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哲學解釋


“德”的哲學解釋


中國古哲人老子、孔子稱謂的德,其含義到底是什麼?

首先,當下有些學者不要好“形而下”用甲骨文“ 德”的字形、字義,來解釋老子、孔子稱謂的“德”。我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原因,甲骨文“德”的造字遠在老子、孔子時代之前,“德”字不是老子、孔子創造的。老子、孔子使用的文字是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的“德”。老子、孔子是給“德”賦予哲理的人。

所以說,當下學者研讀經典時僅僅在“字形、字義”中理解《老子》《易傳》《中庸》等經典,只能看懂經典中文字意義之現象,無法懂得老子、孔子的哲理思想之奧妙

即,我們要透徹地理解老子之言:“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意義。

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老子云:道生之。是說,無限無體的道之本之“一”的“陰陽者”生化有限有體的道之體之“多”的“陰陽者”;即,用一個絕對的“性”來解釋萬物的統一“性”的哲學命題。
老子云:德畜之。是說,無限無體的道之本之“一”的“陰陽者”是遵循服從於“陰陽行為原則”之德,才能生化有限有體的道之體之“多”的“陰陽者”;即,解釋“第一推動者”遵循自我的行為原則的規定性生化道之體之“多”的萬物。
老子云:物形之。是說,生化的有限有體的道之體之“多”的萬物,無論從微觀到宏觀都存在外在之形式,而且萬物外在之“形式”是依存在生化萬物的“目的”之中;即,道生化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外在的“形式”是依存在宇宙萬物生化的“目的”之中。
老子云:勢成之。是說,道之本之“一”的“陰陽者”,遵循服從於“陰陽行為原則”之德之勢之精神,推動道之本之“一”的“陰陽者”生化有限有體的道之體之“多”的“陰陽者”。


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是說,萬物的行為原則都遺傳有“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的規定性,“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就是“陰陽行為原則”,而且是“鬥爭之和諧”的行為原則,即,“衝氣以為和”。
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孔子說:陰陽是《易經》學說之門之靈魂,乾為陽,坤為陰,坤元乾元的陰陽之合的行為原則之德,推動坤元乾元形成陰陽之體。陰陽之體造就了天地萬物;陰陽之合的行為,通天地的行為精神之德行。“以體天地之撰”反映的是宇宙物質世界,“以通神明之德”反映的是宇宙精神世界。
孔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鬼神之為德”:是指“陰陽之合的行為原則之為德”。
孔子說:陰陽之合的行為原則稱之為德;而“德之行”的行為精神可真是普遍而盛行!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內外的行為之中。也就是說,宇宙萬物內在與外在都存在精神之德行,即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體,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質世界之中而共同存在。

上述,是老子、孔子在公元前6世紀賦予“德”的哲理意義就是宇宙世界“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即“陰陽行為原則”。而且“陰陽行為原則”是“鬥爭之和諧”的行為原則,即“衝氣以為和”。

人類哲學的誕生,就是針對“宇宙的本原”與“宇宙本原的行為原則”這“第一哲學命題”在形而上的一種“愛智之學”的追問。

人類哲學的誕生,就是針對“宇宙的本原”與“宇宙本原的行為原則”這“第一哲學命題”在形而上的一種“愛智之學”的追問。


中國古哲人老子、孔子針對“第一哲學命題”的解答:
宇宙世界“第一推動者”是無限無體的“陰陽者”;“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是“陰陽行為原則”之德;“第一推動者”遵從“陰陽行為原則”之德之行,即為“第一推動者”的理性;“第一推動者”遵循服從於“陰陽行為原則之德與德行之理性”的規律,就稱之為自然價值取向行為規律。

注:中國古哲人老子、孔子針對“第一哲學命題”的解答,就已經遠遠、遠遠地超過古希臘哲人泰勒斯所展現的樸素唯物主義、樸素的辯證法、樸素生活經驗中間所感受現象界的“水”做為世界的本原之說,以及“自然的目的”與“人類的目的”的思辨。

無限無體的“陰陽者”之“”,遵循服從於“陰陽行為原則”之德,生化,有限有體的“陰陽者”之“”。並且,有限有體的“陰陽者”之“”依存在無限無體的“陰陽者”之“”之中而共同的存在。

宇宙的本原之“”生化宇宙萬物之“”的生命機制中,宇宙本原之性與宇宙本原的行為原則,都會遺傳給宇宙萬物,宇宙萬物都遵循服從於宇宙本原的行為原則之行,即宇宙萬物內在與外在都存在“陰陽行為原則”與“陰陽行為原則之行”的理性。

正因為,宇宙萬物內在與外在客觀存在“陰陽行為原則”與“陰陽行為原則之行”的理性。所以,人類認識主體所認知的物理化學規律、生物生理規律、萬物與人類倫理,都要遵循服從於自然價值取向行為規律。

宇宙萬物內在與外在客觀存在的陰陽行為原則與理性,就源自於“第一推動者”的陰陽行為原則與理性的規定性。

根據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我可以給出德的定義:

道之性中“有與無”共同存在,而且是“有”中的陰陽雙方產生“無”;則“無以勢之行”之形式,推動“有”中的陰陽雙方之“和”之目的,稱之為道之德。

或者說:

道的生命機制中“有與無”共同存在,而且是“有”中的陰陽雙方產生“無”;則“無以勢之行”之形式,推動“有”中的陰陽雙方之“和”之目的,稱之為道之德。

注:在無限無體的道之本中 “有”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的陰陽雙方,“無”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的陰陽雙方之間的陰陽之氣;在有限有體的道之體中 “有”反映的是物質性,“無”反映的是精神性;道之德,就是道德普遍行為原則。

中國古哲人老子、孔子稱謂的道之德或道德,是針對宇宙萬物而言的。道之德,是萬物內在的自然德性(本性)與萬物外在的道德倫理的精神反映。那麼,人道中存在人內在的自然德性(仁性)與人類之間的倫理道德。注:“道德倫理”不同於“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是針對人道而言的。

針對人類而言,道德,就是人類倫理道德之上的道德普遍原則。

道德普遍原則,必須具有一般的形式,必須普遍有效適用於一切場合和一切人,即適用於宇宙萬物(不涉及具體的人、習俗、宗教、意識形態)。也就是說,針對人道而言,道德普遍原則能夠作為人類相對行為標準次序的終極絕對標準來接受。

中國古哲人老子、孔子是人類哲學的古聖人,其針對“第一哲學命題”的解答和哲學思想在人類哲學思想中是唯一的、及其可貴的。並且這“第一哲學命題”的解答和哲學思想代表著中國哲學理論自信的根基。我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原因,就在於“第一哲學命題”是統攝一切學術的基本問題及其規定性。

作者:南京理工大學教師;德的定義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學》南京出版社,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