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如子狄仁傑

狄仁傑認為統治者應當輕徭薄賦,節民財力,與民休養生息;民有困難,國家要救濟。

1.奏請止奢,使罷徒役

高宗因“恭陵玄宮狹小,不容送終之具”《舊唐書》2886,乃派遣人又修建了幾座壯麗的宮殿,狄仁傑便“奏其太過”《舊唐書》2886,最後迫使高宗將主管修宮殿的人撤職。高宗要臨幸汾陽宮,在必經之道上有一座“妬女祠”,幷州長史李衝玄依據鄉俗認為皇帝穿著華麗的服飾從“妬女祠”旁過必會導致“風雷之災”《舊唐書》2887,於是準備徵數萬人的勞役“別開御道”《舊唐書》2887,狄仁傑說天子要出行,千乘萬騎,浩浩蕩蕩,風伯會來清理塵土,雨師會來給道路灑水,還害怕妬女為害嗎?立即讓徵勞役重修御道這件事情作罷。

愛民如子狄仁傑

2.與民養息,輕徭薄賦

神功元年(697),狄仁傑“以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鎮,極為凋敝”《舊唐書》2889,乃上《請罷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鎮疏》,指出“國家頻歲出師,所費滋廣”《舊唐書》2890,再繼續“西戍四鎮,東戍安東”《舊唐書》2890會致使“調撥日加,百姓虛弊”《舊唐書》2890,從而導致“人不復業,則相率為盜”《舊唐書》2890,進而導致“本根一搖,憂患不淺”《舊唐書》2890。因此狄仁傑建議,效法太宗皇帝,優容懷柔,以夷制夷,“冊李思摩為可汗,使統諸部”《舊唐書》2891,其“叛則伐之,降則撫之”《舊唐書》2891。這樣可使“國家有斷絕之美,荒外無轉輸之役;省軍費於遠方,並甲兵於塞上,且可備實邊州”《舊唐書》2891,使百姓“無遠戍勞人之役”《舊唐書》2891。可以看到,狄仁傑的這封奏疏是一箭多雕,但最根本的還是為了解決百姓“凋敝”的問題,使四鎮百姓能休養生息。武則天欲造大像,“令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錢,以助成之”《舊唐書》2892,狄仁傑上《諫造大像疏》表示反對,他激烈的指出“工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來,終須地出,不損百姓,將何以求?”《舊唐書》2893狄仁傑強調建造大像只會加重天下僧侶百姓的負擔,浪費人力錢財,對國家無益,還有可能使國家陷入危機,於是“則天乃罷其役”《舊唐書》2894。

愛民如子狄仁傑

3.主政彭澤,乞免民租

狄仁傑初到彭澤縣令任上時,彭澤遭遇旱災,錯失了補種莊稼的時機,結果導致“見在黃老草菜度日,旦暮之間,全無米粒……自春徂夏,多莩⚀者”。他調查了百姓的土地狀況,特地計算了老百姓種植莊稼的年產量,“縱得全熟,納官之外,半載無糧”,狄仁傑根據此種情況以及彭澤客觀的自然條件“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