没有发生。但如果没有确切证据为前提去记录,相信还不能称之为真实记录,更别扯要纳入纪实文学之列。

我们再看“日记”中的另一段话:

“这是我在疫情中的一份个人记录,属于纯粹的个人记忆……”

方方日记,为何遭众人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这段文字中,作者说到,这些记录都是个人纪录,也属于个人记忆。如果属私人的内容,别人自然无从指责。但一经发布到公众平台,性质就已经发生改变。作者必须要对内容的真实性有负责感,也要顾虑到发布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任何人对于自己发表的公众言论都要有责任感,公众人物则更该如此。

而“日记内容”中的下面一段话更显得些许莫名:

“只是后来,这份记录,变成了一日一记,别人说它是“日记”,我也就没有表示异议……”

仅从字面意思来讲,作者似乎是被迫模糊了是日记和记录的概念。但重要的是,作者同时越过了私人信息和公众信息的概念,如果在发布的公众信息不能和私人内容作出明确的区分,让人们不禁对“方方”这样有分量的作家和公众人物产生质疑。

方方日记,为何遭众人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公众需要接受真实的信息以便做好防护,同时也要去杜绝谣言避免制造恐慌。而“方方”以自己“听说”或者“我以为”而得到信息不免受到人们指责了!这和李文亮所发布的警示信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件事。

如果仅仅是这样,笔者认为现今对于“方方”女士的指责过于严苛了。毕竟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方方”女士同样享受这样的权利,但是,把自己的“日记”这个时期在海外发布,就触动我们共有的底线了。她又究竟为何这般?

我们国家的成长一直面对着国际社会巨大的舆论压力,可以说是在重重围困下艰难奋发的过程。这其中我们损失了多少,全国人民无有没有谨记的。从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到历尽艰辛加入世贸组织等等。

而总在一些关键时候,常有不“懂事”的人出来以做哀嚎之声,引起阴暗的共鸣,总之都在试图螳臂当车。

方方日记,为何遭众人谩骂?一场疫情使部分人原形毕露

“方方日记”发布海外对现今时期的我国整体形象无疑是一记重锤,子民掴国。我们出生在中国,爱国是我们每个现代公民的本分,甚至是职守,纵然不能助力国家强大,也不应该去做损害国家的事。据网络资料显示,“方方”曾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然而她的行为却让国人感到心寒,引来谩骂自然也不足为怪。

总的来说面对大是大非时没有崇高的思想觉悟,这就是一个作家“方方”给我们展示的思想境界。经过一场疫情的涤荡,终于使部分人原形毕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