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我们为什么读书,我们为什么旅行,如果读书和旅行结合在一起的“旅读”是什么样子的?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人离开了书,就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书是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看名字就很日系,有点像「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的感觉。节目以书籍为线索,由夏雨、陈粒、西川担任嘉宾,展开了一场日本文化溯源的“旅读”之行。


一个人的天堂

用来形容日本再适合不过了。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克制仿佛存在于日本人的基因里,毕竟他们连跳海都怕麻烦到别人,要在海边等到人群散去,在安静的夜晚默默死去。

那些被救下来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呢?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坚持了14年,东寻坊防自杀组织的发起人茂幸雄老爷爷想了想说,大概在平稳地生活吧。

日本人相信漫画拯救世界,至少能够拯救现实世界里的自我。即使只是现实社会运转里是微不足道的齿轮,游戏里却可以做着属于自己的白日梦。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就像我们从小就爱看的「多啦A梦」,即使到最后发现一切只是大雄的一个梦,但谁不想在梦里拥有这样的好朋友。

和初音未来结婚的近藤,是一位公务员,白天上班,下班后回到住处他会和初音聊天互动,大多数人会觉得和游戏形象结婚也太正常了吧,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也是曾经为了李泽言氪过金的女人。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为爱发电为爱充钱就是很快乐啊。动画的话可以看「宅男腐女恋爱好难」,二次元的世界之所以让人沉迷,不光是因为快乐,还因为能够被理解。

本集书籍☞《日本之镜》《漫画60年》《任天堂哲学》


吃的秘密


关于便当,有句话很喜欢,“你最不想给别人看的东西,最能表现本性。”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便当时间》的作者,走访了全国不同行业的职员,拍摄他们的便当,但读者看到的却是便当背后的不同人生。

日本人在把食物做得精细上非常执着,乌冬面之乡有900家面馆,而你可以选择乘坐乌冬面达人开的出租车,让他为你挑选适合你的3家,服务超贴心了。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动画「乌冬面之国的金色毛球」,显而易见就是讲乌冬面的,同时是日本出品的特色旅游治愈动画番。

夏雨在这集讲了一个养麻雀的故事,他拍戏的时候救了一只小麻雀,把它带回了家,带它去沙滩玩,可正是因为小麻雀被养得很好,一点也不怕人,对人类不设防,在沙滩上它被一个小孩踩死了。

又想到「小小的追球」里,周冬雨问人类见到北极熊挨饿可以投喂吗?当时致力于保护北极熊和冰川融化的30多年的船长回答,不可以,这样会破坏动物圈自由的生态平衡。

动物和人类亲近好不好呢,其实不太好,因为谁都可以伤害它。人类依赖大自然,但是野生动物却不能依赖人类。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结尾时夏雨说他养过的那只麻雀叫肉毛毛;西川对着鉴真法师的雕像鞠躬说,我来就是为了和您见上一面;陈粒说这么漂亮的便当包含着太多的爱,而我没有那么爱自己。

看过之后,有点点难过。

本集书籍☞《空门沙海》《四季和食》《便当时间》


未知的世界


关于物哀文化,日本非常盛行,节目里采访的盆栽鬼才说盆栽没有所谓的“完成”,艺术也是一样,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在迈向死亡的过程中感受生命,一期一会,转瞬即逝。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里也讲过类似的故事,茶道和厕所文化。(日本人相信厕所有“厕神”)

妖怪文化就更盛行了,各种事情都可以有妖怪,如果抹布长时间不洗就会出现一条像龙的妖怪,浴缸长时间不洗也会出现妖怪来舔浴缸,感觉妖怪为了让你讲究卫生,也是操碎了心?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其实相关的动画非常多,不过就看过的而言,精推「薄樱鬼」,冲田总司是我的最爱!可爱番的话必须是「小木乃伊到我家」,每一只都萌化了。

本集书籍☞《雪国》《嫌疑人X的献身》《百鬼夜行》


消失的职业


女将,忍者,法师,能乐和歌舞伎表演者,不管是家族世袭还是文化传承,日本拥有极多的精细化的职业,像小说「山茶文具店」讲的就是执笔人(代人书写)的故事,但这些职业也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在慢慢消失甚至被人遗忘。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生活就像是小津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无常而难尽人意。

现在,日本伊贺还有人在专门学习忍者,难以想象,但忍道现在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理念。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动画的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忍者神龟」,小时候最爱的是「忍者乱太郎」,山田老师可是幼年时期我心中的女装大佬。其他的小众职业还有关于落语传承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也值得一看。

至于更多的职人类型,想延伸的话也可以看王耀庆的「职人访谈录」。

本集书籍☞《忍者之国》《旧时之美》《小津》


喝的好奇


说到日本,不可能不提茶道,更不可能错过抹茶。

茶室简陋矮小,茶道的流程繁琐克制,但正是因为这些仪式感,反而让人内心平静。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同样不能忽略的还有国民饮料--咖啡。

繁华的东京,也会在城市角落藏着一家小而美的咖啡馆,店面小小的,牌子也不起眼,甚至看起来就像是不想让人发现一样。但店主聊起咖啡的神态,形容咖啡的味道,持守的精神隐约可见;听到顾客夸赞咖啡好喝,会露出腼腆而羞涩的浅笑。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店主说,咖啡是一种即使不了解也可以品尝的东西,喝下去能够让人感情充沛。

人活在世上,心里总有些不安,总在寻找一些抚慰方式,酒就是另外一种选择。

关于美食番的动画可就太多了,安利几部喜欢的吧,主打茶道、料理和帅哥的「鹿枫堂」;主打拉面的「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主打家庭料理的「卫宫家今天的饭」和「天真与闪电」;主打饮酒的有「宅饮」和「品酒要在成为夫妻后」。

本集书籍☞《千利休 无言的前卫》《持守一间小而美的咖啡馆》《诞生的苦恼》


无用的设计


看到名字就想到了手工耿,但节目里主要是指工匠精神。

虽然明和电机发明的都是无用的东西,港真,我觉得都好有意思,想要。结尾的时候,明和电机社长在一堆无用的发明中快乐地唱着卡啦OK超可爱的,有时候快乐确实不是依靠物质。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真实可乘坐的变形金刚制作者并没有挣到钱。实用的设计是生活所需,如果处处都是设计,这是否也是一种遗憾呢。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而烧制信乐烧需要将信仰浸透在陶器里,或许这就是自然之力。民艺的存在有它的土壤,但也许会渐渐消失,又被重新提起。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小时候看《十万个为什么》,其他的的故事基本都忘了,但是泡面的发明到现在还记得。如果说泡面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我肯定第一个举手认同,事实上它确实也是。日清拉面是真的真的很不错。

本期关于泡面的动画依然可以看「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

本集书籍☞《工匠自我修养》《诚实的手艺》《无用之用》


建筑的O.S.


在日本奈良,不仅有鹿还有东大寺。那些来自千年的呼唤,是声声入耳的诵经声。

关于日本寺庙,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讲过一个追求美又毁灭美的故事。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建筑外阳光明亮,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树枝在风中摇曳,感觉一切都不足为奇。如果建筑会说话,它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也许会告诉你,退后一步看生活吧。

本集书籍☞《设计与死》《建筑的声音》《意·象·京都》


自由的艺术


日本的僧侣可以结婚,当然也可以做点其他的,比如日本的超人气和尚药师寺宽帮,就将摇滚和佛经结合在一起,圈粉无数。

抱歉,关于僧侣的动画目前只想到一部,「僧侣之夜」(并不是全名,有点打擦边球的限制级动画),成年人才能观看,慎点。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造就什么样的你。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药师寺宽帮即使做僧侣也没有舍弃音乐;东大寺的住持从出生就在寺庙,已经修行了50年;从六岁就开始学习忍者的川上仁一看起来最多五十岁但实际已经七十岁了;魔术大师即使不再表演魔术但依然热爱着这份事业;不知名店名的咖啡师即使赚不到钱可眼里闪耀着光。

本集书籍☞《奥之细道》《音乐即自由》《情书》


最像vlog的综艺,却把纪录片拍成了诗

杜甫曾写,无力正乾坤。松尾芭蕉的遗言说,荒原驰骋梦魂萦。

那么来了,就开心一点。保持童心,直面生活。


PS:一个小知识,“直面”这个词是日本发明的,“美术”也是,有时候语言是会开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