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十)

有人认为,AGM-78“标准”的平均单价是“百舌鸟”的6倍、重量是“百舌鸟”的3倍多,只能装备有限的载机,载机的载弹量也受到限制。同时越南实战证明:尽管采用了目标位置和目标频率记忆装置,“标准”仍然不能很好地对付突然关机的雷达。这也是为什么AGM-78“标准”系列反辐射导弹在1980年代,逐步为更新一代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所取代。

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十)

不过,作为越南战争中后期,美国空中力量最重要的防空压制火力,AGM-78“标准”系列反辐射导弹的存在本身,足以表明“标准”系列导弹在任务范围上的可拓展性,这一点或许才是最重要的。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以AGM-78为基础还衍生出了大量针对其他用途的专用版本。

比如,1972年,美国空军开始了一项高空远程空空导弹的发展计划,该导弹旨在对付MiG-25“狐蝠”截击和侦察机,是一种超远程超高空特种空对空导弹。该导弹基于AGM-78弹体研发,编号为XAIM-97A,绰号“搜蝠”。AIM-97的推进系统比AGM-78大,采用MK27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并在后者的雷达导引头的基础上增加了红外导引装置构成了复合制导,预期作战使用环境是高达24000米以上的高空。弹长4.57m,翼展108cm,弹径34.3cm,弹重600kg,最大速度3马赫。

1972年XAIM-97 A的原型弹开始进行实弹发射试验,共发射27枚,击落11架高空高速靶机。但在1976年9月6日,苏联防空军上尉维克多·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叛逃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机场后,西方获得了有关米格-25的第一手资料,AIM-97的研发被认为意义有限,随即下马。不过,AIM-97“搜蝠”并非是由AGM-78衍生而来的唯一成果。

“标准”SM-1系列导弹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反舰能力,但仍有作为反舰武器设计的专用型号出现。RGM-66系列舰对舰反辐射导弹就是其中之一。RIM-66D是RIM-66B SM-1MR Block V型相对简单的发展型,应用了部分AGM-78的部件,使用多频反辐射导引头。编号RTM-66D的导弹则是RGM-66D的训练型。

至于RGM-66E则是由“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发射的舰对舰反辐射导弹。RGM-66F是计划中的主动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采用了单脉冲多普勒雷达和AIM-97的弹体,在1973年进行了简单测试,但于1975年因经费削减而下马。

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十)

不过,虽然用于反舰的RGM-66,但“标准”SM-1系列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反舰能力,并在实战中展现出了相当强悍的任务能力。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双方为粉碎对方的战争潜力,针对航行在波斯湾的各国油轮展开无区别的“袭船战”。当两伊政府的“袭船战”到1987年达到高峰时,美国海军从1987年7月开始在波斯湾为悬挂美国国旗的油轮护航。

伊朗决定不与美军正面交锋,而用传统海战武器———水雷,打击西方国家海军的护航舰队。1988年4月14日,美国海军的第14护航舰队急速驶出霍尔木兹海峡,编队前方的急先锋是“佩里”级护卫舰“罗伯茨”号。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它被抛出水面后又重重地跌入水中。这是因为“罗伯茨”号触发了一枚水雷,舰体中部被炸出直径2.7米的大洞,幸亏其他舰艇施救才撤走。

4月15日,也就是“罗伯茨”号被炸的第二天,美军中东特遣舰队的扫雷分遣队在出事海域发现5枚水雷,上面虽未标明制造国,但扫雷专家根据有关编号分析认为,这是伊朗1987年购买的老式苏制水雷。消息很快上报到白宫,总统里根召集紧急军事会议,经过与副总统布什、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卡卢奇和参联会主席克劳海军上将等军政首脑的密集磋商后,决定对伊朗实施武力制裁,行动代号“螳螂”。4月18日凌晨,美国海军中东特遣舰队从巴林基地出动6艘舰艇,全速驶向距伊朗180公里的波斯湾南部海域执行打击任务,并随即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激烈反应。

13时许,美伊海上冲突达到高潮,伊朗海军主力几乎倾巢出动,号称“海上弯刀”的伊朗“约尚”号导弹艇(满载排水量245吨)在岸基雷达的引导下,发现美军第一水面战斗群的“温赖特”号巡洋舰。伊朗艇长竟然冒险以35节的高速向美舰直扑过去,看来是想和这艘“海上巨无霸”比拼一下。此时,“温赖特”号上的雷达已锁定高速驶来的伊朗导弹艇,并在“约尚”号驶至距该舰10海里时发出警告。13时15分,伊朗导弹艇率先向“温赖特”号发射一枚“鱼叉”反舰导弹。

时势造英雄——详解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十)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该导弹还是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从美国买来的,美国人很清楚该导弹的技术机密,于是“温赖特”号一边做着蛇形规避动作,一边发射箔条干扰弹,把飞来的“鱼叉”导弹引入大海。此时,同属第一水面战斗群的美国“辛普森”号护卫舰主动插到“约尚”号和“温赖特”号之间,并迅即向伊朗导弹艇投掷了4枚“标准“SM-1MR Block IV防空导弹,“温赖特”号也发射了一枚“标准”SM-2 ER和一枚“鱼叉”,在5枚“标准”防空导弹的精确打击下(“标准”全部命中,美舰发射的“鱼叉”则脱靶),顷刻间“约尚”号化为一堆燃烧的废铁,15名伊朗水兵丧生……

从外形上看,“标准”SM-1导弹与“高级小猎犬”导弹和“鞑靼人”导弹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它采用的自适应自动驾驶仪、全新的电传操纵系统、固态电子电路和通用发射架设计这四个创新点使其立刻成为了美国海军的宠儿。

作为整个标准系列导弹的开端,“标准”SM-1系列导弹扮演着美国远洋舰队防空长臂这一角色,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承担起为美国海军远洋防空的重任,同时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也大量出口美国盟国,在为美国军工企业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扩大了美国的军事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早在20年前就已经完全从美国军队中退役,但在美国的北约或非北约盟国如日本、韩国海军中,各种型号的第一代“标准”系列导弹仍然大量在役。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雷锡恩公司仍在为海外用户提供第一代“标准”导弹的全面技术支持(FSS),并承诺维护支持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雷锡恩公司承诺提供的FSS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MK56火箭发动机的再修复;报废零件的管理与更换。这意味着“标准”SM-1系列导弹或许仍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